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決賽現場手記:恐怖主義狼煙下的盛宴

劉川06-05 13:05

體壇周報記者劉川英國報道

英國的國內聯賽5月21日就已告一段落,然而由于足總杯和歐冠兩場決賽的關系,直到6月3日晚上,2016-17賽季的大幕才在加的夫千禧球場真正落幕。然而聯賽結束后這半個月本應激動人心的“決賽時間”,卻以5月22日的曼徹斯特恐怖襲擊事件開始,以6月3日的倫敦橋恐襲案收場。英國和整個歐洲大陸過去幾十年習以為常的足球盛宴,現在正籠罩在恐襲的陰影之下。

[加的夫]

小城黑店漲價近百倍

對于歐冠決賽地加的夫的賽事承辦能力,外界可以說是從未看好,問題出在城市規模和接待能力上。加的夫雖然貴為威爾士首府,但在歷史名城林立的歐洲卻只是個排不上名次的小城。根據經合組織2014年的統計,加的夫的都市人口計有66萬,僅為倫敦的1/20,伯明翰和大曼徹斯特地區都是這里的3倍,甚至就連其附近的布里斯托、中土的諾丁漢-德比地區也都有80多萬人口。因此當加的夫千禧球場被確認為歐冠決賽場地后,立即有英國媒體對此表示擔憂。

加的夫的注冊酒店和客棧不到300家,其中大半是坐落在市郊的民宅公寓和私人客棧。在酒店預訂網站Booking上,這里市中心平時接受預定的酒店和公寓只有63家。記者在去年11月歐足聯剛宣布決賽地后就查過決賽日的酒店預訂狀況。結果令人不可思議:90%以上的房間已經“售出”。當時小組賽都還沒接近尾聲,不可能有球迷在自家俱樂部前途未卜時就搶先預訂決賽酒店。因此這只能是酒店自行將大部分房間從網上撤下,待價而沽。他們希望歐足聯和官方贊助商會花天價包下整棟酒店,再不濟也可以把大部分房間打包賣給旅行社,如果還有空房,再以至少平時四五倍的高價供應舍得為此一擲千金的球迷。

等到半決賽結束后,網上還能下單預訂的大多是私人公寓。名單中有一座位于加的夫灣的公寓,恰巧2013-14賽季我報道英超聯賽時曾住過一晚,當時一套1室1廳的公寓周末一晚價格僅為70英鎊左右,如今則標價6320鎊。甚至有商家在距球場不遠處的草坪空地上搭起了“棚戶區”,而一間最小帳篷的床位也標價195鎊。

西班牙和意大利媒體對這類宰客的酒店當然不會買賬,他們投訴到歐足聯,希望主辦方能為媒體提供平價酒店,然而歐足聯也愛莫能助。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在距加的夫不遠的布里斯托和和斯旺西分別租下2家“媒體接待酒店”,標價180鎊和230鎊,僅供注冊媒體申請。不過西意媒體對這一安排并不買賬,嫌其價格依舊昂貴,而且如果夜間要擠進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加的夫中央車站,他們寧愿多忍受1個多小時的擁擠,直接回倫敦過夜。最終還是鐵路部門出面解圍,答應當晚增加運力,將末班車時間從晚上11點延長到凌晨4點。賽前媒體和球迷關于接待能力和住宿的爭吵至此才告一段落。

[倫敦>>加的夫]

讓首府癱瘓,只需17萬球迷

我在決賽日中午11點趕到西倫敦帕丁頓車站,所有前往加的夫的火車全部從這里發車。由于希斯羅機場也有一條僅需15分鐘的快軌和這里相通,因此帕丁頓成了上周六連通加的夫、馬德里和都靈的中轉樞紐。車站安保人員讓所有前往加的夫的乘客在8看臺排隊集中等候,再在行進過程中將近千人分切成數塊方陣,緩緩次第前行。由于時間尚早,秩序倒是井然,我預訂的是11:45發車的車次,確認郵件里反復叮囑要按照時間和車次乘車。然而現場工作人員卻不以為然地擺擺手:“我們沒法保證你的到達時間,今天只能排隊分批上車,車票上的時間徹底作廢!”

威爾士政府估計比賽日會有17萬球迷涌入加的夫,意味著這座城市當天基本停擺。除持票的7萬球迷之外,剩下10萬人會在兩座球迷公園里看球,打發賽前時間。之前新溫布利球場兩次承辦歐冠決賽,2011年是將球迷公園放到了市中心的海德公園,2013年則在城東的奧運村,這兩處球迷公園和溫布利都有將近1小時的公交距離,再加上市中心的諸多景點,十幾萬球迷在涌入倫敦后不動聲色地被分流稀釋,對正常的城市秩序幾無影響。

加的夫的情況則讓人頭疼得多,市中心規模有限,球迷公園和決賽場地之間根本拉不開有效距離來進行分流管控,而且千禧球場就在中央車站隔壁。這樣一來,剛抵達車站的球迷,和在市中心豪飲狂歡的球迷、在球場四周游弋拍照以及球迷公園周邊的球迷擠做一團,場面混亂不堪。和我同行的幾家英國媒體見狀也放棄了原定的采訪和拍攝計劃,匆匆趕往賽事的證件中心。

[千禧球場]

“室內”決賽嚴防恐襲

和以往不同,這次證件中心有當地警方進駐。歐足聯工作人員在對媒體做完身份初核之后,你還得拿著護照去找警方做復核。威爾士警方的核查頗為嚴格,甚至包括海外媒體的居留狀況,對于身份核查存有疑義的記者,警方將有權就地拘捕。最終等拿到決賽證件時,申請人已經前后被核查了4次身份證件。不過這套工作雖然繁瑣,倒是也讓媒體多了幾分安全感。

加的夫千禧球場的安保布控同樣是個讓人撓頭的問題。這里一面沿河,一面挨著廢棄工地,再加上和中央車站僅有不到5分鐘的步行路程,布控盲區和死角頗多,在很多方面很接近之前發生爆炸案的曼徹斯特競技館。因此警方將球場外圍劃出一圈緩沖地帶,沿著球場三面一共設置了5個分流入口。這也導致媒體沒有單獨的出入口,要和球迷共用第5入口,大批尤文球迷在賽前四小時就在這一帶聚集。因此在往返擁擠了兩三個來回之后,絕大多數媒體都選擇“閉門不出”,在媒體中心和看臺上開始工作。

早在決賽一周前,歐足聯就宣布出于安保考慮,決賽球場將首次關閉頂棚,讓這場比賽成為歐冠歷史上首場在“室內”進行的決賽。不過由于頂棚沒有任何采光設計,這里在白天還是讓人感到有些壓抑。決賽看臺上的媒體席要比新溫布利更加寬敞,但臨時擴建的部分電視顯示器緊缺,最令英格蘭媒體感到憤怒的,是這里居然只提供歐盟標準的插頭電源,英國本土的電器插頭一律無法使用,這導致大多數媒體不得不退回到地下的媒體中心,用那里的英標插頭給電腦充電。我鄰座是BBC的報道團隊,他們在一天前報道公開訓練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但臨時找來的電源轉換器仍然數量不夠,最后名宿希勒的個人電腦設備優先使用一個電源轉換器,另外幾名工作人員只能輪換使用。這也是當天場內唯一讓人無法理解的細節疏漏,以至于臨開球前,四處可以聽到本土媒體對此事的咒罵:“威爾士這是要分裂獨立,投靠歐盟么?”

[加的夫>>倫敦]

時代的陰云,足球無法幸免

決賽上半場還充滿懸念,下半場皇馬在3分鐘內連入兩球,鎖定場上大局,但絕大多數尤文球迷仍支撐到皇馬攻入第4球后才黯然離場。而我們則等到賽后1小時后,大約晚上10:45前后才離開媒體中心,然而加的夫中央車站前的隊伍仍然長到讓人絕望。幾乎每隔半小時才能向前挪動幾十米。在這期間,所有人只能低頭擺弄手機,然而引入眼簾的卻都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壞消息:先是尤文大本營都靈的圣卡洛廣場因爆竹聲引發觀賽球迷踩踏事件,導致上千人受傷,隨后倫敦橋等三地遭遇恐襲的新聞接踵而至。

好在無論是意大利還是西班牙球迷,都沒在人群中大規模談論和擴散恐襲事件的細節。在人群中一眼望去,不時能看到有人手機屏幕上掠過恐襲新聞的圖片,但是大多數人仍然選擇緘默,寧愿和手機另一端的朋友談論這些讓人不安的事件。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排隊過程中,密集的人群里并沒有驚恐情緒流露,哪怕眼前等待的這班火車,目的地正是倫敦:在手機新聞的渲染下似乎已經處處烽煙的恐襲發生地。

返程的火車要比來程擁擠得多,絕大多數球迷不得不在過道中或坐或臥,車廂里擁擠雜亂,再沒有多余一個人的落腳之處。不過由于每個車廂的接口處都配備了警力,因此恐襲事件的發酵沒有擴散出什么令人不安的氣氛,偶爾能聽到有人的手機里傳出恐襲現場視頻的聲音,但那聲音往往一瞬即逝,似乎沒有人愿意在車廂這個封閉空間里和身邊的陌生人共享這份恐懼,哪怕他剛剛在看臺上還是和你身穿同一家俱樂部球衣的同袍。

火車在凌晨2點半抵達帕丁頓車站,我所乘坐的巴士橫穿倫敦市中心,從牛津街拐到攝政街,再到皮卡迪利廣場。這里依舊是倫敦周末慣常的夜生活做派,從夜店中散場出來的男女在地鐵里或歌或舞,發著酒瘋。讓人很難想象3英里之外的倫敦橋,人們正在疏散中四處奔逃,數百名荷槍實彈的警察正在緊張地搜尋恐怖分子,對疑似炸彈的物品進行定向爆破。這似乎是時間和空間都毫無關聯的兩個世界。

改制后的歐冠聯賽,曾被不少學者視為歐盟繁榮的象征:球迷們能夠在穩定安逸的政治經濟環境下,享受到快捷和方便的跨國足球旅程。只有在國境概念消弭、貨幣統一、區間國際關系和睦的前提下,這一切才能實現。而如今的歐盟危機四伏,四分五裂,恐襲狼煙遍地,足球和體育這片凈土又怎能置身事外。

歐冠  /   西甲皇馬  /   意甲尤文  /   加的夫  /   千禧球場  /   恐怖襲擊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