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總結:恒大歷史最差衛冕 東北足球進入寒冬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2017賽季中超聯賽落下帷幕,意猶未盡。這一年,240場比賽的“臺前幕后”發生了太多的故事,那些歡笑與淚水,哪些驚喜與感動都值得我們銘記和回味。未來的一周時間,我們將推出“2017賽季中超總結”系列報道,敬請期待。
體壇+特約記者未濟報道
隨著恒大隊長鄭智高舉起火神杯,2017賽季中超聯賽的大幕緩緩落下。
2017賽季是一個值得銘記的賽季,中超在這一年有了多個新紀錄,無論好的還是壞的......恒大七連冠追平了里昂的頂級聯賽連續奪冠紀錄,延邊和遼寧雙雙降級不僅刷新了人們對保級底線的認知,更讓世人為東北足球的沉淪生出一絲悲涼。這也許是恒大七年來表現最讓人不夠信服的一個冠軍,但頗具反諷的是,最后爭奪最激烈的不是冠軍,而是亞冠資格。
7冠,恒大歷史最差衛冕
廣州恒大又一次捧起了中超冠軍獎杯,當新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人們對于中超冠軍的認知卻仍停留在了這一支球隊身上。從2011到2017,恒大延續著對中超冠軍的壟斷,競爭者換了一茬又一茬,從沒有人真正越過這座大山。
不過縱觀整個賽季,恒大王朝的根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松動跡象,此前六年里,恒大單賽季失球最多的年份是2012年,球隊輸了6場丟掉了30個球,輸球場次和丟球數均為沖超后歷年之最,而且那也是恒大唯一一次單季失球達到30個,2013年球隊創下的最少失球記錄則為18個。今年,斯科拉里在自己帶隊的最后一個賽季不僅追平了6場的最多輸球場次記錄,并且總失球數超過40,42個丟球不僅創了隊史最差,并且自2008年中超進入16隊參賽時期以來,也是這十年中超最差的冠軍。
恒大今年能夠完成七連冠,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競爭者的缺位,原被認為可能參與冠軍競爭的江蘇蘇寧一年到頭都在忙著保級,上港成為唯一的挑戰者。博阿斯的球隊強勢與軟肋同樣醒目,上港的進球比恒大多,失球比恒大少,卻被后者提前登頂。上港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的確難稱得上配得上一個中超冠軍,比如孱弱的客場表現和捕捉戰機的能力。上港本賽季只贏下了15個客場里的6場,跟主場的表現形成巨大反差。而今年恒大至少有三次露出了被反超的機會,上港卻一次都沒能抓住。聯賽進入收官階段上港甚至還有希望逆轉,卻在第27輪用一場與遼寧隊的平局草草收場,葬送了最后的一線登頂希望。
恒大越來越不穩定,與球隊陣容老化不無關系。馮瀟霆、鄭智、郜林、曾誠都年過30,年輕球員中能擔大任的還不多,如王上源多次場上表現不盡人意,還能得到穩定的出場時間,折射出了隊伍用人上的尷尬。
正所謂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當競爭者都指望不上時,未來恒大霸業的松動,也很可能來自必須要進行的重建。斯科拉里賽季末卸任后,卡納瓦羅還沒有對回恒大執教一事做正式回應。恒大本賽季6場失利中包括一次雙殺,對方正是卡納瓦羅執教的天津權健。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笑傲江湖》中的情節,當年令狐沖被華山派逐出師門,一番風云際會,不僅自己在恒山派發揚光大,到頭來還要回華山拯救對自己頗恩斷義絕的昔日師門……卡納瓦羅像極了令狐沖。
亞冠,趨之若鶩的毒藥
聯賽最后一輪,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懸念淪為了誰搶到明年的亞冠資格。后半程大部分時間都在亞冠資格爭奪戰中占據領先桿位的華夏幸福,最后一戰被魯能一場比賽連續三次瞬間反超,最終4比5戲劇性地落敗。權健則憑借對恒大的雙殺后來居上獲得聯賽季軍,也得到了明年的亞冠門票。
就像賽季初預測的那樣,當東北足球整體低迷,國安與魯能前景不明,新貴華夏與權健成了北方足球的扛旗者,而且兩支球隊最務實的目標也是爭取亞冠資格。在恒大與上港一直領跑積分榜的形勢下,先后有富力、魯能、華夏、權健、國安等數支球隊卷入了聯賽第三名之爭,這也關系到誰能出現在明年的亞冠之中,最后一輪前,佩萊格里尼的華夏和卡納瓦羅的權健是最有力的爭奪者,結局大家都已經知道,卡納瓦羅笑到了最后,華夏則要等待足協杯的決賽結果裁決自己能否進入亞冠。
而在亞冠資格之爭的背后,是聯賽愈發嚴重的兩極分化。除了前面這幾支球隊以及保了一年級的蘇寧和申花,積分榜的下半區集中了絕大部分的平民化球隊,賽季初拎出他們中的任何一支,看上去都像降級隊。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窮人也有窮人的活法,全隊總身價倒數第二的重慶力帆,最終排名第十。最不被看好的升班馬貴州智誠排名第八,大有前年的永昌與去年的延邊的風頭。平民球隊最大的難處,是兇猛的勢頭總是很難維系,跨賽季的起伏往往波動較大。但看看今年的中超其實不難發現,這何嘗不是土豪球隊同樣的煩惱,年初踢亞冠的申花和蘇寧年末為保級成功彈冠相慶,亞冠資格既是春藥,也是毒藥。
霜降,東北足球進入寒冬
提前兩輪降入中甲,東北足球似乎從來沒有如今年這樣蒼白過。若不是末戰對手貴州智誠無欲無求,讓延邊拿到了3分,今年中超險些出現不到20分就能保級的奇觀。即便如此,22分成為今年的保級線也讓人萬萬沒想到,22分的延邊與18分的遼寧,成為中超最弱的降級隊,并且如此之低的保級線,未來恐怕也很難再被打破。
近些年人們談到東北足球,“衰敗”總是個繞不開的字眼。人們要么回憶往日的榮光,要么感嘆如今東北俱樂部的艱辛,總之很少會去想象未來,因為不敢想也不忍想。曾經以遼小虎橫掃甲A的遼足,今年在中超U23新政出臺后竟然找不出可堪大用的年輕人,不能不說是一種苦澀的黑色幽默。
雖然東北還有長春亞泰苦苦支撐,大連一方沖超也使得東北明年能繼續有至少兩支球隊出現在頂級聯賽,但最近4年,沒有東北三省球隊進入中超前八,大家都是過著渾渾噩噩年年保級的日子。“青訓人才濟濟”和“歷史底蘊雄厚”就如同兩塊油亮門板,遮掩住后面破敗的老宅。當延邊與遼足同在第28輪降級,很多人為之唏噓,但誰也沒法告訴他們,寒冷的冬天該怎么過。
U23,新政作用很雞肋
今年聯賽是另一大變化,就是足協在2月3日亮出的一紙新政,壓縮外援和U23雙管齊下。“橫空出世”的新規,在今年聯賽中也早就了許多奇景。
今年第27輪客場江蘇蘇寧在客場對陣河北華夏幸福的比賽中,開場僅僅6分23秒就用特謝拉換下了首發U23球員陳吉,創下了中超U23被換下最快紀錄。類似閃電換人的情景今年在中超賽場屢見不鮮,延邊、上港、遼寧、泰達等隊都已深諳此種套路。當然聯賽中也有球隊的U23球員無論出場時間還是發揮作用都讓人眼前一亮。
河南建業今年以U23球員7221分鐘總出場時間冠絕中超,緊隨其后的是天津權健的5681分鐘和廣州富力的3384分鐘。這樣的數據似乎證明了U23新政的正確性。但其實恰恰相反,能夠在中超長期占據主力位置的U23球員,并不是得到了新政的扶持,而是這些球員其實具備了在中超踢主力的水平。以建業的胡靖航、鐘晉寶以及富力的黃政宇為例,前面兩人都為建業打入3個聯賽進球,后者則是富力三中衛體系中關鍵的拖后中衛。
此外權健的劉奕鳴等幾名U23球員也有這不俗的表現,要不是隊內另一U23隊員張修維醉駕肇事,權健的U23出場時間應該還會更多一些。而那些拿U23球員當幌子的球隊,往往也是找不出能獨當一面的年輕球員不得已為之,換句話說,青年才俊用不著政策扶持也能踢上主力,其他泛泛之輩再怎么保護,照樣碌碌無為。不信看看每年暑期中國電影的國產保護月,院線里上映的影片都是什么貨色,就會中國足協的U23新政有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