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晨兼項難于葛菲高崚 國羽強拆雙打益處更大?
體壇+特約記者明君報道
本周開戰的法國公開賽,很可能是鄭思維和陳清晨配對的絕唱,雖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雙打拆對在各個國家也都是司空見慣,但將現世界排名第一拆對,還是難免會引起爭議。其實考慮到陳清晨在兼項發展上遭遇的瓶頸,以及在女雙和混雙打法轉換上的困惑,國羽強拆這對組合不是沒有道理。
丹麥站獲得亞軍,蘇杯小組賽和半決賽都遭遇失利,世錦賽也與冠軍失之交臂。從表面看,是因為鄭思維/陳清晨多次在決賽的強強對話中敗下陣來,國羽教練組才做出拆對的決定。但實際上,鄭思維與陳清晨拆對,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陳清晨在澳門公開賽和中國公開賽不參加混雙,這位全能戰士未來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女雙。除了雙線作戰對體能是考驗,最不利的是,陳清晨既要熟悉鄭思維的速度型、“沖快搶”式打法,又要與典型后場攻擊手賈一凡相融合。雙打奧運冠軍蔡赟就指出陳清晨的困惑,“她需要在攻防和沖搶兩種不同打法之間頻繁切換,這是難度很高的操作。”
今年世錦賽女雙和混雙項目雙雙進入決賽,但混雙的失利,令陳清晨遺憾地未能復制高崚和葛菲的雙冠偉業。為何陳清晨未能像前輩一樣“左右逢源”?蔡赟給出了答案:“因為劉永和顧俊之于葛菲,張軍和黃穗之于高崚,都是同類搭檔,這兩位雙槍名將能者多勞,卻沒有陳清晨的工作困境。”
不需要頻繁切換不同打法的葛菲和高崚,職業生涯取得了傲人戰績,葛菲搭檔顧俊贏得世錦賽和奧運會冠軍,搭檔劉永拿到過1997年世錦賽混雙冠軍,而高崚與黃穗合作收獲3枚世錦賽金牌,同張軍并肩作戰兩次問鼎奧運會混雙冠軍,還是2001年世錦賽混雙冠軍得主。
相比之下,陳清晨在兼項方面難度要遠遠大于葛菲和高崚,在兩種不同打法頻繁切換的困境制約之下,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兩手抓、兩手都不硬。
陳清晨自從世青賽一戰成名,就一直被寄予了國羽女雙和混雙奧運奪金的厚望,李永波在去年曾明確表示陳清晨要兼項:“陳清晨是肯定要女雙和混雙兩項兼顧的,但是她是否在同一屆奧運會奪取兩金,我們還不知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陳清晨放棄混雙,或許難以復制葛菲和高崚的“魚和熊掌兼得”的輝煌固然可惜,但與其始終在兼項困境中徘徊,倒不如暫時專攻女雙。專注,也許能釋放出更大的戰斗力。鄭思維/陳清晨拆對的決定,希望能夠在國羽保住女雙優勢的同時,還能將鄭思維/黃雅瓊打造成世界級混雙拍檔,從這個角度看,國羽強拆雙打的積極意義遠大于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