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特約記者艾力克報道
6月10日的法網女單決賽中,哈勒普離世界第一只差3局;兩周前的伊斯特本,哈勒普距離世界第一還差兩場勝利;7月11日的溫網1/4決賽,哈勒普距離世界第一一度只差2分……這是一個讓人絕望而又無奈的劇本。
我們可以笑說哈勒普是中了克里斯特爾斯的“詛咒”,這位比利時名宿從法網到溫網一路看好哈勒普,才造就了羅馬尼亞人的悲劇,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借口而已。
哈勒普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
一個月前的法網,她輸的不冤,只打出個位數制勝分的她顯然是想用防守來贏得蘇珊·朗格倫杯,但奧斯塔朋科用不講理的進攻“教育”了她:要贏大滿貫,制勝分才是王道。
哈勒普是個好學生,一個月后的溫網中,她的球更重更深了,她的節奏更快了,她的角度更大了,她的二發也更有威脅了……但這一切改變,仍不足以幫她去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很多人在抱怨與孔塔這一戰最后賽點上觀眾的干擾,“按照常理,那一分應該重打的。”哈勒普賽后談到。哈勒普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就算再給她一次機會,她真的就能抓住嗎?別忘了,第二盤搶七她本有無限接近的結束比賽的機會。
奧斯塔朋科打瘋了確實有點無解,但孔塔不一樣,同為進攻打法,英國人遠沒有奧斯塔朋科那樣蠻不講理。面對這樣的對手,哈勒普自己卻在防守反擊的拿捏上出了問題。再退一步來講,伊斯特本輸的沃茲尼亞奇總不是進攻型球員了吧。這兩場失利其實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導致哈勒普法網輸球的最主要原因:關鍵時候手軟。
哈勒普可以用她看似已有的“蛻變”積累出優勢,但到了真正要下分要拿勝利的時候,藏在她內心的惡魔就會跑出來。而左右比賽最后結果的,往往就是那幾個關鍵分。哈勒普在95%的時間表現良好,但她恰恰輸給了那5%的魔怔。
在哈勒普對戰孔塔之前,7屆大滿貫冠軍海寧點評了羅馬尼亞人。海寧說哈勒普的打法和自己比較像,哈勒普曾說過自己最欣賞的就是海寧,所以比賽風格上像并不難理解。但是,哈勒普只學到了形沒有學到神,海寧當初最可怕的正是她極其強大的精神意志,而這成了哈勒普最薄弱的地方。
從6月10日到7月11日,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要讓哈勒普消化如此慘重的3場失利,確實有點困難。雖然在接下來的北美硬地賽季她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超越卡·普利斯科娃登頂第一,但羅馬尼亞人現在要想的絕不是第一或者大滿貫的問題,而是自己在關鍵分的疲軟問題該如何解決。不然就算登上了第一,接下來無法取得突破,也是落得個被人嘲笑的結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