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青訓不該放棄主權 接地氣土帥不比洋帥差
記者馬德興發(fā)自昆明
青訓,不該放棄主導權
到昆明跟蹤2024奧運“第一梯隊”——2001年齡段國青隊轉眼已經一周多時間。雖然無法斷定中國隊未來沖擊2024奧運肯定有戲,但至少讓記者感覺到:在繞了一大圈之后,中國足球在青少年精英訓練方面正在逐漸撥亂反正。至少,對照01年齡段U16國青隊與99年齡段U18國青隊,記者最真實的感受就是:這支U16國青的希望遠比U18國青大!雖然U18國青聘請的是德國教練,但經過四個多月的時間仍尚未走上正軌。
青訓,洋帥未必強過土帥
在昆明觀看U16國青訓練比賽期間,不斷有家長或朋友通過微信、短信等方式詢問記者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U16國青不聘請外籍教練?而非要讓一個年過六旬的中國本土老教練帶?記者反問道:“為什么一定要聘請老外來帶隊?”得到的回復非常一致:“中國本土教練不行!”
的確,在目前的中超聯(lián)賽中,中國本土教練幾無生存空間,而像里皮、斯科拉里、卡佩羅、馬加特甚至是像曼薩諾這樣歐美教練已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中國教練與他們之間的差距。但是,職業(yè)一線隊如此,是否意味著青少年方面也是如此?當我們到處都在談論著“歐美教練理念先進”時,我們是否真正覺得:我們的青少年足球靠歐美教練就能夠解決全部問題?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以目前正在昆明集訓的U16國青為例。從隊伍展開集訓開始,外界圍繞著這支隊伍的訓練方式、訓練手段等存在著各種非議,認為沈祥福目前所采用的方式“根本就是過時的、應該被淘汰的”,甚至有人直言:“你看看現(xiàn)在歐美還有哪支球隊是一天三練的?還有誰在16歲時就進行強化體能訓練的?”等等。在很多人看來,因為“中國本土教練不行”,所以所有東西必須都是要“推翻與打倒的”,只有讓外教來帶才有可能真正看到希望。
記者不想卷入到這種無聊的爭論之中,因為最終的效果如何,恐怕不是現(xiàn)在就能有定論的。但是,從4月份的法國蒙太古杯賽上,國青隊在比賽中開賽才10多分鐘就出現(xiàn)抽筋的現(xiàn)象,到這次剛剛結束的四角對抗賽上與較自己大兩歲的隊伍能夠對抗90分鐘、且隊員幾乎沒有抽筋的,足以看出這次從5月15日開始的集訓效果究竟如何。而且,當我們認定“中國本土教練不行”時,很容易讓記者想起一個月前在成都參加熊貓杯賽的那支U18國青隊,隊員們曾在第一場比賽1比4負于匈牙利隊后告訴記者:“才20分鐘,我們就跑不動了、要抽筋了!”那支隊伍掛帥的可是中國足協(xié)技術部請來的德國教練。可第一場比賽僅僅20分鐘就出現(xiàn)抽筋情況,說明了什么?這說明訓練存有嚴重問題!
先進理念更需接地氣
也許,很多人會說,歐美教練帶青少年球員主要是帶來先進的理念。記者無意否定這些歐美教練能夠帶來先進的理念,但先進的理念恐怕需要一定的競技成績作為支撐,才能更令人信服。任何一個國家的足球,不管水平高低,都有其自身鮮明的特征,如果再先進的理念無法與本國的東西相結合,恐怕也只能是空談。
就以目前正在昆明進行的U16國青隊為例。按照現(xiàn)代足球的理念,“防守密集、中場緊逼、進攻拉開”是最基本的要求,現(xiàn)在中國足協(xié)所聘請的德國籍職業(yè)教練講師斯蒂芬培養(yǎng)中國的職業(yè)級教練員時,反復強調的也是進攻中的“拉開”。但是,記者在觀看U16國青隊參加內部四角對抗賽以及日常訓練時,發(fā)現(xiàn)沈祥福在進攻中更多地是強調“靠攏”。這與現(xiàn)代足球的理念似乎是截然相反的。
對于這一現(xiàn)象,沈祥福解釋道:“進攻中確實應該拉開,這也是現(xiàn)代足球發(fā)展中的基本要求。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現(xiàn)在中國球員特別是現(xiàn)在這批球員的基本情況與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果我們現(xiàn)在這批01年齡段的球員有出色的個人能力、相當扎實的基本功,那我在訓練中肯定也是要求他們充分拉開,因為拉開后,你就是要靠球員的一對一能力去實施突破,就像C·羅、梅西,他們的個人能力太強了,當然希望拉得越開越好。可是,我們的球員連停球都經常停到三四米遠的地方,如果再拉開的話,何以靠個人去突破?所以,我要求隊員們進攻中靠攏,以整體來彌補個人的不足。當我們在由守轉攻時,因為球員在前場靠攏了,可以通過短傳配合、通過漏、蹭來創(chuàng)造出機會來。同時,因為隊員相互之間靠攏,我們進攻時,一旦出現(xiàn)丟球情況,在前場就可以馬上組織夾搶、然后就地組織反擊。”可以看出,沈指導的要求是“接地氣”的。
實際上,不只是在技戰(zhàn)術的安排上。當U16國青隊此番在昆明集訓展開“一日三練”時,外界也是頗有微詞,因為按照現(xiàn)在所謂的“先進理念”,歐美都是在大談青少年時代“一周三練、一天一個半小時便足夠了”。的確,在歐美各國,青少年球員基本都是一天一個半小時的訓練。可是,我們似乎忘了一點,即歐美的足球環(huán)境和氛圍是怎樣的?以西班牙、德國為代表的歐洲足球強國,小孩從4歲甚至3歲就開始接觸足球時,中國的小球員何時開始接觸足球?就以U16國青隊近50名球員為例,超過一半的孩子都是從7歲、8歲開始接觸足球。起點不一,注定了很多東西不可能完全照搬。
記者曾親歷過這樣一件事。深圳翠園中學因為當初曾有9名球員入選U15國少隊而名噪一時,但是,外界或許并未注意到:2013年7月份,當這幾名翠園中學的小球員剛剛入選張海濤所執(zhí)教的98國少隊時,一堂訓練課都沒法堅持半個小時就已經體能不支了。于是,無奈之下,張海濤實施一天苦練五個小時的“笨辦法”開始強化。而足協(xié)的德國籍職業(yè)級講師斯蒂芬在國少隊集訓期間曾赴香河觀看過國少隊的訓練,在尚未看訓練前,對國少隊一天苦練五個小時大表不解:“太多了,在我們德國,像這個年齡段的小球員一天練一個多小時就足夠了。”但是,兩三堂訓練課看完后,斯蒂芬改口了:“以這樣的基礎去參加亞少賽,一天是需要練上五個小時!”
這就是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現(xiàn)實!我們無需否認歐美足球理念之先進,但任何先進的東西恐怕都需要結合本國的現(xiàn)實情況,才能真正轉化成為生產力。對于中國足球的現(xiàn)實情況,恐怕沒有人比中國本土教練更了解。這就好比“一日三練”,這在歐美恐怕聞所未聞,甚至被認為是“很不科學”的方法,但是,只要問一下曾經在韓國K聯(lián)賽中效力過的馮瀟霆、黃博文等中國球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韓國的職業(yè)俱樂部依然還存在著“一日三練”一說,甚至早晨六點起來跑圈。而當我們在感慨日本學校足球水平之高時,我們似乎忘卻了一點,即日本的學校足球隊還有“早操”一說。本報早在2012年5月11日介紹日本的高校足球時,就曾引用過前日本國腳藤田俊哉的話:“那是軍事化訓練的結果!”甚至還有過“尿血”的經歷。
沒有私念 本帥不差
筆者無意否定國外青少年教練在所謂的“先進的理念”方面確實要比中國本土教練有優(yōu)勢。但再先進的理念,恐怕也需要“接地氣”,才能真正讓“其所謂的先進理念”落地、開花。如果僅僅只是空談“理念”,之于中國青少年足球于事無補。
關于中國國字號本土青少年教練員的水平問題,記者曾親身經歷過這樣兩件事:
2005年荷蘭世青賽之前,德國人克勞琛在香河基地進行U20國青隊赴德國集訓前的選拔活動。參加集訓的總共有88名球員,最后定名單時,克勞琛從88人名單中勾選出24人;同時,克勞琛還讓參加訓練營協(xié)助工作的中方教練以“背靠背”的方式也勾選出24人。結果,中外教練勾選的名單中,21人完全一致,只有3個存在分歧。
2011年8月,中國足協(xié)在濰坊組織去葡萄牙的選拔訓練營,也就是韋迪時代力推的“留葡希望之星項目”。當時,葡萄牙青訓專家、穆里尼奧的老隊友卡洛斯在國內看比賽,自己選中了40多人。而與此同時,中國足協(xié)任命宿茂臻組建93國青隊,宿茂臻也挑選了近30人。在濰坊經過一周集訓和比賽后,卡洛斯圈定的25人名單中,23人和宿茂臻挑選組建的U19國青隊的28人是完全重合的。(當然,里克林克隨后上任后,宿茂臻就成為了助理教練。)
舉這兩個例子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國本土青少年教練在看人、選人方面,眼光和外教差距不是很大。和國外教練相比,中國本土教練真正有差距的,其實是如何在現(xiàn)有基礎上捏合,更主要的還是在臨場指揮方面,因為中國本土教練經歷得太少。這些年來,中國青少年國字號隊伍屢屢在亞洲大賽中折戟,根本原因就是臨場指揮的欠缺所致。從這一層意義上說,將中國青少年本土教練貶得一錢不值,恐怕就有失偏頗。(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執(zhí)教中國青少年國字號隊伍的教練緣何與眾多經紀人攪和在一起、置國家利益而不顧,則屬于另外一個話題,本文暫不予以討論。)
洋帥救不了中國青訓
或許是因為中國青少年隊伍這些年來戰(zhàn)績每況愈下,讓外界得出了“中國本土教練不行!”的結論。特別是自2005年荷蘭世青賽德國人克勞琛率85國青隊最后一次征戰(zhàn)世青賽之后,中國各級青少年隊伍已經連續(xù)12年未能獲得世青賽、世少賽參賽資格,所以,從2011年開始,中國足協(xié)為93國青隊聘請了第二位洋帥——荷蘭人里克林克。但是,里克林克給中國青少年隊伍帶來了什么?2012年阿聯(lián)酋U19亞青賽上,中國93國青隊名列倒數(shù)第二,是自國青隊參加亞青賽以來所取得的最差成績。而在2015年U15亞少賽預選賽中,里克林克率00國少隊連預選賽都未能通過,創(chuàng)下了中國國少隊本世紀以來第一次無緣亞少賽決賽階段比賽的尷尬紀錄!
而提到克勞琛率中國國青隊在荷蘭世青賽上驚艷表現(xiàn)時,我們不難忘了一個前提:即克勞琛并未率中國國青隊參加過亞青賽決賽階段比賽,是殷鐵生率85國青隊獲得了亞青賽亞軍、拿到了世青賽入場券后,克勞琛才接手的隊伍。迄今為止,中國國青隊能夠從亞洲出線的,帶隊教練是清一色的中國本土教練!而中國國少隊能夠從亞少賽中出線、拿到世少賽入場券的,也同樣都是清一色的中國本土教練!這與成年隊的情況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當?shù)聡叹毨瓲査孤蔝18國青隊在成都熊貓杯賽上墊底時,很容易讓人想起在國內執(zhí)教的另外兩位德國教練。2011年底起,中國足協(xié)展開全面骨齡測試,其中97-98年齡段球員是第一批全面展開骨齡測試的年齡段球員,也就是今年全運會甲組適齡球員。因為骨齡測試的實施,南方球隊的成績普遍有提升,而是北方球隊的成績大幅度滑坡。廣州隊和廣東隊先后組織各自的97-98年齡段球隊參加全國U系列聯(lián)賽,其中,廣州隊在2012年獲得U15全國冠軍、廣東隊獲得第四名;2013年,廣州隊以廣州富力名義獲得U15亞軍;2014年獲U17冠軍;2015年獲U18的冠軍。換而言之,廣東隊在這個年齡段中應該說是在全國范圍內有絕對優(yōu)勢。
但從2015年起,省足協(xié)和恒大俱樂部合作,為這支隊伍聘請了德國教練馬科(Marco Pezzaiuoli)。應該說,這位德國教練是貨真價實的冠軍教練,在2009年的歐洲U17錦標賽上,就是這位德國教練率德國U17國青隊獲得了歐青賽冠軍。這樣一位冠軍教練率廣東隊征戰(zhàn)全運會應該說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但是,在今年4月初的全運會男足甲組預選賽中,廣東隊三戰(zhàn)皆敗,0比1負北京、0比1負湖北、2比4負新疆,小組墊底!創(chuàng)造了自全運會設立U20組別以來,廣東男足歷史上首次無緣決賽階段比賽的最差成績。
而在U18乙組的全運會比賽中,新疆U18隊為了能夠在今年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專門聘請了一位德國教練,但在今年4月份的全運會預選賽小組賽首輪比賽中,新疆隊0比2輸給了山東魯能隊。與廣東U20隊堅持讓德國教練一帶到底不同,新疆體育局的領導們在輸?shù)羰讏霰荣惡螅麛嘧鞒隽藫Q帥決定,讓新疆本土教練帕爾哈提重新回到主帥位置上。隨后,新疆隊連戰(zhàn)連勝,拿到了小組第二,并通過剛剛結束了附加賽中拿到了決賽階段比賽參賽資格。
如今,執(zhí)教U18國青隊的德國教練聲譽也不佳,無論是球員還是球隊其他人士,反應普遍不理想。就像廣東U20全運隊,從以往的戰(zhàn)績來說,廣東這個年齡段隊伍在全國范圍內是有一定優(yōu)勢的,而德國人馬科接手這支隊伍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兩年的時間能夠把一支全國冠軍隊帶成小組墊底,他們又比土帥強在何處呢?
外國人不可能主導一國足球
當國內目前動輒歐美如何時,今年5月份在成都熊貓杯賽期間的國際青少年足球研討會上,現(xiàn)任成都足協(xié)技術總監(jiān)、來自葡萄牙的專家在會議期間發(fā)言時,卻講了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外籍教練或顧問不可能主導該國的足球發(fā)展趨勢與方向!”
這位葡萄牙專家到成都足協(xié)任職已經有半年多,按說他更應該強調外籍主教練或外籍顧問來幫助中國足球、主導成都足球的發(fā)展。但是,他在發(fā)言中強調:任何一國足球發(fā)展都必須要明確一點,即外籍教練或顧問,不可能主導該國的足球發(fā)展趨勢與方向,這種方向必須應該由本國足球人來主導,因為只有本國人才真正熟悉和了解本國足球的歷史、文化與背景,外國專家的意見可以傾聽、參考,但不可能讓外國人去主導。
對照目前中國足球的發(fā)展,這句話出自一名外國專家與顧問之口,著實令人感慨。當前,中國足球普遍存在著的一個情況是:由于競技成績不佳,足球項目的管理人員不斷變化,而每每新領導上任,總是全盤否定中國足球人這么多年的工作,于是,讓中國足球進入了一種思想混亂、誰都可以指手畫腳的狀態(tài)中,動輒就是“歐美如何”、“韓日如何”,但是,唯獨不見尊重中國足球的現(xiàn)實狀況。
如今,不管是中央還是政府高層,不甘心中國足球落后之現(xiàn)狀,迫切希望足球強國能來幫助中國足球發(fā)展,出發(fā)點和本意沒錯。所以,最近兩三年來,從英格蘭到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五大聯(lián)賽國家,再到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歐洲足球準強國,中國足協(xié)幾乎都和他們簽署過合作協(xié)議,至于那些豪門俱樂部更是不斷涌入中國,紛紛在神州大地上開設各種各樣的足球學校、足球學院,抑或是培訓班、培訓機構等等。當然,近鄰韓日的也不少。可以這么說,凡是能夠引進的、拿來的,我們幾乎全部都拿來了。
記者不反對聘請外籍教練,甚至某種意義上還是堅定的“贊洋派”。中國足球的現(xiàn)實水平也需要不斷和他國足協(xié)展開合作、需要“拿來主義”。可是,如此多不同國家的主教練,本身這些教練的理念與足球哲學是各不相同,為什么中國的各級國字號隊伍要成為這么多洋帥的“試驗田”?
如今,中國國家隊的主教練是意大利人里皮,中國足協(xié)聘請的技術顧問是德國人,然后又要和歐洲其他國家足協(xié)合作,在去年底的中國足球教練員大會上,聘請比利時專家講了一天的課。這之后,足協(xié)還落實高層領導的部署,99年齡段U18青年隊聘請了德國人擔任主教練。本來,2002年齡段U15國少隊還要聘請葡萄牙教練、97年齡段U20國青隊原先還準備聘請比利時人擔任主教練。
因為有這樣的“風”,誰都不希望落伍了,所以中國的各級國字號隊伍洋帥各不同相同、風格不一,女足和男足又各不相同。于是,縱觀國內各個不同地方,也是到處“洋風”勁吹。而且,不僅是各個地方足協(xié)、俱樂部、學校,甚至連小孩的家長都開始質疑那些取得過成功的中國本土教練的做法,動輒就是“外國教練如何如何,你(指中國本土教練)的方法不對!”
假設某一天這“風”吹過了,中國足壇究竟留下的是什么?誰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不是反對中國足球“學習”,而是“學以致用”,中國足球究竟想走什么樣的路?我們自己想清楚了沒有?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足協(xié)又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該如何真正去引導中國足球的發(fā)展?這其實才是在青少年足球方面令記者最為困惑之事。誰又能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