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電競體育化改革:英雄聯盟與體育越來越近

切布08-02 15:32 體壇+原創

體壇+記者切布報道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7月30日在上海落下帷幕,四天的時間里共有34.27萬人次參展,電競是本屆CJ上的一大亮點。大多數參展企業都專門布置了電競展臺,騰訊互娛主舞臺上,EDG、DAN、GT、YM四支國內職業戰隊為現場玩家們帶來精彩激烈的《英雄聯盟》表演賽。男爵模型合影區,英雄聯盟聯賽發展歷程,AR/VR體驗等元素吸引大量玩家駐足圍觀。

8月,LPL的夏季賽進入了尾聲,在四個月前的春季總決賽賽后,英雄聯盟賽事提出戰略改革,兩大重點分別是:取消降級,對進入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的戰隊進行審核與評估,打造成聯盟化的體育賽事;主客場制改革,把LPL的比賽場地由目前的上海擴散到全國的3-5個城市展開競技。

兩大改革目前的進展如何?英雄聯盟體育化的現狀和未來如何定義?S7全球總決賽落地中國會給中國電競帶來什么?帶著這些疑問,體壇加對英雄聯盟電競負責人金亦波(Bobby),和拳頭中國負責人葉強生(Johnson)進行了專訪。

左:拳頭中國負責人葉強生(Johnson)            右:英雄聯盟品牌及電競負責人金亦波(Bobby)電競體育化:賽事體系完整,整體處于初級階段

賽事是體育的核心,英雄聯盟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賽事體系:國內聯賽有LPL,LDL(英雄聯盟發展聯賽);國際杯賽有洲際挑戰賽,季中冠軍杯以及S系列全球總決賽。LPL聯賽已經獲得JEEP贊助,線上與線下觀賽氛圍火爆,在洲際賽上,LPL賽區奪冠更是引發共青團中央,環球時報等主流媒體的紛紛點贊。可以說,在賽事體系上,英雄聯盟與體育賽事不相上下。

在商業化方面,英雄聯盟電競賽事收益合計已經超過億元,大頭是版權和冠名贊助。而英雄聯盟賽事的贊助商也從早前的外設和硬件廠商逐漸受到雪碧這種快消品代表的青睞,再到與招商銀行和JEEP的合作,量級不斷提升也體現英雄聯盟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同時還有戰隊隊服,手辦等賽事周邊衍生品,以及門票的銷售。

葉強生認為,目前英雄聯盟的體育化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從兩三年前英雄聯盟就開始有向傳統體育靠攏的想法,但在大眾認知度,以及商業化開發方面,尤其是把英雄聯盟電競作為整體商業聯盟運作還只是在初級階段。

這也是英雄聯盟在4月提出改革的關鍵,聯盟化的未來,除了保障贊助商和俱樂部的權益與品牌價值,賽事體系也會更靠近體育模式。而主客場制的推動,很明顯會將現有的商業化收益翻倍,同時也會提升公眾對電競的認知度。

擔負重任的此次改革也是市面上電競賽事的首次嘗試,需要應對的問題和困難不少。本次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就是全國各地觀賽文化的培養,據目前筆者觀察,英雄聯盟的觀賽文化至少在上海已經成型。

從玩到看,英雄聯盟觀賽文化初步成型

建軍是英雄聯盟的老玩家,從學生時代的“擼友”走上了工作崗位,玩游戲的時間少了,但是看比賽的時間多了。每到國際型的大賽,他都會在朋友圈與老同學討論LPL的發揮。當我問他,“現在還玩英雄聯盟嗎?”他說,“沒時間不怎么玩了,但是比賽會看。”

我身邊的現象與CJ現場的答案不謀而合,在葉強生演講的現場調查環節,得出的結論是看英雄聯盟的人比玩英雄聯盟的人要多。金亦波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認為,“英雄聯盟的玩家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坐在電腦前玩游戲。但是如果能把觀看比賽當成生活習慣也是我們希望達成的一個目標。我希望他們能有專業電競粉絲的生活方式,在大學買了電腦后跟室友開黑,甚至有機會的話在召喚師峽谷找個女朋友一起游戲,然后在周末看LPL的比賽。”

從玩到看,英雄聯盟在線上的觀賽文化的培養初見成效。而在上海的LPL比賽場館,也已經形成了觀賽圈子。

2016年LPL全年觀賽人次突破50億,日均PV突破5000萬。2017年,上海的正大廣場成為了LPL的比賽場館,9樓的賽場聚合了電競粉絲,比賽選手,和賽事相關從業者,這里產出的是一場場激烈的英雄聯盟聯賽比賽,每周四到周六,電競粉絲們聚集在這里。為心愛的選手吶喊。

落霞就是“電競迷妹”的典型代表,大二的她正值暑假,據她說:“反正也沒什么事,只要有比賽的時候,就去現場觀看”。經常泡在場館里的她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喜歡英雄聯盟的朋友,和經常坐在前排的幾個人互相都能打個照面,甚至戰隊派發應援物的工作人員也和她很熟。

她們看比賽時討論自己喜歡的選手發揮,賽后結伴吃宵夜。不過,她并不是核心玩家的代表,選手使用的英雄和釋放的技能都是她看比賽的過程中慢慢了解的。

“電競迷妹”是目前英雄聯盟賽事觀眾的主力君,與核心玩家不同的是,她們更喜歡到現場為觀戰。在當紅女團和歌星的演唱會之外,到正大廣場看英雄聯盟比賽是她們娛樂和社交生活的另一部分。當電競觀賽成為生活方式,背后其實也是體育社交功能的表現,從目前階段來看,有條件的粉絲已經自發形成了觀賽圈子,主客場的改革也是希望將這一上海圈子擴大到全國。實際上,在上海觀看LPL的迷妹中,有一部分就是從外地城市趕來圓“追星夢”的。當所在城市有LPL主場后,她們也減少了往返奔波的成本,這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將上海的觀賽文化復制到全國

“主客場制改革的提出,就是為了全國玩家打造觀賽條件,為了電競的長久發展,形成全國性的電競觀賽文化。”金亦波如是說。

首批改革后會有3-5個城市作為LPL戰隊基地和比賽場地,以南京奧體中心舉辦LPL春季賽決賽的萬人場館座無虛席就可以看出,隨著地域化逐漸覆蓋,近兩億電競用戶的線下觀賽需求,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主客場制的隊伍和城市將在今年內公布,把上海的觀賽圈復制到全國3-5個城市,也是英雄聯盟下一步的目標。

金亦波說:“在美國,一家人會把現場觀賽作為旅游出行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我有孩子我也會帶他到現場看比賽”。而這也與葉強生想要打造的“傳承”概念不謀而合,傳統體育球隊有著悠久歷史和底蘊,會將父輩球隊和球員的喜好傳給下一代,比如現在的公牛,湖人,凱爾特人。葉強生希望英雄聯盟賽事也能成為經久不衰的體育賽事,在各地有方言解說,戰隊能有地域化的死忠粉,父子檔一起看比賽,將90后對電競的熱愛傳承到下一代。這不僅是體育社交功能的體現,更是體育精神的傳承。

主客場制目的是拓展電競空間,不僅給玩家無限期待,也給了從業人想象空間。葉強生認為,“如果把目前的英雄聯盟電競比作章魚,那么主客場制和聯盟化無疑是讓章魚的多只觸角在全國各地扎根,再生出新的章魚。”

扎根培養的是電競觀賽文化,生出的新章魚就是各地的電競產業增長點。

主客場制的未來不僅會讓電競產業大幅增長,更會創造很多新的就業機會。金亦波也對此做出分析:“俱樂部管理運營,轉播人才,賽事組織管理,商業化拓展,電競經紀公司,電競營銷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可能都會翻3-5倍,而像盈方一樣綜合型電競公司目前還是市場沒有的。可以參考中國體育現在缺什么,電競的未來也會缺這些人才”。

葉強生也認為,“借此將電競的體量做大,相信粉絲和市場自然會創造機會。”

新增的落地城市一旦確定,相信對于當地的知名企業也是一大機會,對比廣州恒大和上海嗶哩嗶哩籃球隊的品牌效應,英雄聯盟電競在城市扎根不僅會提升贊助商的知名度,形成特色電競產業,更有助于打造地區專屬的電競文化。

未來,當各地市民跑到體育館不僅是為了看足球和籃球比賽而是電競比賽,屆時電競也將真正成為主流,而今年S7全球總決賽落地中國就是電競主流化的一個引爆點。

S7將刷新大眾對電子競技的印象

據葉強生透露,S7全球總決賽正在按部就班的準備中,因為前后加起來有一年的時間準備,對目前的進展比較滿意。他自信談道,“準備S7全球總決賽的導演曾指導過奧運會,我們的目標就是奧運會級別。”而之前文化部官網放出的消息顯示周杰倫將作為北京S7全球總決賽的開場表演嘉賓。金亦波也表示“S7全球總決賽是全球最頂級的電競賽事,我們希望能在電競生態,俱樂部,贊助商,媒體等方面都會有一個刷新和提升。更希望通過業內頂尖的制作團隊在鳥巢舉辦一屆電競盛事,為大眾刷新電子競技的印象,成為全民對電競認知的拐點。未來家長也會明白自己孩子想做的職業是這樣的,他們曾在鳥巢打過這么一場很潮,很酷的比賽。而當電競從業人向贊助商或親友分享自己職業時,也可以直接拿出鳥巢總決賽的例子。”

英雄聯盟電競在泛娛化吸引了許多年輕人,而在專業性上,英雄聯盟也堅持體育化道路,大刀闊斧向專業化邁進。不僅是為了英雄聯盟,更是為了電競產業的整體發展,用金亦波的原話,“雖然會有很多困難,但我們愿意做這個先行者,把蛋糕做大”。

用專業電競的方式把電競產業做大,不僅是對現有電競環境的提升,也為電競的后來者打造了良好環境。這場體育化的英雄聯盟電競改革,希望能讓電競產業實現質的飛躍。也期待LPL的戰隊能在鳥巢現場舉起獎杯,讓中國電競在主流文化占有一席之地。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