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悼念于大川老師:我們是忘年交 老師一路走好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42d85fe6-b467-43fd-9739-9af5d5adf3e9.jpg)
于老師走了,周一下午得到了他家里人的消息,雖然這些天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依然難以抑制這些年和老爺子在一起的一幅幅畫面浮現在腦海前。
我們這個年紀的德國球迷,都是從看于老師參與解說的比賽熟悉德甲聯賽的。我至今都還記得高中階段,哪怕課程再忙,都要在周六晚上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當中場休息的時候,于老師給大家介紹德甲球隊的地址等信息時,我都會拿個小本子一筆一劃照抄下來。想想也挺有意思,當年的課堂筆記本封面上,都被我寫滿了各支德甲球隊的德文名稱。
那時候的我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去北大德語系,將來像于老師那樣從事和德國足球有關的工作,或許是現場報道,或許還會有機會成為解說嘉賓……大三下學期,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通過毛遂自薦成為《體壇周報》的特約記者,意外發現原來于大川老師也會給他們撰稿。真的要感謝當時的編輯譚亮,我請他問問能否直接和于老師聯系。面對這樣一位剛剛入行的年輕人有些冒昧地請求,于老師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我至今都還記得,當時在北大宿舍里,第一次用201卡電話撥通于老師家里電話的情景。小時候的榜樣,熟悉的聲音在電話里如此清晰。從此我們就成了忘年交,作為一位老北京,于老爺子不僅會和我談論德國足球,也會聊起在北京的生活,我們雖然見面的次數不算頻繁,但是只要我這位晚輩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老爺子從來都是一口答應下來。
無論是當初在體壇為網站做名家采訪,還是后來做《張議德》,于老爺子都曾經坐在被采訪者的位置,和我聊起他當年如何學習德語,走上德國足球報道以及央視解說嘉賓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后來我有了和老爺子相似的經歷,于是我們的話題越來越多。老爺子總是非常明確給出自己的觀點,他習慣于晚睡,因此也會經常關注我的解說,提出自己的建議。
其實老爺子退休后公開露面的次數并不多,他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孫女成長,享受天倫之樂。除了這僅有的幾次采訪,真正有很多球迷可以見到他的機會,應該就是兩年多錢在北大,當我的新書《這條路》舉行讀者見面會的時候,老爺子欣然前來為我站臺宣傳。至今還記得那一天,在我的母校里,當老爺子出場的時候,氣氛是多么火爆。在這本書里,于老師對于我這些年的工作寄予充分肯定,我知道這是他對于一位晚輩的呵護。
最后,就讓我用他給我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愿老爺子一路走好,天堂里依然有屬于你的聲音和歡笑,我也會牢記他的教誨。于老師對我來說,亦師亦友。“十幾年過去了,張力長大了,成熟了,報道的水平越來越高了,涉獵也更全面了。當廣大讀者品味他在詳實的報道德甲比賽實況、德國足球明星訪談錄以及近幾屆世界杯的精彩文章后,您是否會想到,張力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精力和熱情?借此他的新作即將面世之際,謹向張力表示衷心的祝賀,祝愿年富力強的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張力,努力!”
于大川老師訃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原中國體育報主任記者于大川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7年8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于大川同志1942年3月出生于北京,1967年7月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東歐語系德語專業,先后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北京閥門廠、北京市液壓工業公司、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作。1992年5月調入中國體育報工作,2002年退休。
于大川同志在中國體育報國際部工作期間,從事國際體育報道,其中在德國足球甲級聯賽報道方面成績突出,曾被中央電視臺聘請為德甲直播顧問。
于大川同志長期從事體育宣傳工作,在新聞出版工作中始終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刻苦努力,團結同志,為中國體育報的宣傳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于大川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師長。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為繼續做好體育宣傳工作而努力。
于大川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