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大作戰》到BPL:移動電競體育化的無限可能

體壇電競09-13 18:49 體壇+原創

2017年9月7日,巨人網絡與阿里體育聯合主辦、VSPN承辦的《球球大作戰》職業聯賽BPL秋季賽在上海正式開戰。如果說過億玩家是《球球大作戰》持續發展的基石,是“硬件”,那么BPL就是讓它與傳統體育“行不同而神相似”的“軟件”。在電競市場的深度鏖戰時代,只有軟硬相濟,才能真正讓玩家長久、活躍、激情地享受一款產品的魅力。



對電競游戲產品而言,玩家群體規模是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經過兩年混戰,產品層面的競爭,《球球大作戰》已經脫穎而出。據統計目前《球球大作戰》總注冊人數3億,月活用戶高達1億,龐大的用戶規模意味著廠商擁有巨大的消費基本盤,足以支撐起一個類似足球、籃球那樣的生態體系。換言之,有錢、有人,這為球球下一步的大動作提供了“糧草”。

對有野心的電競廠商而言,影響力巨大的產品之上,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產品爭奪的是用戶數,是覆蓋面,這是一個廣度市場。當這個市場的基本盤夯實后,廠商們需要考慮的是在硬件的基礎上,開發出“軟件”。


這個“軟件”,就是賽事。

賽事是體育的核心,也是明星向所有粉絲展現其魅力的舞臺。產品之好,好在“好玩”,能吸引玩游戲的人。賽事之“軟”,在于它不再強行讓你成為一個玩家,而是通過對明星、賽事的觀賞獲得不一樣的愉悅感。

BPL自2016年開賽,就一直在追求建設更專業、更體育化的賽事。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BPL為提升賽事高度做出了哪些努力?


對體育賽事而言,觀賞性、競技性缺一不可。

《球球大作戰》參與度很高,30名選手同場競技,分6支隊伍。元素繁多,目不暇接,對抗可能發生在任何選手屏幕上。如果要提升觀賞性,必須同時用超過30個攝像機鏡頭和視頻信號。這已經超過了頂尖籃球、足球賽事的20多個鏡頭捕捉的數量。經過各種技術手段的開發,巨人電競實現了同一個畫面中超過30個視頻信號的直播,這也是全球電競賽事轉播史上的第一次。30多個鏡頭的捕捉,加上專業的OB切屏與解說,才能準確、迅速地為觀眾呈現比賽中出現的每一次精妙操作,提升觀賞性。

NBA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轉播技術最成熟的體育聯賽之一。在NBA轉播的暫停時刻,我們常常能聽到主教練耳麥傳來的現場音效,極大拉近了電視觀眾與NBA現場的距離。而在本賽季BPL上,我們有望看到類似情形。BPL將戰隊選手通話調整為外置語音,觀眾隨時能聽到選手所思所想。同時BPL加強了比賽整體流程控制,盡量少給觀眾呈現無價值信息,這也是提升觀賞性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競技性方面,BPL從賽制上向傳統體育賽事學習,同時保留電競特色。

BPL常規賽將“全部戰隊積分排名”變為“組內積分排名”,劃分“勝敗者組”。將出局與否的懸念在敗者組提前攤開,鼓勵戰隊拿出最大戰斗力。季后賽則采取三敗淘汰賽制,新增一輪敗者組循環,一方面留出強隊挽回失誤的空間,一方面也讓淘汰賽出現更多的恩怨對局。

增加對抗、制造看點,本屆BPL不僅會有更多的背水一戰,觀眾們可以討論的話題也必然會多于往屆。

在傳統體育領域,體育聯賽的底蘊是非常寶貴的。歷史悠久的體育聯賽,不僅擁有更加專業的賽事執行團隊,更擁有一批沉淀了很多名氣的俱樂部、球員、解說等。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BPL在人才、俱樂部、觀眾等方面也擁有了自己的沉淀。

2017年BPL秋季賽,這種沉淀已經展現的頗為明顯。首屆BPL冠軍Joker、2017年BPL春季賽冠軍619自帶海量粉絲并且還在迅速擴展。這種粉絲利用移動電競的廣域性,在線上線下聚集起來。每當有他們的比賽,都會自發組織前往觀看,為支持的戰隊加油助威,成為比賽氛圍向傳統體育看齊的重要因素。

而在四支新鮮血液中,首周表現最出色的SY一舉拿下了積分排名榜首,創造的一個小小的奇跡。對一個成熟的聯賽來說,新生勢力的出現往往如同鲇魚擠進了沙丁魚群,將給整個聯賽帶來活力。2016年的英超,名不見經傳的萊斯特城在曼聯、曼城的包圍下一舉拿下英超冠軍,就是新生勢力的最佳模板。BPL首周爆冷,不僅有話題上的爆炸性,更說明BPL和傳統賽事一樣,有新鮮血液的涌入,帶來更多變數,方能持久留住觀眾的熱情。




BPL的專業化、體育化表明,電競游戲的戰火已經從產品蔓延到賽事,這將是一場全方位的競爭。

正如軟件技術的提升往往會促進硬件工藝的提升,隨著BPL賽事的不斷進步,它對產品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一種正反饋,讓游戲產品更符合玩家的愛好,更能體現競技、熱血的特色。

產品與賽事軟硬結合,方能保證游戲良性發展,同時吸引到玩家的人和他們的心。BPL正在向最專業的體育競技模式靠攏,證明移動電競已不再是一道偽命題。而經過前面幾屆的賽事積累后,BPL和《球球大作戰》正在沉淀出屬于自己的賽事文化。而且這種文化并不局限于游戲產品和賽事,還在向時尚潮流擴張。BPL開幕式上,《中國有嘻哈》選手李大奔的出現就反映了這一點。


總體來看,電競早過了靠產品“硬”打天下的階段,而成為了產品、賽事、社區、文化等全方位的競爭。而在賽事方面,體育化、競技化將是BPL迎合年輕人喜好的最佳切入點。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