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杯攻略之二:簡單豪放的俄羅斯飲食文化

郭宣12-31 16:56 體壇+原創

  無論何種美食,適不適合你,并不是由你的眼睛或舌頭決定的,而是由你的胃決定。據給俄羅斯人開過刀的中國醫生說,俄羅斯人的胃壁要比中國人的厚多了,所以,俄羅斯的飲食也就多了幾分令中國人有點受不了的高熱特色:肉蛋奶為主,當然,更離不開酒。不過,受酷寒的生活環境影響,俄羅斯的飲食文化的特點是簡單但熱情豪放。

簡單是俄羅斯普通人的飲食主風格。

  無論是正規的宴會還是普通的便餐,俄羅斯人習慣的都是定式份飯:先上湯,比較著名的是羅宋湯,或是紅菜湯;之后第一道主菜,也就是各式沙拉,其中著名的是金槍魚沙拉;之后上第二道主菜,這道菜應當是硬菜,主要以肉食為主;最后則是甜點。現在,中餐廳在俄羅斯也很流行,不過,和歐美的中餐廳不同,俄羅斯的中餐廳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現之日起,就一直被認為是高檔餐廳。當然,入鄉肯定隨俗,中餐到了俄羅斯,最大的點特點就是每個菜盤上都會放上一把公用勺子——客人可以用之分食。

  然而,即便是俄羅斯普通民眾的家里,通常也會有著非常復雜的餐具。所以,在俄羅斯住久了,甚至有點覺得俄羅斯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其實是通過餐具來表達的,因為“簡單”一詞是絕對可以概括出大部分俄羅斯人的飲食風格的:一杯茶可以作為早餐,一瓶啤酒可以作為午餐,兩個蘋果則可以成為晚餐,一盤香腸,一瓶酸黃瓜,就能撐起四五個人的酒局

  俄羅斯人對面包和鹽的喜愛,也絕對有點到了偏執的地步:在喝伏特加酒時,竟然需要用面包醮鹽來做下酒菜。也許,這也正是為什么在古羅斯,“面包”和“鹽”會被作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被奉獻給征服者,起到了中國所謂“降書順表”的作用,而且,就算是到了現在,捧上面包和鹽,也還是接待國賓這種尊貴客人才有的禮節。

  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飲食在俄羅斯也在逐漸朝著身份象征的方向發展:現在那些將自己生活水平確定為"低等"或"低于中等"的俄羅斯人,并不羞于承認自己向來只喝自來水;年齡在25至34歲之間的中高收入的公民,則更喜歡喝礦泉水,年齡在35至44歲之間的所謂成功人士則喜歡喝咖啡,對他們來說喝咖啡是最有效的頂住生活壓力的方法。 不過,在無酒精飲品和低酒精飲品中,俄羅斯各個城市的居民最喜愛茶,中國的綠茶尤其是受到歡迎。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中國倒爺們的功勞:九十年代初期,闖蕩俄羅斯的國際倒爺們,最早送給俄羅斯海關人員的小禮品就是中國的綠茶。

  此外,每四個俄羅斯人中(無論男女)就有一個人晚上用啤酒來緩解壓力,而且每周至少2至3次。同時有15%的俄羅斯人每天晚上喝啤酒,其中包括休息日。而每兩個被調查者中就有一人每周至少一次在下班后愉快地喝一瓶啤酒。  

 


宴會絕對熱情豪放。

  俄羅斯人主辦的宴會雖然也帶給了我很多 “精致 ”的感覺,但基本上卻給我留下了一個這樣的總體印象:更多強調的食物在色彩上的和諧以及宴會的熱烈氣氛!盡管長得絕對漂亮的俄國大菜就放在面前,但只要第一杯酒喝下去之后,真正的俄羅斯人卻很少去理會那些大菜了,他們只會關注眼前的酒杯,而且,盡管每個人面前都會放上數個分別用來喝礦泉水、紅酒、白酒的杯子,但俄國人喝高了之后要表達自己的友好之情時,除了摘下自己腕上的手表換客人的手表之外,就是提出和客人交換杯子喝酒 ——表達自己的真誠之意。

  雖然,俄國大菜的的風格,未必能給每個老外帶來美的享受,便俄羅斯獨具特色的祝酒詞卻會讓你體會俄羅斯人豪放的特色:每個人提議干杯之前,都要說出一個為什么要干杯的理由來。而笑話則是經典祝酒詞中的經典。至今天,我仍然記得這樣一個笑話:一頭在沙漠中掙扎了好幾天的驢子,突然發現了兩個桶,一個桶里裝滿了伏特加,一只桶里面裝滿了水,請問:驢子會喝水呢,還是會喝酒呢?對!是水。所以,讓驢子去喝水,讓我們來喝酒吧! ”

  俄羅斯的大男子主義非常流行,但在宴會上,俄羅斯的女士卻很會保持自己的風度:在普希金市一位女議員家中做客時,在其丈夫——一位俄羅斯動力學副教授與我們起起坐坐、推杯換盞的兩個多小時的過程中,除了最初第一杯為我們中俄的友誼干杯之外,只有我的一個祝酒辭讓這位一直端坐著與我們喝酒的女議員站了起來:讓我們為了自己女兒們的未來干杯!

  而在圣得堡歐洲飯店舉行的一次高級別自助式酒會上,盡管中國駐俄大使出席了,俄方也出現了一位副總理級的人物,但雙方百多人的酒會更是給我留下了一種絕對 “ 放任自流 ” 的感覺:在樂隊悠揚的音樂伴奏下,大家無拘無束地端著酒杯晃來晃去,不僅隨意挑選著菜肴,而且也在隨意地挑選著談話對象。因此,至少我是找不到任何當“客人”的感覺,而且還真的明白了俄國人在接待客人時為什么常說的那句客套話:“請覺得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的快餐文化對俄羅斯的影響也很深:很多到過圣彼得堡的中國朋友都認為,涅瓦大街上的那家比薩餅店非常地好吃。不過,相信在2018世界杯期間,俄羅斯人向世界各國著重推出仍然是地道的俄羅斯美食!據說薩蘭斯克、喀山等世界杯東道主城市,甚至專門為球迷們準備了特別的飲食節!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種飲食文化也真的造就一個民族。戰斗民族的飲食,雖然也像他們的名字一樣都是定式的,但卻風味各異,值得身處世界杯賽場的中國球迷期待!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