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志:關于U23的真話假話和廢話,你想聽哪個?

喧囂的情緒過后,該冷靜的必須冷靜下來。U23小組賽出局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站在不同角度的人,或者說站在不同高度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對于中國足協以及中國足球人來說,答案不能是萬花筒,必須抓準。
關于U23的問題,說真話,就要得罪很多人;說假話,就要得罪自己。絕大多數人,要么得罪自己說著言不由衷的假話,要么不疼不癢地說著誰都不得罪的廢話。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真話假話和廢話,你想聽哪個?這真重要,關乎中國足球、中國足球人、球迷、媒體能否真正的進步。
如果噴裁判能夠讓我們奪得冠軍的話,我愿意加入到將裁判員當做罪魁禍首的大軍。如果噴裁判能夠獲得世界冠軍的話,在印度人口超越我們之前,我相信我們始終會稱霸世界足壇。
1、裁判不是攔路虎,攔路虎是我們自己。
我知道這句話讓人很疼。但是,只有疼,才能喚醒我們。
任何一場足球比賽,任何一個裁判,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執法中國U23VS卡塔爾的伊朗主裁法加尼,肯定也有問題,而且肯定會有對中國U23不利的判罰。
那么問題來了:是我們自己先有的問題,還是法加尼先有的問題?
從比賽的情況看,顯然,我們的球員認為裁判員會對東道主寵愛有加,在情緒上和動作上都有些無所顧忌。作為國際級裁判,作為亞足聯賞識的重臣,作為亞足聯委派執法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六名裁判之一,法加尼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權威,不可能不重視“競賽規則”。
請你告訴我:我們的哪張黃牌是不符合規則的?請你告訴我:為什么我們的球員不滿判罰去主動申請黃牌?
我們為什么在中超、中甲和中乙一再強調:不要“降格處罰”。因為,如果習慣了降格處罰,到了國際賽場上就會吃大虧。什么叫判罰嚴厲?只要是按照競賽規則判罰和出牌的,就不是嚴厲,就是正常判罰。
我發現賽后很多人在挖法加尼的歷史,稱他在亞冠等賽場上多次“黑”我們,如果他真的是黑哨、歪哨,他還能是亞足聯的國際級裁判嗎?
我也注意到,有些人挖法加尼的執法特點,稱他執法嚴厲。既然以前他執法過我們的比賽,而且很嚴厲,為什么我們的隊伍不去注意這些。你得搞清楚,一場比賽中,需要雙方球員去適應裁判的執法,而不是要求裁判員按照你的意愿去執法。
卡塔爾的幾個動作沒有給黃牌,胡靖航在死球狀態下推倒對方球員、劉源在得到一張黃牌后又被連續口頭警告......吃虧或者占便宜,真的難以說清楚。
我不贊成把裁判當做我們出線或者取得好成績的攔路虎,我認為攔路虎是我們自己。
2、我們的教練和球員中,有多少人在學習競賽規則?
過去的諸多文章中,我一直在談“規則意識”,這些規則包括了中國足協自己的所有規章制度、亞足聯和FIFA的規定,以及無時無刻不在的“競賽規則”。國際足球理事會每年都會修訂競賽規則,這是裁判員執法的大綱。
這個大綱,無論是教練員還是球員、俱樂部的官員以及中國足協的人員,都應該熟悉和了解。
在足球比賽中,對于不同的犯規動作,裁判員都是有辨識度的。比如說,沖球去的犯規動作和沖人去的犯規動作,判罰尺度是不一樣的。沖球去的動作可能較大,但是判罰尺度卻松;沖人去的動作,即使動作幅度不大,判罰的結果也會更為嚴厲。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沖球和沖人這兩個動作的區別。大家都好好學學規則吧,做一個有知識有正確判斷能力的看球人。
3、聯賽不斷強調賽風賽紀,國字號隊伍更要起到帶頭作用。
2017賽季,中國足協多次開會和下發通知,要求各俱樂部對自己的球員、教練員和官員進行教育整頓,維護良好的賽風賽紀。場上,必須尊重裁判員的判罰。違反者,都得到了重罰。
U23國足的多名球員,賽后對裁判員表示了強烈的不滿,而且多名球員近距離用手指著裁判員出言不遜。如果中國足協縱容國字號球員的這種行為,拿什么去杜絕職業聯賽中的各種違規違紀現象?
不管有什么問題,都要通過正式的渠道反映問題,表達不滿。大庭廣眾之下,公然無視規則,不尊重裁判員,既丟了面子,又失了風范。
4、我們輸在起跑線上,現在推出的一切青訓措施和改革是正確的。
U23是輸給了裁判嗎?我看不是,主要是實力不濟。實力不濟的原因,體現在U23球員身上,實際上輸在了起跑線上。落后的青訓理念,落后的青訓實戰手段,制造了現在相對粗糙的產品。自從2004年以后,無奈的各級男足國青隊和國少隊,再也沒有打進過世青賽和世少賽,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不是裁判問題,而是我們自身的弊端造成的。
在一條落后的生產線上,不可能生產出高科技產品。
95/96這個年齡段的球員,本來就不是重點年齡段,可選人才本來就不多。他們打不好亞青賽,進不了世青賽,我們憑什么要求他們在U23亞洲杯上能夠有更好的成績?又憑什么具有了奪取冠軍的勇氣?
都23歲了,還在稱他們為國青隊,還說誰年輕球員,那么請你告訴我:卡塔爾那個2000年出生的球員又是什么?是不是得叫人家“娃娃兵”?!
是啊,相比那個2000年出生的球員,我們的技術、能力比人家強了嗎?
我始終認為,每一次失利,不能讓借口和擋箭牌替代我們真正的思考,只有真正思考,說真話,才能找準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十幾年來,為何國青隊、國少隊和U22、U23國家隊屢戰屢敗?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過核心的問題。
U23小組賽出局,不用過于悲觀,這種局面應該更加堅定我們搞好青訓的信心與決心。從現在開始,應該全力落實好關于青訓的各項措施,強大的執行力,是改變青少年領域落后狀態的保障。
5、為何沒人詬病馬達洛尼的433?失敗了,教練員沒有一點責任?
就在大家將情緒發泄給伊朗裁判的時候,沒有人真正研究一下U23國足的戰術體系,或者說433戰術體系中的漏洞與短板。無論是國足還是U23國足或者其他各級國家隊,都不太適合433.
強攻的同時,中后場就會留下致命的命門。當體能和逼搶越來越弱的時候,命門就會被不斷放大。對于中國的球員來說,這個戰術體系,絕對做不到攻守平衡。我們的體能從來就沒有過優勢,對于這個戰術體系,就更加難以完全適應。
我發現很多人,總在說前30分鐘打得非常好。你不覺得這話太過熟悉了嗎?自從1997年以來,這話就響徹在耳畔,經久不息,可惜不是陳年酒香。對于各級國家隊而言,打幾十分鐘好球容易,難的是打整場的好球。
2007年馬來西亞亞洲杯的時候,朱廣滬率國足迎戰伊朗,上半場45分鐘,我們打得蕩氣回腸,把伊朗打蒙了,中國隊2比0領先。下半場風云突變,伊朗人打出了好的45分鐘,最終2比2扳平了我們。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任何一個中國隊的教練都遇到過,但是都沒有解決為何只能打半場好球的問題。
卡馬喬帶中國隊的時候,一直按照西班牙國家隊球員與荷蘭國家隊球員的標準要求我們的球員,結果,25分鐘之后,就散了。卡馬喬不聽建議,始終不肯量身定制,結果都知道了。同樣的,433是不錯,無論是國足還是U23,不合適。
一支球隊出局了,教練員什么責任也沒有,一句“我們本該出線”,淹沒在如潮的批評裁判的口水中。
難道,真的讓伊朗裁判來負責任?
6、足協的足球外交有問題,足協的責任心和常識更有問題。
布拉特追隨阿維蘭熱的時候,在云端中搞定了FIFA的絕大多數會員協會,1998年競選的時候成功上位,并創造了不落的神話。中國足協應該也有人周游云端,把足球外交落到實處。另外,中國足協此前曾經有多達8人在亞足聯任職,大家都是名譽會員嗎?
在U23最后一戰的裁判以及裁判監督安排上,我認為主要問題不是足球外交的問題,而是足協責任心和常識的問題。卡塔爾人擔任亞足聯裁委會副主任不是這幾天的事情吧,既然不是,U23和卡塔爾分在一組早就明了了,為何不及早防范這些問題?
安排烏茲別克人擔任裁判監督,也不是賽前才知道的吧?既然不是,為何不提前向亞足聯提出抗議?
現代足球,任何一個大賽,比拼的不僅僅是球隊的實力,而是整個系統的能力。如果中國足協能夠有更好的責任心,能夠有更多的常識,也不用等到U23小組賽出局之后再捶胸頓足地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