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15比1!中超僅剩陳金剛續土帥香火

率領遼足戰勝東北兄弟長春亞泰之后,馬林下課,俱樂部正式的公告將在8月1日正式發出。遼足不再起用本土教練,而是聘請曾經在中國執工作過的法國教練執教(不是佩蘭也不是特魯西埃)。至此,中超16支隊伍中的外教和本土教練比例為15比1,亞泰陳金剛擔負起延續本土主帥香火的重任。
尷尬,卻又無可奈何。
最近5年來,這已經是一種常態。2014年,土帥和外教的比例是一度變為10比6,人們有些狐疑,但依然相信,土帥會完成一次漂亮的逆襲。非常遺憾的是,殘酷的軍備競賽,讓俱樂部對土帥逐漸失去了耐心,土帥的地盤被一點點蠶食,到2017賽季初,變成了可憐的3比13。
好景不長,黎兵、賈秀全、馬林三位土帥相繼去職,取代李章洙的陳金剛帥位暫時穩固。拔劍四顧,陳金剛突然悲哀地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形單影孤。
相比那些能夠呼風喚雨的高水平外教,本土教練有著天然的短板。我們的足球理念相對滯后,因為沒見過大世面而視野狹窄,由于特殊的文化熏陶而做事瞻前顧后。老板的牽制,人情的羈絆,官方的參與,讓本土教練場上場下都缺乏外教的權威與自信。
正是因為如此,本該像韓國的洪明甫、黃善洪、崔龍洙、申臺龍們一樣崛起的中國足球中生代教練,要么依靠嘴炮在評球領域占據一席之地,要么雄心勃勃而來,灰心喪氣而去。宿茂臻還沒有過硬的成績,李明的執教讓人遺憾,李鐵也沒有什么亮點,郝偉回到男足之后發現沒有屬于自己的陣地,孫繼海正要摸著石頭過河......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本土教練的未來抹上陰影。
當然,相比外教,土帥也有自己的優勢。他們比外教更了解中國球員的性格和特點,更熟悉整個足球環境的秩序。很多外教就是因為水土不服,在成王敗寇的鐵律下,不得不敗走中超。尤其是在保級泥潭中投鼠忌器的俱樂部,更愿意起用在中國式足球環境中長袖善舞的本土教練。
悲哀的是,這個所謂的定律,在2017賽季也被打破。即使是保級的俱樂部,除了長春亞泰之外,也不再信任土帥。江蘇蘇寧如此,天津億利如此,貴州智誠如此,連遼足都如此。
經歷過100多場大小國際性戰役的沈祥福說,外籍教練尤其是歐美教練來到中國,即使還沒有完全了解自己的球隊,也不熟悉整個中超,但是他們敢于直接說出奪冠的口號。因為,這就是外教的性格,不管結果如何,首先體現出一種征服他人的信心和勇氣。相比而言,本土教練顯得過于謹慎,過于低調。
這就是所謂的氣場。氣場,決定了一個教練的品質。這樣的氣場并非天然就有,而是身經百戰磨練出來的。里皮、斯科拉里在隊員面前一站,一種強大的氣場傳遞給球員,場上執行戰術紀律就不會太差。外教尤其是大牌教練的氣場,除了久經沙場,還有俱樂部的職業行為以及給教練創造的權威促成的。
反觀本土教練,不僅沒有像外教那樣成為說一不二的BOSS,除了訓練和比賽之外,還要操心球員的吃喝拉撒,還要做球隊的指導員,甚至是技術調研員,活脫脫一個保姆相。更要命的是,本土教練和老板沒有外教那樣強硬的“契約意識”,一般都會對掌握自己命運的老板唯命是從。
于是,本土教練的自尊被閹割,鋒芒缺失,逐漸淪為雞肋。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講,中國足球的事情最終還是要靠中國人自己,只有中國教練的整體水平趕上世界潮流了,中國足球的水平才能真正突飛猛進。因此,本土教練不能鼠目寸光,要把眼界放到全世界,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中國足協也要負起應有的責任,出臺真正能夠提升本土教練水平的培訓和培養模式,打造一批又一批能夠抗衡外教的本土精英,才能真正實現本土主帥的漂亮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