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舞臺的電競博弈 阿里體育何去何從?
KeSPA來勢洶洶,表面上為IeSF爭名分,其實在為韓國爭利益。拋開利益之爭,電競入亞或入奧,首要問題在于厘清各級奧委會層面在電競生態中的職責。
數天前,一條標題為“三大項目入選亞運會”的新聞開始流傳并引發熱議。
該新聞宣稱,亞奧理事會正式公布今年“亞運會”電競項目名單。一般來說,亞運會是“亞洲運動會”的簡稱。但查閱官方信息,亞運會舉辦時間分別是2018年和2022年,而今年亞奧理事會主導的賽事只有一個:在中亞土庫曼斯坦舉行的“亞洲室內和武藝運動會”,一般簡稱“亞室會”。
有趣的文字游戲。
阿Q說,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南京大學也是“南大”,南昌大學也是“南大”,亞洲運動會是“亞運會”,憑什么亞洲室內和武藝運動會不能稱“亞運會”?
文字游戲只是細枝末節,并非本文討論的重點。
一天后,KeSPA(韓國職業電競協會,也是韓國電競官方管理機構)突然公開宣布退出今年的亞室會。在KeSPA的官方聲明中,直接表達了對阿里體育的質疑。
KeSPA出頭只為好哥們IeSF
實際上,電競入選2017年亞室會并不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早在2013年,電競就入選仁川亞室會。當時KeSPA全力支持亞室會,其旗下的KTB戰隊戰勝中國WE戰隊,獲得了份量最重的LOL項目冠軍。
從2013年全力支持到2017年的退出,KeSPA的態度為什么發生改變?
官方聲明中,可以大致看出事情脈絡與KeSPA不滿的緣由。
1,KeSPA、IeSF和亞奧理事會、土庫曼斯坦奧組委早就在協商由它們承擔2017年亞室會的電競賽事,但因為土庫曼斯坦“網絡基礎不完善、組委會預算不足”,所以雙方遲遲談不攏。
2,在對KeSPA與IeSF失去耐心后,亞奧理事會宣布與阿里體育合作。而KeSPA看來,阿里體育只是個“民間企業”。言下之意,自己才是電競“官方國際機構”。
3,阿里體育開放了亞室會電競賽事的個人在線申請平臺,這也意味著國家隊將不由相應的國家電競協會或奧委會選派,直接線上就預選了。
4,對于阿里體育倡導的電競“亞洲聯盟”,KeSPA“深表擔心”,認為它“打亂了國際體育社區秩序”。KeSPA強調,IeSF才是根正苗紅的亞洲電競聯盟主導者。
5,沒有與各方協商,貿然宣布亞室會比賽項目,且不包含“亞洲最具人氣”的LOL。
IeSF也是由韓國主導的電競組織。KeSPA親自出馬懟阿里體育的動機很明顯,就是給同胞IeSF主導亞洲電競聯盟造勢。
但KeSPA非常講策略,直指阿里體育作為民間組織來操盤電競是“越權”,試圖與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以及各國奧委會站到同一戰線。
這一點擊中了阿里體育的軟肋。
KeSPA聲明中暗示,以及行業內部消息都表明,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不知道阿里體育操盤的“電競入亞”。而據透露,亞奧理事會同意“電競入亞”,前提是他們認為阿里體育代表了中國官方。這中間的信息誤差產生于哪個環節,恐怕非局外人所能知曉。
國家層面的角色定位亟待明晰
過去一百多年,體育的運營主導權都是自上而下的。以最具影響力的奧運會為例,從國際奧委會到各州奧運理事會、各國奧委會,形成等級嚴密、控制森嚴的“類政府”體系。無論哪個項目,哪個選手,都需要接受這個體系的主導。而且奧委會體系得到各個國家政府的強力背書,幾乎不可能被推翻重來。
而電競發展初期,并未被承認為體育,只是依靠玩家自發的熱愛、廠商的賽事引導才慢慢發育。自下而上的發展歷程,注定了它的模式里,政治成分非常小,而多了經濟成分的邏輯(誰出錢誰是老大)。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邏輯流程。
從KeSPA的聲明中可以看出,阿里體育仍然以傳統電競邏輯在操盤:沒有與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協商,項目選拔也沒有經過亞奧理事會磋商,直接開放了比賽入口而沒有政府認可的國家隊選拔機制……
如果是一般比賽,阿里體育的這種手法毫無問題。
但這是亞室會,屬于奧運會的體系。
和平年代,奧運成績代表了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軟實力。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是不分國度的,但對普通民眾而言,奧運榮譽是有祖國的。
這涉及兩個問題:誰有權威和資質遴選國家隊和正式比賽項目?誰有權威認定賽事的權威、公正、公平性?
企業與政府,誰更有資格成為權威和資質的代表?
奧運會之所以權威,是因為它得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的支持。《奧林匹克憲章》全球共同遵守,不是國際法,勝似國際法。《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各國的奧運代表隊,必須由該國的奧委會主持選拔。在奧委會各級機構主導的賽事中,對于國家代表隊的選拔,都有類似規定。
正如KeSPA所說,亞室會正式比賽項目的確認需要亞奧理事會各個成員充分協商,廣泛討論,國家隊的選拔也需要各國奧委會的參與。2017年亞室會目前來看并不符合慣例,受到KeSPA抵制并不令人意外。如果KeSPA參與協商,很難想象群眾基礎最好的LOL會落選2017年亞室會項目。
電競要入奧,就要按照國際通行的奧運會游戲規則來玩。韓國人早就明白這一點,所以它們的IeSF很早就與各國奧委會機構建立了聯系。
對中國而言,政府層面需要盡早介入,補充電競在奧運會游戲規則方面的短板。
由于之前長時間缺位,政府層面沒有積累出行之有效的電競管理體系。隨著電競入亞入奧大趨勢不可動搖,在國家隊選拔、亞奧理事會的相關博弈中,政府層面的參與迫在眉睫。但以什么樣的角度參與,權益和利益如何界定,則還需要會同各方面謹慎商討。
KeSPA并非孤軍奮戰,阿里體育要警惕四面楚歌
從目前看,2017年亞室會的結局不容樂觀。
KeSPA退出,內部消息顯示多個國家的官方奧委會機構也將退出。而對亞奧理事會主席薩巴赫之前給阿里體育的表態,亞奧理事會內部也似乎有了新的爭論。之前無論是亞運會還是奧運會,都有過項目刪減的先例。言之鑿鑿的“電競2022年成為亞運會正式項目”,依然存在變數。
那么阿里體育該如何應對?無非兩條路。
第一條路,敵軍圍困千萬重,我自巋然不動。
KeSPA和各國奧委會不賞臉并非世界末日。因為電競產業發展成熟,韓國KeSPA擁有絕對權力,但其他國家奧委會對選手掌控力就差多了。天下電競玩家千千萬,即便只是“亞室會表演項目”,也會有大量玩家捧場。
作為企業,只要有流量、用戶就可以,管那么多干啥?
不過單干也有一定風險,那就是在IeSF串聯下,亞奧理事會經過內部博弈后放棄為阿里體育背書。這不僅是電競行業的損失,相信也非阿里體育所愿意見到。
阿里體育也有第二條路:放棄單打獨斗,尋找更多盟友。
將賽事報名入口、商務開發、比賽項目認證等權益讓出給各級奧運機構,利益均沾,悶聲發大財才是高招。電競現在盤子很大,想獨占也得掂量一下實力。懂得分享,才能收獲更大的格局。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IeSF已經在虎視眈眈等著“招安”。電競作為新生產業,目前其實并沒有公認的“官方國際機構”。但IeSF嗅覺敏銳,早早按奧委會的游戲規則布局。一旦它們成為公認的電競國際組織,在項目選擇、名額分配等方面,韓國人無疑又會獲得先手。IeSF有韓國電競協會的強力支持,以及早些年WCG時代積攢的人脈,而阿里體育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行動步調目前來看并不一致。
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令人遺憾的。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作為媒體,體壇電競期待在未來的“電競+奧運”博弈中,中國各方能團結起來,為中國電競爭取更多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