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國羽改革背景截然不同 劉國梁真是主動求變?

體壇+特約記者溫媛報道
改革,成為最近幾個月在體育圈特別流行的一個詞。
三大球在改革,姚明被推舉為中國籃協主席;郎平在擔任總教練之余,成為了排協的副主席;體制內很多項目緊跟改革步伐:滑冰協會,李琰和申雪當選了主席和副主席,里約差強人意的羽毛球不再設有總教練;體制外,一向被認為是“地方體育局面子工程”的全運會,又是邀請業余高手參賽,又向海外華人發出呼喚。
誰也沒想到,在四月完成隊伍競聘、隊伍教練班子實現調整和重組的兩個多月后,成績好+形象佳+受追捧的國乒也開始了天翻地覆的改革。少帥派代表劉國梁交出了總教練的帥位,成為了中國乒協的副主席。要知道,乒協副主席有多達18位。
國乒的改革,來的似乎有些突然。相比起之前成績欠佳、管理混亂,屢次爆發的國羽,如此順風順水的國乒又是緣何要經歷“大變革”這道坎呢?
兩個月前,夏煊澤和張軍分別出任國羽單雙打組教練,隊伍取消總教練一職,李永波進入中國奧委會專家委員會。
教練班子調整過后的不到十天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給國羽召開了全體大會。會上,蔡局長直指隊伍存在的問題,管理混亂,理念滯后,戰斗力下降。把隊伍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一遍。
那時的國乒,正磨刀霍霍在進行為杜塞爾多夫世錦賽而準備的集訓。封閉集訓前,劉國梁再次發表治軍宣言:要嚴格治軍,鐵腕治隊,洗牌開始,終極目標是打好三年后的東京這一仗。
人們也總是拿著低谷中掙扎的國羽跟獨領風光的國乒對比,個中滋味,驕傲的驕傲,得意的得意,憋屈的也是真的憋屈。
而上個月底,國羽在頂級團體大賽蘇迪曼杯的中韓決戰中輸給了早已風光不再的韓國,結束了企圖七連冠的美夢。而國乒則在杜塞,平定風波后,完成五大戰役的第一仗,打得驚心動魄,卻也蕩氣回腸。
沒想到的是,風光還沒來得及消遣,國乒卻來了二十多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最風光的少帥劉國梁卸任總教練,擔任乒協副主席。新華社的發表的評論中,將此改變定義為“劉國梁的主動求變”,而將隊伍的大變動看做是“減少管理層級的‘扁平化’管理方法?!?/p>
這真的是劉國梁的主動求變么?帶回杜塞爾多夫四金之后的他為何在兩周之后會主動做出如此大的職業三級跳?未來,這位國乒前總教練,如今的乒協副主席是否真會徹底放手隊伍,而將重心投入到乒協的工作中?而出發去成都的國乒在孔令輝的風波剛平息不久后,又迎來一次更大的風波,這次,他們還會安然渡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