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薔張帥輸球暴中國球員痛處:打法單一始終沒改善

艾力克07-06 13:22 體壇+原創

體壇+特約記者艾力克報道

張帥和王薔,前后兩天分別在3盤大戰中落敗,一個是落后、扳平最終輸掉,一個是領先最后遭遇逆轉,比賽的過程不盡相同,但兩人賽后在總結失利原因時不約而同提到了同一個點:打法太過單一。

是啊,打法太過單一,這是中國網球十幾年來幾乎所有球員都被詬病過的問題,就算兩屆大滿貫冠軍李娜也曾如此。

網球、光比賽場地類型就有快速硬地、慢速硬地、草地、紅土四種主流類型,以前還有綠土、沙地、室內地毯等更多我們不常見的場地,在這么多不同類型的場地上,沒有哪個球員可以用一種打法“吃”下來。

舉個最淺顯易懂的例子,紅土場地球速慢,最主流的打法就是用渾重的上旋將對手控制在底線,然后伺機打空檔,在紅土上最忌諱盲目上網,很容易被穿越;而在球速最快的草地上,更遠選手則傾向于打的非常有侵略性,回球又快又低又平,一有機會就來到網前,通過截擊或高壓來結束一分。

不同的場地類型決定了不同的打法,每周來到一個新的比賽時,場地類型很可能就會發生變化,選手在打法上也需要作出取舍。這種取舍不是應激性質的,而是在長久的比賽和訓練中所養成的技戰術素養。

那么,為什么中國球員更多遭遇到打法單一的瓶頸呢?

其實這不只是中國球員的痛處,就拿網球強國西班牙來說,由于國內紅土球場普遍,所以西班牙盛產紅土高手,他們基本不會打草地;相反,英國選手則是草地作戰能力普遍好于紅土作戰能力。這說明,一個國家網球運動員的擅長偏向和其從小成長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中國國內幾乎沒有紅土場和硬地球場,再加上網球是舶來品,在中國興盛不過一二十年的事情,在李娜那一代,采取的是大國家隊的模式,通常是聘請一個外教,帶著一堆姑娘打球。一個教練帶出來的選手,風格當然十分一致。

我們中國選手最大的特點就是:底線正反手非常扎實,但其余各項技術跟歐美選手比起幾乎是業余水平。

從早期的李娜到現在的張帥王薔,我們不難看出這個特點。她們在底線抽球的時候非常有底氣,而一旦壓上的時候,你明顯會感受到她們有點“虛”。中前場和網前技術,普遍被認為是網球技術中相對比較難練的,中國球員小時候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企圖靠后天的“臨時抱佛腳”練出多么厲害的網前,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而且,就算技術方面練到了,上網的時機判斷,出現機會時的解讀都是從小在訓練中逐步養成的。張帥和王薔打法單一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慢慢改善,而教練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小球員未來的走向,很明顯,高水平的網球教練是現在中國網球最稀缺的資源。

王薔  /   張帥  /   李娜  /   溫網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