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奧運男足駛入進步快車道 沈祥福:我追求進攻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昆明報道
昨天(25日),中國2001年齡段U16國青隊在昆明,結束了中國足協安排的內部四角對抗賽,并就此宣告第一階段40天集訓暫告一段落。最后一輪的對抗賽,國青隊德國組2比0取勝西班牙組,以2勝1平獲得第一名。26日,小球員們將迎來難得的一天休息日。
笨鳥先飛,昆明起步
作為備戰2024年奧運男足的第一梯隊,01年齡段U16國青隊在今年4月的法國蒙太古杯上,不僅四戰一球不進,技戰術水準和個人能力也是表現不佳,這其實與專家們在瀘西選拔期間(編者注:今年3月下旬)對該年齡段中國球員的總體評價,是相吻合的:“雖然數量是上去了,但質量未有提高,甚至還不如前幾批,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球員?!?/p>
但實際上,真實的情況遠比外界想象得更為糟糕。由于蒙太古杯在國內沒有轉播,多數國內球迷看不到比賽過程,只是根據比分進行判斷。但作為一名已經16歲的球員,征戰蒙太古杯時,姑且不論最基本的傳接球都傳不好,甚至還都跑不動,比賽剛進入下半時便是出現體能不支。由于國內的整體訓練水平相對較低,因而碰到法國、英格蘭、摩洛哥等強隊時,輸球便在情理之中。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隊伍在昆明集訓期間,主教練沈祥福已經60歲,在訓練中經常要求隊員們大力傳球,可很多球員都不知道何為最基礎的大力傳球。沈指導只能親自示范,而不少人在幾次大力傳球之后便普遍感覺不適,大腿根部有疼痛感。原因在于這些小球員從小就沒練過,因此并不清楚如何發力,幾次嘗試之后自然感覺疼痛。于是,60歲的老人便親自授課,手把手地去教這些16歲的小球員們……
這就是中國足球沖擊2024年奧運會第一梯隊的現狀。但面對這樣的起點,在蒙太古杯賽后,中國足協并未因此氣餒。經過同主教練沈祥福的協商,他們下決心組織隊伍長期集訓,希望采取“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辦法,從現在起追趕我們的對手,這才有了從5月15日開始的昆明長期集訓(時長約為兩個月)。
聯賽考察,重新選人
隊伍戰罷蒙太古杯后,球員們返回地方隊參加聯賽,沈祥福也親自前往各賽區,開始物色與選拔球員。在今年3月的瀘西聯賽期間,足協青少部曾組織部分專家組成選拔小組,對該年齡段的球員進行選拔,并設立第一期訓練營。但赴法國參賽的球員,其實并不是從第一期訓練營選拔出來的,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一般來說,中國球隊赴國外參賽需要提前申報,并提前辦理出國手續,這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在3月25日組織訓練營后,根本就不可能從中選拔球員參加4月11日開打的蒙太古杯。因此沈祥福通過聯賽,進一步觀察那些參加第一期訓練營的球員,同時更廣泛地考察“漏網之魚”。以此為基礎,最終確定出一份50人的大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參加蒙太古杯的20名球之中,除了兩名當時從西班牙趕到法國的萬達留洋小球員,18名國內球員之中有10人落選。其中,來自湖北足協的劉卓成因為傷病,僅訓練一周之后就離開,其他42人都是通過聯賽選拔出來的。
從來到昆明開始,球隊便從最基礎的體能訓練做起,而且在前期的10天訓練中,U16國青隊實施一日三練。按照沈指導的說法,“安排這樣的大量訓練,一方面是補課,補上最基礎的東西;再有是意志品質的考驗。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不吃點苦是沒有可能的。如果連這點苦都吃不了,那就索性別踢球了。”
在目前留下的球員當中,大部分都是咬牙堅持下來的,但也有部分吃不了苦的球員中途就早早離開。而這些中途告退者,國字號大門在未來,恐怕對于他們算是暫時關閉。當然,那些堅持下來的球員,在進入到技戰術訓練階段時,由于個人能力實在難以達到要求的,中途也會離去。
迄今為止,除了一名球員暫時離開昆明返回地方學校參加中考(計劃于27日返回),目前在昆明的依然是50名球員。但實際到昆明參加此次集訓的球員,共有62人。這就意味著先后有11名球員離開,期間陸陸續續又臨時征調12人。
據了解,隊伍將在昆明集訓到7月2日,并于7月3日轉戰江陰,繼續進行集訓。同時,球隊將在7月24日前往上海金山參加一項邀請賽。抵達江陰后,人員方面還會繼續進行調整。
進步明顯,雛形可見
為檢驗前期的集訓效果,中國足協于6月21日至25日,專門邀請到河北華夏幸福、北京國安的99年齡段U18梯隊來到昆明,與U16國青隊進行一次四角對抗賽。U16國青隊分為“德國組”和“西班牙組”兩隊,隔天一賽,以小打大。具體結果是:21日首輪,德國組3比1戰勝國安、西班牙組2比2戰平華夏幸福;23日第二輪,德國組3比3戰平華夏幸福、西班牙組1比2負于國安;25日最后一輪,華夏1比1戰平國安,德國組在“內戰”中2比0取勝西班牙組。因此,德國組以2勝1平獲得四角對抗賽的第一名;國安隊1勝1平1負名列第二;華夏幸福隊3戰3平名列第三;西班牙組1平2負墊底。
重要的并不是結果,而是比賽過程與內容。記者此前曾觀看國青隊征戰蒙太古杯的網絡直播,對那支國青隊多少有些印象,感覺是相當失望。但此番來到昆明觀戰,對于球隊表現出的進步感到驚訝,特別是很多小球員,在比賽中能夠表現出一股拼勁。
實際上從2013年2月的英德、梧州選拔開始,即中國足協第一次組織2001年齡段的全國性比賽,記者就開始跟蹤該年齡段隊伍。普遍的感受是,我們的小球員在比賽中缺乏“果敢”,不敢放手和對手一拼。特別是一對一,可能是害怕受傷,不敢身體接觸,且不自覺地有所退縮。但在這次四角對抗賽期間,無論是德國組還是西班牙組的小球員們,面對99年齡段的老大哥,在爭搶那些50%對50%的機會球時,不是往回退縮,而是敢于主動上前迎擊、去拼去爭,因而在身體對抗方面,沒有顯現出明顯的弱勢。
再有,業界此前另一普遍的感覺是:小球員比賽時是悶著頭踢球、幾乎沒有開口呼應。但在這次四角賽期間,這批國青小球員開始“張嘴”踢球。站在場邊,“×××(隊員名字)”、“接”、“漏”、“蹭”……這些聲音隨時在耳邊響起。尤其是德國組,從哨響開始到終場結束,聲音幾乎就沒有斷過。而這樣的場景,很容易讓記者憶起16年前的那支81國青:即沈祥福率隊打入世青賽16強的那批隊員。
不止是叫喊聲,小球員在比賽中的各種接、漏、蹭等小配合,確實也得到初步顯現。特別是幾個進球,都是通過各種配合攻入的,而且,比賽的節奏明顯增快。盡管受制于時間較短,隊員們可能還不是很熟悉,也可能由于球員基本功一般,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失誤,但前場的就地反搶、快速轉換等符合現代足球發展趨勢的內容,已經有了一些雛形。
不同于之前征戰蒙太古杯的541陣型和防守反擊戰術,經過五周集訓后,國青隊面對大兩歲的對手,是采取主動壓迫的打法,并將防線推到中線附近。沈祥福對此解釋道:“出戰蒙太古杯前,通過幾次訓練去觀察,我們的基礎實在太差。因此到法國比賽,就只能是以盡量少輸球為目的,赴法前,我就知道我們很難打出水平也很難贏球。但現在的情況不同,我們擁有兩個月的時間展開集訓,等到7月的上海金山國際邀請賽,算是一次檢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主動壓上去踢。而且,這跟我執教81國青也不一樣。剛接手81國青時,距離亞青賽預選賽只有2個月,同時預選賽是必須出線,結果第一,所以當時先抓防守。等出線后,我們再慢慢開始追求主動壓迫、攻出去踢。我本人還是喜歡進攻,因此這一次起步。就是先從進攻做起,追求更加主動的打法?!?/p>
后記
當2001年齡段國青隊在昆明展開集訓時,日本該年齡段國青隊于6月14日至18日在宮城參加一項四國賽。在此之前,他們曾赴法國征戰蒙太古杯,結果獲得第三名,并戰勝比利時、丹麥、美國等同齡國青隊。此番四國賽,該隊4比2再次戰勝美國國青隊、同時5比0擊敗幾內亞,1比3不敵荷蘭,最終憑借凈勝球優勢獲得冠軍。相比日本,中國U16國青隊算是“起點低、起步晚”,因此只能采用“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方式展開準備。一個多月的集訓,小球員們的進步清晰可見。距離2024年奧運會的終極目標,還有7年時間,為了實現目標,球隊或許只能繼續如此“勤能補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