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記者謝偉報道
2017年WTA的混亂已經成了所有人公認的事實,小威澳網奪冠后休賽產女,3大皇冠賽和3大滿貫分屬于不同的7個人,最多的時候8個人可以爭奪世界第一。WTA的亂是擺在臺面上的,不看網球的人都有所耳聞。再看ATP,雖然德穆頹廢,但是四大滿貫分屬于費納兩位30+的老將,看上去依舊是四巨頭的王朝,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ATP和WTA一樣,只不過ATP還有費納兩大巨頭維持表面上的平穩,但撇開費納平分四大滿貫這一表象外,今年的男子網壇已經是近十年來最混亂的一屆。
首先,賽季前7個大師賽四巨頭丟掉3個,這是10年來首次。
2009年ATP推行新的積分體系,9站1000分大師賽也隨之產生,所以我們就以2009年分界點來看:2009、2011、2012、2013和2015年前7項大師賽的冠軍全部被4巨頭包攬;2016年前7項四巨頭拿走6個,辛辛那提歸屬于西里奇;2010和2014出現了兩項大師賽旁落的情況,柳比西奇和羅迪克分享了2010年春季北美陽光雙冠,瓦林卡和特松加則瓜分了2014蒙特卡洛和羅杰斯杯的桂冠。
也就是說,2009年至2016年8年間,年度前7項大師賽共計56項賽事中,四巨頭只讓冠軍旁落過5次。但是今年,前7項大師賽,四巨頭已經丟掉了3個,為9年來之最。而且在辛辛那提大師賽上,更是創下了9年來首次沒有四巨頭進入大師賽4強的最大尷尬,四巨頭對于大師賽的統治,在本賽季已經開始顯現出分崩離析的信號。
2009年以來,四巨頭的年度大師賽最差成績是2010年,丟了印第安維爾斯、邁阿密和巴黎3站,今年就算費納拿下上海和巴黎,也是平9年來的最差戰績。
再看大滿貫,從澳網和法網四巨頭分別還有兩人進半決賽;到溫網和美網,四巨頭只剩費納坐鎮4強。四巨頭今年只會師了澳網一個大滿貫決賽,是2009年以來最差的一次,2009年之后的7年間,四巨頭每年至少兩個大滿貫會師決賽。
另一個指標,則是今年四大滿貫,四巨頭沒有一次會師半決賽,這也是四巨頭統治力下滑的體現。從2007法網到2016年澳網,每年都至少有一個大滿貫會出現四巨頭會師半決賽的情況,其中最鼎盛的2011年,四巨頭在大滿貫半決賽會師了6次。
第三大指標就是年終總決賽的名額了,今年年終總決賽可能會出現半數的新面孔。
除卻已經拿到資格的費納之外,比較大可能贏得年終資格的是茲維列夫、蒂姆、西里奇和迪米特洛夫,此外還有兩個名額很可能在布斯塔、奎雷伊、安德森、戈芬和伯蒂奇5人之間產生。不管最后這個名額怎么變換,今年最終的8人名單中,將只會有3位大滿貫冠軍(前提是費納不退賽,西里奇不掉隊)。
自2009年以來,ATP年終的8人陣容中,只有2011年出現過3位大滿貫冠軍參賽的情況,這是8年來第二差的陣容。今年年終總決賽上述11人的備選名單中,只有費德勒、納達爾、蒂姆、西里奇和伯蒂奇5人有過年終經驗。伯蒂奇現在積分落后較多,所以年終總決賽很可能會一次出現4位新面孔,這種情況還是史上頭一回。
綜上所述,和WTA那種擺在臺面上的亂相比,ATP更加暗潮涌動,怎一個亂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