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加:王者榮耀KPL未來會嘗試地域化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f4bda0fd-3ece-4df7-94a0-c6a1f9a636f6.jpg)
2017年7月8日,在萬人共同見證下,第二屆KPL總決賽以QG完美勝利登頂而告終。比賽之前,騰訊互動娛樂移動電競業務部總監張易加先生,QG俱樂部總經理李林客先生,以及AG超玩會俱樂部總經理姜亞斐女士接受了媒體采訪。
記者:QG雖是KPL新軍,但是老牌俱樂部。這類老牌俱樂部的進入,對KPL的電競生態有什么影響?
張易加:像QG這種過去有沉淀積累的俱樂部,可以幫助KPL做的更好。不管你是什么樣的背景,只要你熱愛王者榮耀,熱愛電競,我們的態度都是開放的。
記者:電競發展非常快,它和傳統體育是否達到了相提并論的階段?電子競技相對于傳統體育有什么樣的自己的特點?
張易加:在用戶參與量方面,我相信電競已經不亞于傳統體育賽事。但是職業化和體系上的運作,還是存在一些差距。傳統體育有上百年的傳統,沉淀下來的規章規范是非常豐富的。電競需要搭建更好的規則和生態規范,讓未來發展更加健康和持續。
參與度是電競與傳統體育一個重要不同。
看籃球,看的人多,真正打的人少,因為你需要一個球場。而移動電競可以隨時隨地開始競技。門檻低,便利性更高帶來更多的用戶參與度。
記者:QG最近出了單曲,未來還會有類似跨界嗎?
李林客:出單曲是之前就認識他們的制作人。未來有一個與嘻哈有關的節目,我們跟他們會出一個新的單曲。
記者:10000 張總決賽門票在 10 小時銷售一空,事先預料到了么?
張易加:去年的總決賽,我們只做了一千多人的場地。這次萬人體育場,一萬張門票,開賣之前也是蠻忐忑,結果讓我們比較興奮。用戶規模快速發展,帶來了雄厚粉絲基礎。不止是江浙地區,甚至從國外專門坐飛機過來觀賽。
記者:如何看待電競入亞運會和奧運會的事情?
張易加:這是基于國家政策層面的趨勢。不管是國家體育總局,還是文化部,我們都愿意去溝通和配合。非常期待在傳統體育這樣一個更大的舞臺上,展示電競的魅力。
記者:王者榮耀外服已經上線了,包括韓服、臺服等,國際性賽事是否提上了議事日程?
張易加: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參與近來,我們很期待。但我們還是一個很年輕的聯賽,需要做非常多的沉淀、積累和專業基礎的搭建。在可預見的時間里,先基于國內市場做好,在這個基礎上才考慮是不是引入更多國際化元素。
記者:隨著《集結吧 !王者》綜藝的推出,游戲泛娛樂化運作玩法越來越多,現階段您認為明星電競化重要,還是電競明星化重要?
張易加:核心概念很簡單,就是普及電競。希望通過泛娛樂化手段,告知更多的大眾,電競是這么一回事兒。
電競明星化,明星電競化,這兩個都是對的。KPL有很多參與方,比如田亮之前是奧運冠軍,他也收購了隊伍要沖擊KPL。而電競明星化就是通過造星,通過這些職業隊員本身的拼搏精神,告訴觀眾一個價值觀。目前重點是電競明星化。
記者:我們現在的KPL的比賽,對比第一屆KPL的營收上有沒有什么變化?
張易加:營收沒有比較確切的預期。我們在探索跟寶馬、雪碧、VIVO的一些合作,不是想要短期有多大的受益,而是打開一個模式,從體育、商業贊助、版權等的商業模式。
記者:最近京東收購了LPL戰隊,獨角獸廠商的進入對獨立俱樂部的運作是否會有影像?
李林客:獨角獸廠商帶來的資源對電競有推動作用。如果獨立俱樂部無法應對,優勝劣汰對行業也是好事。
姜亞斐:獨角獸廠商進入,對電競是一種認可,對從業人員來講也是激勵。而更多隊伍加入,對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張易加:KPL俱樂部是聯盟化的運作機制。最終是要一起通過對抗和比賽,呈現給觀眾最好的體驗。但俱樂部不是對立關系,在運營上要攜手共贏。
記者:現場觀眾從一千到一萬屬于比較大的飛躍。那么KPL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騰訊做了哪些工作推動KPL的發展?
張易加:去年剛開始做,確實有些忐忑。相當一部分的電競人士,會覺得移動電競是一個偽命題。第一屆聯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讓大家相信手機端比賽也可以很競技,也可以有粉絲。坦率的說,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很多收獲和反思。
用戶的熱情超乎想象,第二屆我們覺得基礎足夠,常規賽和總決賽的場館規模都放大了。線上直播、賽事組織、場下流程都做了很多優化,盡量提升比賽專業度。當然也不意味著,我們很優秀,我們還有努力空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在為俱樂部打造粉絲經濟時,騰訊和兩家俱樂部都有些什么舉措?
姜亞斐:說粉絲積累就得提到KPL聯盟。它們會派專門的運營人員幫俱樂部進行內容產出,包括視頻、教學等。
說到粉絲積累,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的職業聯盟,從今年開始,在KPL聯盟這邊有幾個舉措和措施。聯盟還會對俱樂部的管理和運營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而俱樂部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與聯盟運營密切配合,就有了粉絲積累。
李林客:QG之前有一些其他項目的經驗和基礎。KPL這邊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它們提供了很多接口和內容,包括各種各樣的視頻和小短片。包括跨界合作,聯盟也給了我們一些思路才打到這種比較好的影響。
張易加:兩位講的很謙虛。我們是提供一個平臺,俱樂部本身對選手的打造、培養、培養才是積累粉絲的最重要因素。
記者:本次KPL賽程,相比第一屆已經做了很大的優化,到秋季賽還會有賽程賽制的優化?
張易加:常規賽循環,季后賽單淘,比以前的雙敗更明了一點。下一次我們可能會考慮分組,明年還回嘗試一些地域化。比如從上海分到另外一個城市,兩個城市做集群的對抗。這樣可以產生更多的話題,和更好的對抗效應。我們認為主客場應該是電競的趨勢,但具體做法還需要不斷討論和優化。
記者:如何歷屆移動電競和傳統電競的差距?
張易加:最大不同,移動電競面對的群體更加多元化。很癡迷于電競的老用戶,不知道電競是什么的新用戶。以解說為例,老用戶可能覺得你講的不夠深,但對新手來說講的深了她可能不懂。多元化背后又隱含著很大的機會,關注者多,影響力也會更大,面對由此而來的挑戰我們還是很樂觀的。
記者:騰訊對移動電競的布局是怎么考慮的?
張易加:以KPL為例,我們核心策略是廠商跟俱樂部建立起職業聯盟。廠商與所有俱樂部一起搭建規則與制度,以此為核心,在上下游衍生不同類型的產業。
記者:很多高校開設電競專業,騰訊如何看待它的影響?
張易加:其實我們這個行業挺缺人才,不管是高校還是職業學院,培養人才都很有利于電競行業發展。6月16日我們騰訊電競發布會,跟中國傳媒大學、珠江學院也有一些具體合作。我們跟中國傳媒大學也有一些實習計劃,讓他們的實習生來我們這做專業解說。
記者:高校開設電競專業,在講師方面比較缺少人才,騰訊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張易加:騰訊公司員工本身日常工作比較滿,當老師可能性不大。我們可以兼職做一些分享、講座之類。此外,我們可以通過過去的項目沉淀一些課程,分享給大家。講師的關鍵是時間的積累,并非不能解決。
記者:騰訊對接下來融資和投資人進來的態度是怎么樣的?我想問兩位經理,對于投資人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李林客:從俱樂部來看,更多資方進來是好事。有的俱樂部管理經驗不足,隨著資方的進入管理更加復雜化,這是面臨的挑戰。
姜亞斐:以AG為例,我們不存在生存的問題,聯盟已經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應該說KPL有半數的俱樂部已經實現盈利。面對資本進入,我會考慮不僅僅是資本需求,因為俱樂部已經不存在生存問題。更多的是考慮俱樂部未來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看資本是否能提供相應的資源。
張易加:作為賽事主辦方,我們有一個團隊,12個隊伍,有12家有能力的公司,大家一起做這個事情,肯定能量更大。我們一定是希望跟KPL在一起的俱樂部可以盈利,而且持續盈利。制定政策,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關于支出,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支出引導,所以制訂工資帽制度。
對于投資,我們希望每一個投資方不是投機倒把型的。我們需要的是,除了資金,還有你背后的社會資源,可以帶來更好的潛在合作。基于聯盟的形態,我們會有更嚴格的管理。確保每一個進來的資方都是真正可以幫助聯盟成長,賽事成長,減少頻繁變動帶來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