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個老記的全運新感受 從盯金牌榜到盯明星

南川09-04 14:59

天津全運會賽程已經過半,這次全運之行,是筆者第6次參與全運會報道。應該說,天津全運會給外界帶有不少新鮮感:取消獎牌榜、吸收部分全民健身項目……記者天天奔跑在采訪路上,感受到天津盛會的不少新氣息。

從盯金牌榜到盯明星

往屆全運會,金牌榜座次爭奪一直是全運會主話題之一,不少老記碰面后,總會問下對方代表團的金牌數。根據有關部門的相關規定,天津全運會取消了獎牌榜,這一舉措讓本屆全運會少了一個炒作點,同時帶來一個變化:老記從盯金牌榜轉移到盯明星。

乒羽是中國傳統強項,林丹、馬龍、張繼科、丁寧等帥哥酷妹壓場,乒羽賽場不火才怪。田徑、游泳貴為大項,但境遇大不一樣。這幾天,游泳也是全運會人氣最旺的項目之一,同為大項的田徑遠沒有這般待遇。老記厚游薄田的原因很簡單:盯明星。

近幾年,中國田徑涌現出蘇炳添、張培萌、董斌等世界級名將,但他們幾人攤到有40多個項目的田徑賽場,顯然數量過少,而且他們還不具備當年劉翔的超強吸引力。與田徑相比,時下中國泳壇可謂群星爭輝:孫楊、徐嘉余、傅園慧……尤其是男子項目,幾乎每個泳姿都有世界級選手壓陣。七八月間先后舉行的游泳和田徑世錦賽,游泳世錦賽在國內的人氣明顯占優就是明證。

星光燦爛的中國泳壇,使其成為老記們心目中的香餑餑。8月29日是全運會游泳首個比賽日,當天出現了媒體看臺座位供不應求的場面。為了保證場內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出現,天津全運會組委會宣傳部決定:從8月31日起,持證記者必須憑票進入媒體看臺。根據看臺席位,筆者所在的江蘇省每天只能分到5張預賽、4張門票。僧多粥少讓筆者直到上周六才有幸領到一張游泳票,總算圓了“追星夢”。

進了這村 遺落這城

天津全運村位于天津河西區洞庭路與淥水道交口,處于天津市區東南位置。這是天津一片新近開發的地區,除落成不久的幾片住宅小區外,幾乎一無所有。

全運村首次出現,是在8年前在山東舉行的第十一屆全運會,顯而易見,齊魯人借鑒的是國際奧委會的經驗,把奧運村模式移植到全運會。天津全運村是還未交付使用的幾片住宅小區,包括運動員村、技術官村和媒體村,這一舉措,是把參與全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技術官員和新聞記者全部安排在村內食宿。

而在十一運前的幾屆全運會,各路記者一般被安排在舉辦城市市中心區域內的多家賓館,組委會媒體車輛每天沿著記者下塌的幾家賓館繞上一圈后,再把老記們送到某項目賽場。應該說,全運村模式讓組委會對全運會參與人員的管理提供了方便,點對點的接送,也節約了記者的賽事采訪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媒體記者發現媒體村對他們有利也有弊,最大弊處是如果要比較深入地認識了解舉辦城市,時間和經費成本都比較大。眾所周知,了解舉辦城市的人文底蘊、城市風采,也是體育記者采訪賽事尤其是綜合性運動會必須掌握的素材,但全運村往往偏居一隅,而城市人文精髓大多在老城區,全運村模式給老記們出行帶來不小難度。8月29日上午,筆者從媒體村打的到天津火車站附近的海河之畔,下車時的士計價表顯示的數字是“41元”。可以想象,要在全運會期間擠出時間充分了解天津,除了費時,還得費錢。

移動互聯網讓MPC有些邊緣

綜合性運動會主新聞中心,大多設在運動會的主運動場附近。主新聞中心,簡稱MPC,是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一個非競賽場館,MPC是運動會期間注冊的文字和圖片新聞機構的主要工作場地,堪稱注冊媒體的神經中樞。MPC每天24小時為記者提供服務和設施,是為注冊媒體提供一切支持、新聞和信息服務的主要中心。

以往,MPC除承擔運動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外,還在較短時間內向記者提供各賽場的比賽結果、相關技術數據,每天提供中國體育報、運動會會刊等新聞資料。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往這些信息呈現方式已顯得過時,因為新聞記者通過運動會官方網址、新媒體等渠道,第一時間就能掌握各路信息,移動互聯網讓MPC有些邊緣化。

天津全運會,MPC一反常態地設在天津市體工大隊辦公樓,該地點與主運動場相距較遠,而且周邊除天津網球中心外,并沒有其他全運會賽場。據天津一老記透露,選擇體工大隊辦公樓作為MPC,是從節約經費的角度考慮。當然,MPC作用不比以往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