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馬分區起跑半馬選手不適應:前十公里根本跑不開

體壇+粵看臺記者潘熙宇廣州報道
2017年廣州馬拉松在熱鬧中落幕。較之往年,本屆廣馬在各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變。最大的改變就是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的選手分區起跑的設置。對于這一新舉措的體驗,選手們是有贊有“彈(批評)”。
今年廣馬嚴格實行分區起跑,參賽選手根據佩戴號碼布上號碼首字母分區集結(分A至E區)。現場所見秩序更為井然。選手可以更快地找到所屬的起跑區域,就不需要像以前一樣提前一個小時到現場找位置。槍響后A區跑友只用了兩分半鐘便完成出發,22分鐘左右三萬選手悉數出發完畢。
分區起跑對于第一集團的選手來說也是最有利的,他們的配速最快,因此也占有最前面的起跑區域,面前就是一片坦途。而后面的馬拉松選手分區按配速越往后的越慢,也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最受影響的是半程馬拉松第一集團的選手們。他們當中不少人都是有能力在全馬跑出好成績的人,配速也不輸全馬靠前出發區的人。但是他們必須等全馬的人全部出發了之后他們才可以出發。因此出發后的十公里內,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全馬選手和半馬選手混在一起,第一集團的半馬選手很難提速。
這次半馬男子冠軍邊岐就深有體會,曾是國家隊隊員,又是廣馬半馬衛冕冠軍的他還是第一次碰到分區起跑,“過了十二公里后才斷斷續續開始跑起來,真是跑得非常辛苦。”他說。“這個分區起跑對成績的影響真的非常大。”這對于曾經是馬拉松專業運動員的邊岐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舉措,“一般都是同時出發,只能說賽事這一點對于我來說,不是很完美吧。”他略帶遺憾地表示。不過他表示瑕不掩瑜,他還是會每年過來參加。
曾亮是暨南大學的學生,他也是學校田徑隊的選手。他認為今年廣馬的賽事服務可以說似乎非常貼心,“人臉識別、增加補給站這些對我們都非常有幫助。賽道也沒有了往年的隧道路段,路面更平坦舒緩,跑起來更舒服。”
但一提起分區起跑,曾亮就表示不太適應。“起跑方式和我預想不一樣,就是等全馬出去了之后我們半馬的才出發。但我們出發只有一條路,如果說前面先分開分公里,后面在匯合,這樣會好很多。但現在我們半馬跑得快的,就得穿越一到兩萬人才能沖到前面去,我自己感覺會經常需要急停急剎還有轉彎,碰撞等都有發生。跑全馬的沒什么感覺,跑半馬的就會很有意見。”他說。“如果以后想全馬和半馬都能有很好的效果,這個問題需要解決。因為如果跑得快的,想拿成績的,真的感覺阻擋蠻大的,能否想一個辦法,比如半馬和全馬一起出發,但前面五公里可以不一樣的路線,然后再匯合,這樣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