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觀亞洲杯】人在黎巴嫩 唯有籃球和美食不可辜負

王子星08-15 18:00 體壇+原創

體壇+特約評論員王子星撰文

中國和敘利亞將會在8強資格賽中直接對話,這決定著最后誰能夠取得一張八強的門票,不過在說這么一個如此重要的話題之前,這篇文章想和您探討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貝魯特究竟吃的怎么樣?

老話講“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出門在外關心的第一件事兒似乎也基本上都是當地有什么特色的美食、吃不吃得慣、吃不慣的話有沒有熱水能泡方便面。

來到貝魯特,這跟套路我們自然是也不能免俗,于是也想在這十幾天中品嘗一下這個陌生的國家的特色美食。如果這個想法是一個老外來到中國,那么他這18天一共54頓飯像盡可能全部吃到中國的特色菜是不可能的,不過在黎巴嫩,這件事簡直是易如反掌。

或者說,你剛剛來到,就已經可以解鎖這個成就了。

這是我在貝魯特的第一頓飯中見到的美食,有點像墨西哥的烤肉拼盤,有薯條、雞肉、酸黃瓜、醬料、蔬菜,旁邊配上當地特色的大餅,看著很豐盛。

另外一種叫做TAWOUK的食物則是這樣的,有點像我們吃的卷餅,從圖上看好像上面的拼盤要更高端一些,但是當我把這些卷餅拿起來,看到了下面的廣告紙的時候,奇跡出現了。

大家可以仔細對比一下,其實那個拼盤,就是把食材完全拿出來,讓食客自己卷——而已。這是它們唯一的本質區別。那句歌詞是怎么唱的來著?——大餅卷一切,吃的是內容。

更可怕的是,這就是黎巴嫩最著名的美食了。我在等著取餐的時候,一個當地的帥哥跟我閑聊,說這是他們當地最好的快餐,他吃了16年了,就是喜歡這口。我真的很想告訴那個帥哥,如果你有機會來中國,我可以請你吃上幾頓我們的川菜、火鍋、煲仔飯、生煎包等等等等,可能你未來的16年都想留在中國吃飯了。公平的說,這個餅的味道還是可以的,尤其是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很有當地的特色,不過當你發現酒店四周都是被大餅的所籠罩的時候,就不太輕松了。

一大早,就是大餅,這些是大餅的“內容”。有酸奶醬、有火雞肉以及十天了我都不敢去嘗試的某種食材。

如果說想奢侈一把,咱們也去個條件好的餐廳,換換口味,不要總吃快餐,這也是可以的。海邊餐廳,景色優美,蚊子眾多,挨著地中海可以邊看美景邊開動,不過當菜端上來的時候,還是大餅。不過就是把肉換成了牛肉、羊肉,把薯條去掉換上了更為健康的蔬菜。反正大概的口味并沒有本質的變化。

當然了,黎巴嫩餐不能只有大餅,特色菜還是有不是餅的。

黎巴嫩“春卷”、“炸餃子”,里面是羊肉和奶酪,味道很獨特,不過如果喜歡吃西餐的朋友還是應該完全能接受這個口味的。


英國有炸魚薯條,這邊有炸魚配“薄脆”,不知道為什么那一瞬間有點想念家鄉的煎餅了。地中海的魚和薄脆的完美結合——其實就是魚上面放了幾塊薄脆。


煎餅山東的也好吃,不過山東煎餅怎么能少得了大蔥呢?這個大蔥真心很好吃,遺憾就是并沒有配上大醬,因為有餅有薄脆,如果有醬的話,似乎吃飯也就不成問題了。

由于我不吃香菜,所以當地的“國菜”,這道西紅柿配香菜我就沒有口福品嘗了。

咱們這個中國胃,確實是長時間在外“征戰”消化不了,于是我們也自己想了想辦法。從當地華人那里我們也找來了電磁爐和鍋,雖然條件有點艱苦,但是旁邊的超市里從米面到蔬菜再到調料都是一應俱全,其中甚至還有中國的調料。

我們甚至做出了土豆燉牛肉。

但是可能是因為實在是太香了,讓酒店也聞到了香味,怕影響周邊大餅的生意。(其實是出于安全考慮),所以酒店明令禁止了我們的小廚房,而“小中國”距離我們的酒店有點遠,黎巴嫩的交通往城里的方向堵車又極為可怕,所以我們也就是每次去拍中國隊訓練的時候品嘗一下小中國的美味中餐,別看是隔一天就能吃到一次,但是其中的感覺真的差距還挺大的。

對了,“小中國”,可能看了我公共號的觀眾知道,大部分的中國人并不知道黎巴嫩還有個“小中國”,但是在當地的華人圈中,在黎巴嫩大概300人不到的華人華僑的基數下,小中國絕對是一個無法超越的存在。這是整個黎巴嫩最好的中餐。老板是中國人、廚師是中國人、服務員是中國人、調料食材有必要的全部是從中國空運,甚至電視里放的都是CCTV4。

能吃到這些,是絕對的福氣了。實在是太難得了。每次去都是風卷殘云一般。

實話實說,我覺得對國外中餐館的最高評價,就是和國內一個味道。而在明哥這吃飯,真的能讓你忘記了你是在異國他鄉吃飯呢。中國人愿意去的中餐廳,那才是最地道的中餐廳,而在這,你幾乎可以遇到每一個在黎巴嫩工作、生活甚至是旅游的華人同胞。據說整個貝魯特也有幾家其他的中餐館,因為黎巴嫩當地是個很開放的地方,從飲食、到語言甚至宗教都很接納和多元化,所以在這里中餐、法餐、日料、墨西哥菜應有盡有。不過因為有一些是本地人開的,所以至少咱們同胞都覺得味道不夠正宗,至少我在路上看到了幾家中餐和日料都提供的餐館(有一家還是用法語做的招牌),目測估計肯定比不過小中國。

餐館老板 明哥

明哥去看了中國對伊拉克的比賽,因為看的太忘情,手舞足蹈的,電視上還給了一個大大的特寫,當天是周末,中國球迷去了60多人,雖然不比菲律賓后來的2000觀眾,但是別忘了,我們是等于出動了將近四分之一的同胞為自己的祖國加油助威。

看到這個5歲的叫Hana的混血小妹妹,突然覺得這就是貝魯特最好的中國味道,雖然她已經可以用中文、阿拉伯文、法語、英語交流;雖然她還沒有那么明確的國家的概念,但是在這個年紀,萬里之遙的一片土地上,能夠見到中國國家隊的比賽,相信對她、對于在場所有的華人華僑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哪怕他們的中餐只能在小中國吃,哪怕他們吃的大餅肯定比我們還要多。

大餅還得繼續吃,工作還要繼續做,離開北京十一天,突然想念家鄉的味道,而我相信那些離開祖國更久的人,肯定比我更珍惜男籃的黎巴嫩之行,希望他們能多打幾場,再給我們一些為他們加油鼓勁的機會吧。

CBA  /   亞洲杯  /   黎巴嫩  /   中國男籃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