體壇+特約記者付麗報道
小組賽順風順水,淘汰賽拿下印度也在情理之中。國羽邁進蘇迪曼杯四強門檻,也等來了讓他們咬牙切齒的對手——日本隊。
要想衛冕,必須從日本身上邁過去。想想三年前丟掉湯姆斯杯的仇恨,讓這場蘇迪曼杯半決賽也多了一分復仇的意義。
盡管湯姆斯杯和蘇迪曼杯不是一個概念,但國際大賽對國羽的意義很明確:只能贏不能輸。
這是夏煊澤和張軍接任單雙打組主教練之后的第一道重大考驗,也是國羽2017年最重頭的考驗。兩位教練自然知道這次的中日對抗,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設想一下,如果半決賽中出現了最壞的局面:國羽有閃失,可能夏煊澤和張軍會比隊員們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畢竟,六連冠驕傲紀錄的中止,對國羽來說是頭等的大事。這也意味著從倫敦奧運的五金到丟掉湯姆斯杯再到里約僅獲2金再到黃金海岸丟掉蘇杯,國羽的下滑拋物線到了最低谷——而這一切,是上至總局下至乒羽中心、國羽每位教練和隊員都不愿意面對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看,夏煊澤和張軍所承受的壓力不比隊員小,甚至要超過參賽的隊員。更何況,在主教練這個位置上,他倆也不能將內心的這種壓力流露和傳遞出來,否則會給更多第一次參加蘇杯的小將不好的心理暗示,而當隊員的,心里發慌,發毛可以找教練求助,但他們倆只能咬著牙扛過去,祈禱邁過這最難的一關。
如何在心里承受著巨大高壓下還得理性排兵布陣,也是考驗夏煊澤和張軍智慧和格局的時候了。畢竟,中日對決,優劣項目很明顯,女線相對較弱,男線因為有林丹、諶龍和傅海峰張楠四大奧運冠軍坐鎮相對壓力較小。因此,陳清晨如何使用,是否兼項就成為張軍和夏煊澤要考慮的細節了。
誰都知道,日本不好對付,但對已在戰場的國羽來說,前面只有一條路:拿下。否則日子都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