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二次轉會遭遇嚴寒 引援金額只占去年十分之一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523b81ac-2244-4f7b-96f8-b7563f77fe00.jpg)
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報道
即使距離7月14日24點的二次轉會窗關閉時間,還有接近一天,似乎理論上仍有重磅引援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超今夏的轉會將是近些年最冷清的,無論從引援人數還是金額來講。截至13日晚,16家俱樂部的二次轉會引援金額,約為1383萬歐元,這一數字僅是上賽季同期的10.72%(1.29億歐元)。
“回馬槍”頻現
在今夏的二次轉會之中,頗具人氣看點的幾筆轉會,毫無疑問包括廣州恒大從達伽馬隊購回昔日王牌穆里奇。然而,作為2010年中超及中甲二次轉會市場上的標王(當時以240萬歐元加盟還在中甲的恒大),此番是以自由身形式回歸。實際上,這也是基于目前中超新政背景下的一種新戰略:用熟不用生、低價購入那些曾在中超大紅大紫的實力派。無獨有偶,恒大的同城對手富力也在關窗前兩天,以同樣的方式引進前舜天中衛奧特森。
除此之外,另一種“回馬槍”引援方式,則是將之前暫時放棄的球員重新納入一線隊。比如塞恩斯布里重返蘇寧,以及恒大和華夏分別為金英權和熱爾維尼奧注冊。而在現有中超新政的影響下,俱樂部玩起了情懷,或許容易贏得球迷的心。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過去幾年的夏季轉會,縱然也有自由身形式引援,但不乏大牌球星。比如卡努特、德羅巴和羅比尼奧等。可如今,這種性價比超高的“零轉會”已難出現,也從另一層面印證今夏市場的冷清。
韓幫大面積逃離
今夏二次轉會的另一特點,在于諸多韓國籍外援的逃離。曾幾何時,亞洲外援的引進,是中超轉會市場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特別是恒大隊2012年夏天購入金英權(當時以200萬歐元加盟),一度被譽為韓國球員登陸中超的典范。此后,張賢秀、金周榮、金基熙、洪正好等一批韓國國家隊中后衛相繼到來,且多數人都隨隊征戰亞冠。但伴隨著中超于今年改為三外援政策,他們已很難有球可踢。
例如張賢秀,效力富力期間的表現有目共睹,但進入2017年,因為亞外名額被取消,他僅在中超和足協杯各出場一次。長期不能參加比賽,也影響到其在世預賽的表現。無奈之下,張賢秀只能重返舊主東京FC。而像洪正好和金亨鎰,也因為所屬球隊另有其他亞外人選,于夏季轉會期被放棄。同時這一股離華潮,也波及到韓國前場球員。最典型者便是金承大,雖然今年他在中超也有入球進賬,但最終被遣返回老東家浦項制鐵。
目前,在金亨鎰、張賢秀、金承大、尹比加蘭離隊且洪正好尋求轉會之時,剩余的韓援仍有7人。但金基熙、鄭佑榮、金英權、黃錫鎬和金周榮5人,主力位置并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離開。權敬源的情況稍好,可同樣要和莫德斯特或帕托一起競爭。至于延邊新援黃一琇,雖有新科韓國國腳的頭銜,但畢竟是中超新手,前景難料。
一夏回到解放前
過去幾年,被資本炒熱的中超轉會市場,動輒幾千萬歐元的大單。可時至今日,各隊二次轉會的總投入額還不到1500萬歐。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數字同2011年夏季轉會凈投入比較接近,當時約為1345萬歐。
當然再往前計算,這個總投入額更低,甚至還不到500萬歐。實際上,中超流行二次引援購入大牌,也正是從2011賽季興起的。當年,廣州恒大以1000萬美金(約為820萬歐元),推動了整個聯賽的千萬級引援。隨后,這一數字便不斷上漲,直到去年夏天,浩克以5580萬歐元加盟上港。今年,在中超新政頒布后,各隊在投入方面謹小慎微。像蘇寧買入穆坎喬的價格(550萬歐),恰好壓線;而權健搞定莫德斯特的方式更為特殊:租借2年,費用為600萬歐元,合同中附帶2900萬歐元的買斷條款。
不可否認的是,新政令各隊引援趨于理性,也影響到新援質量。目前來看,除了莫德斯特名氣哨響,其余新援均難同以前的浩克、保利尼奧、德羅巴等人相比。甚至在延邊隊,還有試訓外援一說。而像征戰聯合會杯的眾喀麥隆國腳,因為價格相對便宜,且在最近的聯合會杯賽上有過表現,自然頗受青睞。巴索戈之后,穆坎喬投奔蘇寧,鮑馬爾、貝卡門加加盟遼寧。
至于內援市場,更是冷靜得離譜。今夏,僅有裴帥轉投天津權健比較轟動。剩余幾筆轉會單,多是U23球員的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