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具體措施催生青訓春天,青訓隊伍將壯大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6月14日下午,中國足協公布了U23新政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25人大名單中至少要有4名U23球員,18人比賽名單中至少要有3名U23球員,U23球員首發人數和外援相同,總人次也要和外援一樣。再加上調節金的大棒,各俱樂部今后將必須重視青訓,同時,社會力量培養青少年的熱情也會被激發,中國足球的青訓隊伍將壯大起來。
那些枯坐板凳能力相對突出的U23球員,將擁有更大的市場,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新的具體措施下,各中超和中甲俱樂部必須要重視自己的青訓和梯隊建設,除了按照準入條件設置自己的梯隊之外,還必須要兼顧各個年齡段的梯隊,唯有如此,才能滿足U23的需要。如果32家中超和中甲俱樂部都能建立起各個年齡段的梯隊,則競技系列的青少年球員數量將迅速增長,整體青訓的質量也會提高。
另外,新的政策還會讓社會的青訓力量動起來,過去那些在觀望中的社會力量,會借助新政措施的東風,投入到青訓的大潮中。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超和中甲聯賽對年輕球員需求市場的改變,社會辦的足球學校今后肯定會增多。猶記得當年職業聯賽剛剛火起來的時候,全國涌現了3800多所足球學校,在中國足協注冊的青少年足球人口達到了驚人的65萬人。要知道,這65萬人可都是“專業足球人口”啊。
由于沒有出臺嚴格的足球學校標準,太多的足球學校打著足球的旗號斂財,絕大多數孩子被忽悠,引發了退學潮,足球學校紛紛倒閉。在中國足協注冊的青少年人口,從當初的65萬人銳減到18萬人,后來減少到了不足3萬人。3800多所足球學校,最終留下了不到30所。
究其原因,還是足球學校的標準不嚴,或者說沒有標準,導致足校與正常的教育脫節,在成材率極低的情況下,家長們不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現在的情況不同,在相對成熟的條件下,孩子們踢不上職業聯賽,還可以上大學等。所以,新政具體措施將加快新型足球學校的成立和成長。
如果能夠解決中國足球青訓的質量問題,長遠看,中國球員的整體質量也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