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特約記者若彤報道
8月28日天津全運會,這個女排的世界,滿是傷別的梨花淚。
帶領北京隊戰勝遼寧拿下季軍的曾春蕾手捧鮮花笑盈盈地走到采訪去接受著各方祝賀,但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讓大花蕾開始更哽咽,采訪戛然而止。
“昨天和天津打完比賽,是給魏秋月送行了嗎?”
“還是舍不得月姐……”曾春蕾背過身去抽泣,再也說不下去。
在八強賽中,全運會三連冠、東道主天津女排被北京隊擋在半決賽門外,這也宣告魏秋月的職業生涯就此畫上句號,作為國家隊攜手作戰了兩個奧運周期的隊友,曾春蕾隔網見證了魏秋月的最后一場球賽,見證了魏秋月的血和淚。
2009年曾春蕾第一次入選國家隊時,隊長就是魏秋月,盡管兩人相差一歲,但曾春蕾習慣叫她月姐,這是來自新人的敬重,也是對前輩的信任。從倫敦周期走到里約周期,兩人都是磕磕絆絆,但還好姐妹們可以互相扶攙。
2015年中國女排出戰世界杯獲得冠軍,臨危受命升級為隊長的曾春蕾是大功臣,但比賽期間她也毫不吝惜的感謝了一個人:“大家都在練和月姐的配合,月姐是14人中經驗最豐富的,她的上場就是定心丸,情緒上給了我們很大支持。”世界杯第二輪,魏秋月時隔314天終于復出了,頻繁給曾春蕾的二號位創造舒服的進攻機會,球迷都說只要魏秋月上場就感覺曾春蕾變得更猛了,吃了前隊長的這顆定心丸,“新隊長”曾春蕾也能更淋淋盡致地發揮自己的領導作用,最終站上最高領獎臺。這種并肩戰斗醞釀出來的運動場上的“革命情誼”和女排傳承中的“惺惺相惜”,是任何時光都流逝不掉的記憶。
所以曾春蕾才會在拿下季軍后還在為之前的送別流淚:“看到月姐最后一場球我也很有感觸。一起打了很多年的球,前天卻是最后一場,要不是傷病,她若能堅持的話還有能力。”
一場球開始一段路結束一段緣。天津這片賽場悄然間成了一批老將的最后陣地,上演著不同的結局,31歲的馬蘊雯代表上海闖進決賽拿了銀牌,和小隊員們擁抱著歡笑著;30歲的徐云麗卻倒在7、8名爭奪戰上,抱著受傷的小腿聲淚俱下“又斷了,又要退役了”;29歲的王一梅這回拿了第四名,猜想著自己退役的方式大概就是“打著打著就不見了”,大梅顯然不愿就此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怎么就讓聽者徒生一股心酸,退役,早已不是她能決定和她想決定的事。
可是,28歲的曾春蕾卻說:希望不是自己的最后一屆全運會。說這段話的時候大花蕾笑得格外明媚,我們也希望2021年看到32歲的曾春蕾依舊生龍活虎,那些年,我們的排球青春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