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的種種第一次 是水到渠成也是繼往開來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f4bda0fd-3ece-4df7-94a0-c6a1f9a636f6.jpg)
本報評論員李楷平
這不是電競第一次降臨鳥巢。
兩年前,某電競決賽在鳥巢舉辦,我以記者身份成為電競首登鳥巢的見證者。然而現場的我心情復雜,一方面為電競登陸北京奧運會主場館而驕傲,一方面卻為幾乎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而嘆息。
這次電競以英雄聯盟世界賽總決賽(S7)之名重回鳥巢,場面、人氣、競技水平,都絲毫不遜于任何一場傳統體育賽事的盛會。
盡管這不是鳥巢第一次舉辦電競賽事,它仍然創下很多第一:LOL全球總決賽第一次全程降臨中國,電競比賽黃牛票第一次炒到數萬元,中國四大城市第一次地標性建筑接連出現電競賽事廣告,中國主流媒體第一次用“自己人”而不是“局外人”的口吻來描述電競……
這些“第一次”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水到渠成。
過去兩年,中國電競潮流涌動。政策紅利密集出臺,發改委、國務院、教育部、文化部輪番給電競松綁,全社會的電競熱情正在被點燃。
而電競游戲項目中,LOL近年來在游戲人數和影響力上一直獨占鰲頭。RIOT和騰訊以俱樂部為主體,形成LPL聯賽、德瑪西亞杯賽、全明星賽、洲際賽和全球總決賽,其架構組織與足球如出一轍。在此基礎上,SKT、RNG、WE、EDG等戰隊靠戰績樹立品牌,其粉絲號召力正在向皇馬、巴薩等迅速逼近。
厚積薄發,LOL只需要一個合適契機來突破臨界點。就像一座冰山從零下100度上升到零度,外表看起來不會有任何變化。可一旦突破臨界點,它就立刻解凍成水,以滔滔之勢向四周蔓延。
2017年LOL世界賽落戶中國,就是突破臨界點的最后一縷熱量。
兩年內我在鳥巢見證的兩場電競賽事,一個門可羅雀,一個一票難求。當有4萬人涌入鳥巢觀看一項電競賽事時,當韓國少年Faker在鳥巢掩面一哭引發一場微博熱搜的海嘯時,當決賽門票銷售網站因搶購人數太多而癱瘓時,當長城、黃鶴樓、外灘、獵德大橋輪番出現S7世界賽標語時,你很容易想象它在全社會受到了多大的關注。
當然,捅破“第一次”的窗戶紙,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2001年,中國第一次沖進世界杯。翌日《體壇周報》被球迷瘋搶,創下賣500萬份的歷史紀錄。然而從那以后16年,中國再也沒能摸到世界杯的門檻。
S7決賽落戶中國,但兩支決賽隊伍卻來自韓國。中國RNG與WE在四強賽倒在了與韓國人的直接對話中。從S1到S7,中國LPL戰隊還從來沒有奪冠記錄。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競人群,能夠買到頂尖的韓國選手,卻屢屢在LOL世界賽折戟。
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贏得第一枚奧運金牌。同年,吳小璇成為中國一位奧運女冠軍。1988年,體操運動員樓云第一次蟬聯奧運冠軍。四年后,錢紅代表中國第一次打破奧運紀錄……憑借這一次次的積累,2008年中國才能在鳥巢歷史性獲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正式邁入體育強國行列。
從鳥巢出發,繼往開來,未來中國電競還需要更多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