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王冠必減體重?“減重”才是當今NBA最流行話題
2017年9月的第一天,當今NBA最強壯的球員勒布朗·詹姆斯,正跪在一個紫色健身球上;他的兩只手各舉著一個啞鈴,竭力保持著身體平衡。他的私人訓練師又將兩個輕一些的啞鈴加了上去,整個過程中,雖然勒布朗還是出現了搖晃,但并沒有掉下健身球,啞鈴沒有掉。
對于在Instagram上關注皇帝的3340萬粉絲,這個視頻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了解到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是如何通過訓練塑形的。“今時今日,如果一個人成功減重15磅,他就會把這個消息發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資深籃球訓練師,同時也是Impact Bastetball創始人的喬·埃巴納薩說,“而當聯盟最強者也都在這么做的時候,說服其他NBA球員有樣學樣也就很容易了。”
如今的NBA,速度至上,投籃至上,比賽節奏越來越快。為了跟上隊友和對手的腳步,球員們主動或被迫開始調整自己……的體型。埃巴納薩和多名NBA球員合作過,從加內特到洛里再到波爾津吉斯,他見證了越來越多球員不再追求塊頭,而是傾向在保持力量同時,練出精練的肌肉。
于是在媒體報道和社交軟件上,越來越多NBA球員開始秀自己的減重成果,就像那些為保持身材而絞盡腦汁的維秘超模那樣。熱火前鋒詹姆斯·約翰遜成功減重40磅,開拓者中鋒努爾基奇成功減重34磅,尼克斯中鋒坎特成功減重38磅,76人中鋒奧卡福依靠全素食譜成功減重20磅,鵜鶘中鋒考辛斯聲稱自己減掉了“非常多”的體重,凱爾特人后衛馬庫斯·斯馬特成功減重20磅,開拓者后衛利拉德和步行者后衛史蒂芬森絕對算不上胖,但也都減重了10磅……
愛美之心,炫耀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我們才能知曉這些NBA球員的減重成果。“如果是以前,這些人在夏天為了超過其他球員所做出的那些努力,往往都是他們的隱私。”NBA球員工會運動醫療研究總監喬·羅戈夫斯基說,“可如今,每個人都能在社交網絡上看到其他人的訓練情況。我覺得這會讓更多人有意識地關心,其他球員在休賽期是怎么訓練的。”在羅戈夫斯基看來,這個趨勢會影響到未來一代又一代新秀,這些年輕人能看到“甜瓜”安東尼練習沖刺跑和投籃直到深夜的視頻,能看到吉米·巴特勒在健身房練到精疲力盡的照片,這些都一次次再清楚不過地傳遞著同樣的訊息:如果你想在這個聯盟站穩腳跟進而出人頭地,那么就必須一刻不停地努力。在NBA賽場上,球員跑得越來越快跳得越來越高,跟不上就會被淘汰。
減掉的體重越多,我就能做越多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動作。所以我在比賽時也會更加投入,以前是100%,現在是150%。——熱火前鋒詹姆斯·約翰遜
2016年夏天,熱火隊訓練營,站在鏡頭前的詹姆斯·約翰遜看起來有些尷尬,眼睛里還帶著一絲疑惑。
“對我來說,感覺太奇怪了,真是太奇怪了。”回憶起當時被熱火教練要求脫掉上衣拍照的情景,約翰遜笑著說。作為2009年16號秀,約翰遜在過去8年先后效力過公牛、猛龍、國王、灰熊和熱火五支球隊,但被要求赤膊拍定裝照,去年還是第一次。“我原以為自己是唯一被要求這么拍照的球員,因為我的塊頭比較大……但當我在iPad上看到隊友那些照片時,感覺就像在翻一本健身雜志。我親眼看到了接受特訓的球員的成果,此后我就想要改變自己了。”
30歲的約翰遜,看的是熱火訓練師比爾·富蘭和埃里克·富蘭父子的iPad。里面存著熱火球員經過富蘭父子高強度特訓的前后對比圖。如今這些人的體型變得更加勻稱,運動能力也隨之提高,能夠滿足總裁帕特·萊利和主帥斯波爾斯特拉的嚴格要求。而這些照片中給約翰遜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已經轉投爵士的喬·約翰遜。2015-16賽季中期加盟熱火的前全明星分衛,當時已近35歲高齡,但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幫助熱火打進2016年分區半決賽的主要功臣。“他之所以讓我記憶猶新,是因為他加盟熱火的時間很晚,但已然能夠改善了自己的體型。”約翰遜說,“這很大程度取決于球員的自身努力,但富蘭父子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他們理應得到表揚。”
和約翰遜一樣,迪昂·維特斯、埃靈頓、威利·里德等球員,都表示在加盟熱火之后“重獲新生”,尤其在減脂方面收效明顯。“真是太神奇了。”里德在今年2月采訪時說,“你能夠看得見這些變化。有時候你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因為你感覺自己還沒有做到最好,但當教練播放比賽訓練視頻的時候,總會聽到有人夸獎,‘嘿,你變得更好了。’那時候你才會深刻意識到這個變化。這是富蘭父子以及整個教練組的成果,也是我的私人訓練師的成果,他們讓我變得更精壯,更具侵略性,更適應當今聯盟。”
不過,約翰遜的變化堪稱最令人驚喜的特訓成果。上賽季,他替補場均出戰27.4分鐘,得到12.8分4.9籃板3.6助攻1.0搶斷1.1蓋帽,幾項數據全部創造了職業生涯新高。這可不是單純依靠教練信任和個人天賦做到的。約翰遜的身體素質毋庸置疑,進入NBA前他就是跆拳道黑帶,還時混合搏擊高手,可以輕松完成原地后空翻,甚至用回旋踢將球踢進籃筐。但在去年和熱火以1年400萬簽約時,約翰遜的身材保持得并不好,是個體重274磅,體脂比14.5%的胖子,而在今年3月拍下的另一張照片里,約翰遜的六塊腹肌清晰可見,他整整減掉了40磅!
“那真是我最開心的時刻之一,照片給了我動力,讓我更期待看到自己的極限在哪里。”約翰遜談到對比照片的時候簡直眉飛色舞,每次體脂比下降,他都會得到訓練師拍攝的一張新照,“而且我認為自己還可以變得更棒。現在我的體脂比是6.75%,所以我會繼續堅持繼續努力,看看自己最終能變成什么樣子。減掉的體重越多,我就能做越多此前想都不敢想的動作。現在我更敏捷,可以快速跑動到位,在人群中來去自如。所以我在比賽時也會更加投入,以前是100%,現在是150%。當我拿到第一張照片時,上面的我和現在完全不同。我甚至特意對妻子說,‘哎,真不好意思,讓你和這樣一個家伙一起生活,以前我都不知道自己這么差勁。’說這話的時候,我們正坐在泳池邊;以前我的自我感覺還挺好,但我想當時其他人都只會盯著她看吧。”
于是在今年夏天,約翰遜得到了一份4年6000萬的續約合同。為了保持自己的訓練成果,他已經不再去餐廳吃晚飯,而是吃妻子做的健康餐。他還繼續跟著富蘭父子訓練,每天都會舉重。“這些照片是最大的動力,它們提醒我不要變回原來的模樣。”
對于我自己,我就是希望通過減重讓比賽打起來更容易些。——湖人前鋒朱利葉斯·蘭德爾
無論伊恩·馬辛米在哪里訓練,都會有人如影隨形:史蒂夫·史密斯,奇才的運動科學總監;特拉維斯·雷烏斯特,馬辛米的私人訓練師; 當然,還有馬辛米的私人廚師。整個休賽期,在奇才內線追求減重的旅途上,上述幾位一直在監督著大個子,并且互相溝通交流,當然也包括發馬辛米特訓時所拍的視頻。最終在2017-18賽季前訓練營上,一個體重262磅,看上去精神煥發的馬辛米出現在大眾眼前——
他們做到了,他們成功了。
“當我最開始和伊恩合作的時候,步行者希望把他打造成一個純正的五號位。”雷烏斯特回憶道,“所以我把他練成了德懷特·霍華德風格的體型,甚至更加強壯。他也全力以赴打出了最棒的一個賽季。”在步行者打了三個賽季替補,發揮平平無奇后,馬辛米在2015-16賽季頂替離隊的希伯特成為首發,并且打出了職業生涯最佳表現。去年的自由球員市場上,奇才用4年6400萬搶下了馬辛米。但上賽季這個大個子受困傷病只出戰31場,他通過手術修復了部分撕裂的左膝半月板,還接受了富血小板血漿治療。于是奇才管理層和教練組對馬辛米提出了要求:減重,降低受傷幾率,增加靈活性,提升速度。
因此在炎炎夏日,在圣安東尼奧市東部塞金高中的橄欖球場上,在雷烏斯特的指導下,馬辛米一趟趟練習著110米障礙折返跑。前步行者球員喬治·希爾和C.J.邁爾斯也做過同樣的訓練,為了減重,也為了提升速度和爆發力。
“我認為這樣的訓練目標,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都將是流行。”雷烏斯特說,“因為成功者總是會引發模仿風潮,而如今勇士就是榜樣。每個人都會照搬成功者的經驗,而這就是他們在做的。”
就在三個賽季前,只有一支球隊平均每場比賽打100個進攻回合,就是勇士隊,最終他們贏得了總冠軍。而在上賽季,聯盟的1/3球隊都達到了這個水平。本賽季,近2/3球隊平均每場都要到100回合以上。上賽季比賽節奏最慢的球隊是爵士,平均每場比賽打93.6個回合,但這在2006年能夠排到聯盟第13位。本賽季,提速的爵士平均每場比賽打96.6個回合,但是——不好意思,他們還是聯盟倒數第一。
“比賽好像是換了新齒輪的機器一樣。”曾在魔術和火箭工作過的羅戈夫斯基感慨道,“完全是提速,提速,提速。”
于是,哪怕是聯盟里那些最高大的球員,也已經開始主動融入這樣的潮流。換人在防擋拆中成為首選,這需要球員能夠對方不同風格的對手。所以那些身高體壯的中鋒和大前鋒們,都開始了自己的瘦身特訓。
湖人大前鋒朱利葉斯·蘭德爾是另一個成功范例。今年休賽期,他和阿莫伊拉·希薩進行魔鬼特訓,減重效果非常好。“我知道沃頓教練希望打出怎樣的風格,對于我自己,我就是希望通過減重讓比賽打起來更容易些。”本賽季迄今,出任替補的蘭德爾,在場均不到20分鐘時間里轟下接近12分+7籃板的數據,58.1%的投籃命中率更是遠超職業生涯平均水準。
“我認為這是個全新的巨人時代。”掘金主力中鋒約基奇說,塞爾維亞人在休賽期也減了10-12磅,“如今聯盟里很多大個子都是全能戰士,在我看來,大個子們正在向小個子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而大個子們的隊友自然不甘于人后。“五號位想客串四號位,四號位想勝任三號位,三號位想兼職二號位,二號位想包打一號位。”IMG學院休賽期訓練總監丹·巴托說,“球隊陣容越變越小,因為可以在場上騰出更大空間,無論是得分手還是組織者,都可以利用空間跑位。如果你能降10磅體重,還可以跑得更快些。”
記得拉希德·華萊士有一次特別建議我,多喝些啤酒,這樣增重更快。——76人前鋒阿米爾·約翰遜
今夏與76人簽約的阿米爾·約翰遜,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2005年,18歲的NBA新秀約翰遜就和活塞隊友比盧普斯、普林斯,在拉斯維加斯跟著埃巴納薩訓練。12年后,拿到1100萬年薪的約翰遜,決定對自己的特訓計劃進行升級。
“你知道嗎?我要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了。無論你們讓我做什么,我都會照做。”30歲的約翰遜對埃巴納薩說。于是,約翰遜得到了一個無比詳盡的飲食規劃,一個私人廚師,以及一套全新的訓練方案……而這一切的目標都非常明確:變瘦,然后好好打球。“他用特訓重塑了自己的體型,變得更像是個田徑運動員。”埃巴納薩評價道,“他更加精瘦了,看起來變高了。這使得他可以利用肌肉更有效發力。”
這和約翰遜職業生涯初期得到的建議完全不同。“記得拉希德·華萊士有一次特別建議我,多喝些啤酒,這樣增重更快。”約翰遜回憶道。而過去幾個月時間里,擺在約翰遜面前的食品基本都是去皮雞胸肉、魚肉以及螃蟹,出現在76人訓練營的他成功減重了20磅。“他對我說,‘這輩子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覺良好。我覺得現在的我不止能再打兩個賽季,再打五六年都沒問題。’”埃巴納薩說。
而接受雷烏斯特特訓的馬辛米、希爾、邁爾斯,以及其他年過而立的球員,保持一個好體型關乎他們在下賽季甚至未來的表現。“他們都簽下了一份大合同,但他們并不想這是自己最后一份合同。”雷烏斯特說,“當你跳起后落地時,關節會狠狠撞擊一次,而你的身體能承受的力量是有上限的,否則就不行了。尤其是大體重的球員,更要小心。”早在7月份,馬辛米就完成了此前設定的瘦身目標;但為了讓自己的膝蓋在新賽季更輕松,他又設立了新的目標,這樣在加速跑、起跳和落地時能減輕壓力。
“某些球員——比如努爾基奇——如果他能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狀態就不會那么不穩定了。延長職業生涯四五年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巴托說,“早先他就受了一次傷。體重越大,給關節帶來的撞擊就越大,受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為了提升自己的狀態,延長職業生涯,球員想盡了辦法。“前幾年大家都會說,‘看看他,休賽期練得多么辛苦!他可以在低位發起進攻,一定會變得更加全面。’”巴托說,“但現實卻是,這些球員通常都在全明星周末時候,或者是比全明星周末稍微晚一點,就已經達到了身體的極限。”
動感單車讓我的關節能夠承受更大壓力。上這個課,也能夠感受到團隊運動的那種刺激,所以我喜歡帶著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參加活動。——勇士前鋒德雷蒙德·格林
“聽起來有些荒謬,但當時我正在上高溫塑型課。”
這是當時還是國王一員的德馬庫斯·考辛斯,這樣解釋自己在2016年NBA選秀大會期間發布那條推特的原因——當時國王選擇向下交易選秀權摘得希臘大個子帕帕揚尼斯,一個小時后考辛斯在推特上寫道,“上帝賜予我力量吧。”
我們恐怕永遠都不知道考辛斯說的話是真是假,但至少他給出的不在場證明還是能夠令人信服的,至少比三四年說出這個理由更令人信服。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更多NBA球員涉足那些新品種運動課程,拳擊、瑜伽、自行車、綜合格斗……
“十年前,大家還覺得拳擊對籃球運動員是禁忌。但現在,人們看到許多球員開始練這個,還玩綜合格斗之類的,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羅戈夫斯基說,“這不再是什么壞事。無論游泳、拳擊還是綜合格斗,都已經在NBA球員里成為流行。”
除了勒布朗的平衡訓練,你可以在Instagram上找到NBA球員的各種訓練畫面。比如,爵士中鋒戈貝爾和開拓者后衛內皮爾都在拳擊臺上揮汗如雨;比如,勇士全明星大前鋒德雷蒙德·格林在SoulCycle動感單車工作室加練,身邊還出現了已經轉投鵜鶘的前隊友伊恩·克拉克、開拓者大前鋒諾阿·馮萊、公牛搖擺人丹澤爾·瓦倫丁;至于現身在瑜伽課或者普拉提課上的NBA球員,那就更多了。
“動感單車讓我的關節能夠承受更大壓力。”格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這個課,也能夠感受到團隊運動的那種刺激,所以我喜歡帶著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參加活動。這是個讓我們走出籃球館,為訓練增加更多花樣的好方法。”
2014年,《戶外》雜志記錄了當時效力NBA老鷹隊的后衛凱爾·科沃爾,和朋友一起進行misogi訓練的過程。他們交替舉著重達85磅的石頭,在水下走了整整5公里。兩年前,韋德練過躲避球,克雷·湯普森更是將沙灘排球、高爾夫和有用都加入了自己的夏日特訓計劃。至于2016年助騎士奪得歷史首冠的理查德·杰弗森,他的好朋友,也是湖人現任主帥盧克·沃頓透露,瑜伽和沙灘排球是這位已經37歲的老將能夠保持狀態的法寶。
喬治·希爾、馬辛米和邁爾斯都會在休賽期去位于得州的普拉提工作室上課,而這個夏天,馬辛米更是一周兩練。“以前所有的對于瑜伽等運動的固有印象,如今都不存在了。”雷烏斯特說,“現在人人都在練,這是有原因的,它已經成了籃球運動中的重要一環。”
巴托則表示,這簡直是NBA版的真人秀節目《與星共舞》,籃球運動員如今要做的訓練,看起來更像是練跳舞。那些非傳統的運動項目,比如普拉提、瑜伽、綜合格斗,可以幫助球員提升如今聯盟需要的特質。埃巴納薩說,追求低脂體型,強調靈活,在過去三五年時間里已經成為剛需。
“今年夏天,洛里簡直忙得不可開交,他要做籃球訓練,參加全場對抗賽,還得學普拉提,以及高溫塑型課。”埃巴納薩說,猛龍后衛能夠入選全明星絕非偶然,三年前洛里對自己飲食和訓練進行了調整,成功減掉了15磅體重,“以前那種訓練方式已經不存在了,如今像凱爾這樣的球員,通過普拉提訓練,可以輕松舉起自己90%體重的重量。而在我1997年最早開始從事這項工作時,沒有球員會這么練的。”
NBA專欄作家朗·惠特克曾經有個“重大發現”,他和高中密友麥特·科爾韋爾無意中留意到,每年休賽期,《亞特蘭大憲法報》上總會登一篇關于籃球運動員增重的報答,而且每次爆出的都是“成功增重15磅”。在惠特克的記憶里,從來沒有出現過14磅或者17磅,永遠都是15磅這個數字。
“谷歌問世后,我用新聞功能做了搜索,最終發現,實際上幾乎所有媒體都是這么報道的。”惠特克說。
這個看起來像是笑話的故事,被惠特克寫進自己在《扣籃》、《GQ》以及NBA官方的個人專欄上,成為了“肌肉觀察”欄目。“推特開始流行后,我還在上面創造了一個話題。”惠特克說,“后來我發現NBA TV的節目也開始引用它,在里面提到,‘讓我們看一下NBA網站上最新一期肌肉觀察吧。’那讓我感覺到,‘成功了!’”
不過現在,“肌肉觀察”已經不是新聞了,“減重觀察”應該是下一個熱門話題。“你也該知道,某種程度上說,‘肌肉觀察’已經安息了。”惠特克笑著說,“但是我仍然認為它會回來的。”
但在眼下,減重才是王道。欲戴王冠,必除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