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協秘書長余漢橋:全運會改革助力龍舟文化的普及

九粒07-16 15:00 體壇+原創

體壇+記者九粒報道

2017年天津全運會群眾項目龍舟比賽于7月15至17日在龍舟發源地之一的湖南省常德市柳葉湖舉行,進入決賽的24支隊伍、654名運動對12塊金牌展開最后的爭奪。在開幕式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說:“全運會增設群眾比賽,就是為了貼近百姓,讓百姓參與全運、感知全運、享受全運,這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邁出的重要一步。”

全運會開設群眾項目無疑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普通老百姓也有了成為全國冠軍的機會,這其中的積極意義遠比大家現在看到的要更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華龍舟協會秘書長余漢橋,他說:“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號召下,全國的龍舟活動開展的非常不錯,這次全運會,參與者下到十幾歲的小孩,上到54歲的老人,工農商學兵都有了,可以說覆蓋群體的非常全面。再者,每一個省市都開始重視龍舟運動的發展,因為這是一項有著悠久文化的運動,全運會就是展示這個文化的大舞臺,也是對這個古老運動的重視。如此多人參與,也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歸傳統文化,這是民族復興的標志,文化始終是復興的前提。”

群眾項目進入全運會,是中國體育的一大歷史性改革,龍舟是改革的受益者。以往廣大民眾看到的多是競技龍舟的比賽,而現在有了全運會龍舟比賽,無法參與競技龍舟的百姓愛好者有了重新參與龍舟的機會。在全國龍舟協會會長余漢橋看來,全運會龍舟比賽是競技龍舟的一個補充:“這(全運會)其實是一個橋梁,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觸到這項運動。就像以前,我們全國注冊的龍舟運動員有10萬人,通過這次全運會的舉辦,我們的注冊人數可以擴大,可以影響到更多人,那這就是成功的。這在所有的運動項目上其實都是相通的,有的項目可以覆蓋到全國全世界很廣的面積,龍舟為什么不可以?我們剛開始推廣龍舟的時候,只有十幾個大專院校有龍舟專業,現在已經發展到100多個大專院校,這次全運會就是展示這個成果的最好的契機和平臺,那些學生也必然頗有感觸。對于農民也是如此,他們以前根本沒有機會站到全運會的大舞臺上,現在他們被賦予了這樣的機會。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才會帶來更多的選擇,不管是選材還是別的方面,不至于再出現選不出苗子的情況。一個全運會,帶動了整個民族文化的發展,一個全運會,是各個省市對龍舟發展大力支持的最佳表現。”

余漢橋說,龍舟現在已經被推廣到了全世界87個國家和地區,龍舟走出去的同時,也是中國龍舟文化的輸出。龍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它背后同舟共濟、齊心協力的精神最需要廣大國人的傳承。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