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故事|老廣眼里的廣州馬拉松:“廣味”可以更濃

潘熙宇12-31 23:32 體壇+原創

體壇+粵看臺記者潘熙宇廣州報道

在2017年最后一個月里,廣州進行了兩場馬拉松比賽——廣州馬拉松和黃埔馬拉松。阿Lok是一名跑步教練,也是一名資深馬拉松跑者。他從2011年廣州的一個10公里比賽開始接觸長跑,次年是廣州馬拉松的元年,也是他的馬拉松元年。他記得自己當時參加的是半程馬拉松。八年來,廣州馬拉松的變化點滴落在他的眼里。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他希望廣州馬拉松能夠更深入一些,“廣味”更濃一些。

盡管廣馬賽道每一年都有微調,但珠江新城CBD及一江兩岸總是必備要素。但老廣們卻不這么看。“廣馬整個賽道都是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老廣來說是十分熟悉的,新鮮感相對會欠缺一些。而且練習全馬是要比半馬付出多不止一倍的訓練,所以我會安排自己一個賽季里全馬和半馬交替參加,比如之前在上海跑了全馬,這次廣州就跑半馬。”在上海馬拉松時,阿Lok腿部還出現了傷勢,這次選擇半馬也有調整身體的意味。 

廣州有不少喜歡出國“刷馬”的跑友,阿Lok也是其中之一。跑的城市多了,心里很自然地就會進行比較。“廣馬的賽道有些沉悶,”他說的很直接,“對比國內幾個大馬拉松,北京上海的馬拉松都可以排上國內前三,路線都會經過城市最繁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比如說上海的起點在外灘,也會經過各區的核心景點。再說六大馬拉松吧,都會把城市不同的區域都跑一遍,比如紐約馬拉松的起點在很遠的區,得先花兩小時到達起點,是真的覆蓋了城市每一個區域。但就廣州馬拉松來說,雖然說廣州塔是一個地標,但對于廣州本地人來說并不常去;而賽道雖然一江兩岸有經過越秀和海珠區,但那只是邊緣,并沒有展示各區的風貌。”

相比之下,阿Lok更喜歡第一年廣馬的賽道,“那一年有經過東風路的賽段,更有感覺。”此外,作為每天開車上班的老廣,他也想可以去跑一些平日跑步跑不到的地方,比如隧道。“雖然會覺得很辛苦,但會覺得很新鮮。”他說。   

除了賽道之外,令廣州跑友持保留態度的還有天氣問題。全程馬拉松上午7點半開跑,直到上午11點后仍然有大部分跑友在路上。而廣州的天氣直到12月還在20度以上。“這個時候太陽很大,很炎熱。我記得除了第一年是陰冷小雨天氣之外,后面幾年都是這種天氣。其實對于全馬來說是很大的消耗。其實馬拉松都適合在冷一些的地方跑,成績會好很多。”

阿Lok坦言,就馬拉松賽事而言,廣州并不算多。“廣州之前除了廣馬沒有其他馬拉松,近兩年都沒多少10KM的賽事,直到今年才又加了一個黃埔馬拉松。如果說城市馬拉松是一個城市名片的話,那不應該只是一個比賽,比賽要為城市帶來不一樣的東西,這樣跑步的氛圍會更好。”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