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絕非阻礙!教練:文婷姐妹是媽媽級選手的榜樣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新華社記者張薇、周欣、蘇斌報道
中國花樣游泳“姐妹花”蔣文文、蔣婷婷在雙雙當了媽媽后復出,經過很短時間就回歸當年世錦賽奪銀的巔峰,甚至展示出更高的競技狀態。她們用強大的實力和頑強的意志向世界宣告:媽媽選手重返賽場,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她們超過30歲的年齡和媽媽的身份成為媒體報道的關鍵詞。其實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年齡只是個數字,多一層身份,人生閱歷會更豐富。
放眼中外,不少媽媽級選手的故事都精彩而感人。比如曾經為了給身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而堅持奮斗在體操場上的丘索維金娜,那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不知打動了多少人。又比如割舍不掉奧運情結的中國柔道女將冼東妹,為了一圓家門口參加奧運的夢想,毅然在女兒只有三個多月大時重回訓練館。
文婷姐妹回到賽場的理由相比之下并沒有那么感人,也沒有那么激情。簡簡單單一句話:“因為我們太熱愛這項運動了,我們太舍不得這一池水了。”她們也并沒有金牌夢想的支撐,她們的目標只是展示最美好的自我。
盡管體能恢復確實比年輕運動員慢,但更科學的訓練完全可以保證姐妹倆保持不遜于“后輩”的競技狀態。來自美國的體能教練邁克爾認為,花樣游泳是充分體現“暴力和美學”的運動項目,“文文婷婷是成功的案例,在30歲的年齡、退役、生孩子再復出,她們依然可以突破自己,做到最好,那么對其他高齡女運動員以及其他年輕運動員來說,是非常好的榜樣。”
更重要的是,追求自我的態度讓兩人心態上更放松,訓練也更有主動性,享受比賽,享受過程,再加上當上媽媽的人生經歷讓兩人內心更豐滿,反而讓兩人實現了“升華”。“跟她們一樣,我的心態也有很大變化,過去不管是國內比賽還是國際比賽,更多想到的還是成績和名次,而現在更多是享受比賽,享受過程。”教練鄭嘉認為,“我覺得她們成長了,不是想應付教練那種,像以前一樣一聽少練特別開心。現在我們都是商量溝通,先看她們狀態怎樣,然后再決定怎么訓練……我當教練30多年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享受訓練和比賽,享受和隊員的互動。”
同樣在布達佩斯游泳世錦賽,還有一位即將年滿42歲的德國女警官毛雷爾報名參加公開水域25公里項目。因為還能在比賽中找到樂趣,1998年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毛雷爾還打算繼續游下去。她是上屆喀山世錦賽的第三名,她是一名12歲男孩的媽媽。
“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曾是許多中國人聽過的“古訓”。然而,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年齡并不該成為障礙。當越來越多的“跳傘奶奶”、“瑜伽奶奶”走紅網絡,你會發現忘記年齡的數字,人生有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