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NBA小球浪潮附屬品—罰球命中率迎來新巔峰!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05f041f1-96fa-49e5-bd70-8a43b7062da3.jpg)
體壇+記者孔德昕報道
整個2016-17賽季,NBA聯盟平均罰球命中率達到77.2%,盡管只比1973-74和2008-09賽季的77.1%高出一點,但它依然創造了歷史紀錄。也就是說,上賽季是NBA歷史罰球最準的一個賽季。別看這個領先幅度很小,考慮到整個賽季罰球數的巨大樣本,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多罰丟超過500球,這個差距還是可觀的。
無論籃球比賽的風格如何改變,打法怎樣升級,罰球始終是一個“一成不變”的項目?;蛘哂寐殬I生涯罰球命中率達到90%的里克·巴里老爺子的話說,“罰球是籃球比賽中唯一一項永遠不會改變的項目。它的距離不會變,球也不會變,籃筐的大小不會變。而且這是唯一一項任由你多么自私,卻依然可以幫助球隊的項目。”
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技術上,NBA聯盟迎來了新巔峰。這真的只是一次巧合嗎?還是說有什么特殊的力量正在推動著球員們越罰越準?下面這三點觀察可能會給你一個答案。
1.小球打法空前流行
普遍情況下,小個子球員的罰球準頭要優于大個子,因此當NBA掀起一股小球浪潮的時候,罰球命中率跟著提升就成為了必然。很多人都在強調“死亡五小”在反擊、換防上面的優勢,但罰球同樣是很多教練喜歡小個陣容的原因。
以勇士“死亡五小”為例,他們在罰球數方面和其他陣容組合類似,但罰球命中率卻可以提升5個百分點,這還是在伊戈達拉“拖后腿”的情況下(70.6%)?;鸺那闆r更加明顯,他們最高效的一個5人組是由哈登、戈登、阿里扎、安德森和哈雷爾組成,這個陣容比起其他組合平均要在罰球一項多得10分,命中率提升12%。
新賽季我們還將看到更多球隊派出屬于自己的小個陣容,當凱爾特人讓斯馬特、歐文、海沃德、莫里斯、霍福德同時登場時,他們5人最差的一位也有著78.4%的罰球準頭(莫里斯)。
2.大個子投籃要求提升
20年前,NBA聯盟崇尚的內線都是身材高大的巨無霸,要么擁有籃下摧枯拉朽般的破壞力,要么有著出色的護框能力。但如今,投籃成了很多長人不得不提升的技巧,因為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僅靠干臟活累活就能找到工作的聯盟了。
為了適應當下的三分浪潮,很多大前鋒甚至中鋒都開始拉到外線投3分。布魯克·洛佩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上賽季他總共出手387次三分球,是前8個賽季三分出手數總和(31)的12倍,命中率也比較可觀(34.8%)。
至于那些遲遲開發不出投籃能力的內線,給他們留下的生存空間正越來越小。肯尼·法里埃德曾經是掘金重點培養的內線,但他在過去三年的出場時間逐年下滑,這和他生涯6年總計三分球19投2中不無關系。
5個位置都能投籃,而且射程越遠越好,這已經成了當下的趨勢,因此那些投射不足的大個子正慢慢退出舞臺,動輒罰球命中率不足60%的球員也變得屈指可數。
3.高科技助力球員提升罰球
對于罰球能力平庸的球員來說,他們在以前提升投籃只能靠訓練師的幫助以及枯燥地重復,最多再加上一些合理的力量訓練。但如今,隨著運動科學研究的深入以及高科技設備的研發,更多用來提升罰球的方法得以出現。
一位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力學工程師就研究出了一套“魔法公式”,其中包含了如何優化罰球投籃的理論。另外去年夏天,有報道稱活塞隊通過使用VR技術幫助德拉蒙德提升罰球(盡管效果并不理想)。
海耶斯的詭異罰球恐難再出現
不得不承認,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設備和理論被用于提升球員的表現,這其中罰球自然也會跟著受益。
以上三點都是讓聯盟平均罰球命中率提升的原因,但需要明確的是,并非所有罰球不好又沒有顯著提升的球員都會被淘汰。上個賽季就有4位罰球命中率不足50%的球員,他們都在各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巧合的是,其中有三位都叫(德)安德烈——安德烈·羅伯特森(42.3%)、安德烈·德拉蒙德(38.6%)、德安德烈·喬丹(48.2%)。這三人合力將聯盟平均罰球命中率拉低了0.5個百分點。
上述三位都是球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們的糟糕罰球注定了主帥會在最后時刻考慮讓他們枯坐板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對方采用犯規戰術會讓球隊陷入不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三位都在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罰球,而我們很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迎來NBA罰球準頭的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