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重典”造罰單滿天飛 中超半程罰款總數破百萬
體壇+實習記者洪博文報道
去年,中國足協在聯賽中創造了一項尷尬紀錄:全年開出罰單180張,其中中超61張。但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2017年中超聯賽半程還未打完,這一紀錄就有再次被打破的趨勢。截至聯賽第14輪結束,足協共向中超俱樂部開出54張罰單,罰款99.8萬元。目前,浩克武磊、李昂伊爾馬茲以及卡納瓦羅這幾位參加足協聽證的當事人尚未接到足協的處罰決定,一旦處罰結果公布,半程中超的罰款總數將確定突破百萬大關。
處罰總數劇增 暴力犯規升級
相比起上賽季半程中超俱樂部接到的31張罰單,本賽季的54張罰單幾乎翻倍。這其中,俱樂部或賽區接到罰單共10張,隊員罰單共29張,官員罰單共10張,非一線隊罰單共5張。除了俱樂部或賽區接到的罰單數量相差不大(2016賽季半程共9張)外,其他罰單數量都有超過一倍的上漲。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超上半賽季球員因為場內外不當行為遭到足協處罰的情況共有29起,遠超上賽季的6起,總計罰金高達56.5萬元人民幣。在這29張罰單當中,超過一半都指向了賽場上的犯規、暴力行為,15名球員遭到足協處罰。其中,場上與對方球員發生沖突的有8人,占到首位;使用非道德方式侵犯他人的有4人;在比賽進程中使用過分動作的僅有3人。上賽季同期,僅有1人因為場上犯規、暴力行為而被足協處罰,如果結合今年聯賽半程比去年多出52張黃牌、9張紅牌,可以說今年中超 “粗野”了不少。
辱罵裁判遭嚴打 亟須重建信任
在54張罰單當中,因為指責、辱罵裁判而被罰的情況有13張,其中俱樂部官員共7張,球員6張。球員和俱樂部官員向裁判抗議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除了在場上指責、辱罵裁判之外,還出現了天津泰達隊球員迪亞涅向裁判吐口水、河南建業隊助教追逐裁判并推搡賽區官員的情況。在新政實施下,各隊生存壓力增大,對裁判員的判罰更加敏感,因而,出現更多挑戰裁判權威的情況。在此情況下,通過警告和處罰維持裁判在場上的權威,這也是足協嚴打辱罵裁判行為的初衷所在。
不過,“黑衣法官”們本身的表現也給了球員、教練抗議的理由。在已經結束的14輪中超比賽中出現了不少誤判,其中一些影響明顯:在第1輪廣州恒大與北京國安的比賽中,主裁黑曉虎的“軟哨”讓比賽幾乎失控;在第3輪北京國安與上海申花的比賽中,馬寧多次誤判引起了雙方球員的不滿。第6輪比賽中,天津權健2比2戰平江蘇蘇寧,主裁王迪將蘇寧隊后衛洪正好一個禁區外的攔截吹成了禁區內手球,賽后他因自己的錯誤判罰道歉。6月27日,中國足協表態稱,將對執法中超、中甲和中乙聯賽的裁判員進行業務培訓,或許正是意在重建裁判與俱樂部間的相互信任。
恒大場外頻被罰 上港屢造爭議
去年中超半程,領到罰單最多的原因既不是犯規也不是辱罵裁判,而是未安排首發球員出席新聞發布會:中超各俱樂部共有7次因為這一原因遭到罰款,總計金額16萬元。今年,中超各隊在這一項上表現稍好一些,各俱樂部總計5次因此被罰。
不過,今年足協罰單有了新原因:賽后采訪中或互聯網上不當評論。聯賽14輪結束,共有5名球員或俱樂部官員因不當評論或其他場外行為遭到處罰,恒大隊鄭智、張琳芃和斯科拉里就占了三席。鄭智由于“未按規定要求離開替補席且滯留較長時間”被禁賽2場、罰款1萬元,張琳芃和斯科拉里則均因為“發表不負責任言論”被停賽一場。在今年的黃牌榜上,廣州恒大隊以44張黃牌高居榜首,盡管這與球隊控制力大幅下降有關,但恒大隊中存在一定的意見也可以理解。再加上俱樂部、廣州賽區3次因球迷行為受罰,恒大成為了場外受罰次數最多的俱樂部。
不過,盡管恒大因為場外因素受罰次數最多,但在社交平臺上鬧出更大風波的卻是上海兩隊,其中恒大的最大對手上海上港引發多次爭議。中超第8輪,貴州智誠主帥黎兵在與上港隊的賽后發布會上指控上港外援浩克毆打貴州隊助教于明,最終兩隊經過調解,此事不了了之。第13輪比賽中,上港隊中場奧斯卡連續大力將球踢向富力隊兩名球員引發沖突,被停賽8場。第14輪比賽,上港球迷又身穿定制T恤聲援奧斯卡,武磊、浩克兩人也穿上了定制T恤,再次招致足協的聽證質詢,俱樂部及兩名球員可能會被進一步處罰。除此之外,上港隊球員在社交平臺上屢次出言不慎,也引來了不少口舌紛爭。恒大與上港的爭冠之戰變成“爭議之戰”,也算是今年“亂世中超”心浮氣躁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