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舉辦財務研討會 俱樂部要學會控制成本和風險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c992d033-cfdd-4da4-83fe-a0cb0df64e9b.jpg)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道
12月4日,由中國足協主辦的國際足球財務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的有各中超、中甲俱樂部負責人,中乙前八名的俱樂部負責人,地方協會、各方國際專家等100多人。此次研討會的最終目的,是各職業俱樂部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控制財務成本和財務風險。
2017年,中國足協出臺了治理整頓職業聯賽的18條措施,其中就包括如何控制俱樂部的財務成本等內容,中國足協還聘請國際上知名的普華永道對職業俱樂部的財務狀況進行了摸底,目的就是為了制定出能夠科學控制俱樂部財務成本和風險的辦法。不用打聽就會知道,每家職業俱樂部的財務狀況都十分地不樂觀,關鍵還是看中國足協是否下大力氣解決俱樂部的財務風險問題。
從職業俱樂部規范發展的角度講,中國足協能夠提出控制財務風險,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歐洲以及近鄰日本早就開始實施“財務公平制度”,每年為各俱樂部確定財務紅線,如果超出了紅線,就會有嚴厲的懲罰措施,比如減少內外援的轉會名額一直直至取消轉會資格等。日本足協和職業聯盟為J聯賽和J2俱樂部設置虧損紅線,為期三年,如果達不到要求就嚴懲,所以日本J聯賽最近這些年不再不計成本投入,財務狀況步入相對良性的時期。
中國足協也曾經設計過財務公平制度的條款,類似于日本足協,設計一個連續三年的虧損紅線,如果達不到考核要求,就要受到處罰。同時,中國足協還出臺了內外援轉會費的上限,超出之后則繳納同等數額的轉會調節費。不過,具體的財務公平政策沒有出臺,各俱樂部千方百計鉆空子,讓轉會調節費制度形同虛設。
其實,真正導致俱樂部財務狀況如此糟糕的原因,還是各俱樂部自己造成的。無論是不計成本的軍備競賽,還是球員薪資、轉會費的無節制上升,都是俱樂部自愿的結果。當然,中國足協沒有根據形勢出臺一個“財務公約”,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即使中國足協有財務公約,也不見得能夠起到什么作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俱樂部是這方面的高手。要想真正改變目前極度虧損的現狀,應該做到三點:一是中國足協出臺約束各俱樂部的“財務公平制度”;二是中國足協要嚴格監管,對于違反規定的俱樂部嚴厲懲罰,絕不姑息;三是教育所有俱樂部尊重規則,嚴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