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恩斯完美謝幕KTM17連冠 四十不惑達喀爾正當年

周小楠01-22 17:06

特約記者周小楠報道

2018達喀爾拉力賽的最后一個營地設在科爾多瓦的馬里奧·肯佩斯體育場,這里是1978年世界杯的舉辦場館之一,那一年肯佩斯的六粒進球讓東道主阿根廷國旗飛揚,這里記載著阿根廷足球的至高榮耀,而達喀爾的到來,也讓這個城市與賽車運動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40屆達喀爾的收官之戰是圍繞科爾多瓦的一個120公里長的環形賽段,最后一個比賽日并沒有帶給我們太多意外:賽恩斯的謝幕演出完美結束,在五年連續退賽之后終于再次奪冠,也為標致的達喀爾征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西班牙斗牛士的兇猛讓人恍惚回到多年前他叱咤WRC的年代。

阿提亞今年排名第二,但標致的退出讓阿提亞未來的達喀爾之旅增加了更多可能性,不過明年缺少了標致這樣的強敵,不知道這位卡塔爾王子會不會覺得少了很多比賽的樂趣。

摩托車組的猛虎雄獅也終究還是沒能終結KTM的17連勝,新晉冠軍沃克爾在第10賽段抓住機會來到領先位置,并一直保持到了最后,貝納維德斯和普萊斯排在二、三位,要不是因為第十賽段的導航失誤,普萊斯和貝納維德斯都有機會爭奪最后的冠軍,不過比賽向來只有遺憾,沒有如果。

本田原本最大的奪冠熱門巴瑞德還是缺少了一點運氣,但起碼貝納維德斯讓本田看到了一絲希望,不過明年完全恢復狀態后的普萊斯將是一名勁敵。普萊斯是2016年的達喀爾冠軍,17年的比賽中他股骨骨折,在拉巴斯的醫院中結束了比賽,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名澳大利亞車手從臥床到拄拐再到下地行走,一直在恢復中,并且在去年下半年還進行了一次股骨的金屬支撐物更換手術,僅用了6周時間為達喀爾做準備,還是拿到了前三名,相信明年猛虎歸山,不管是本田、雅馬哈還是KTM的其他車手都得在未來的一年厲兵秣馬,才能有希望一決高下。

摩托車組中還有本屆達喀爾唯一完賽的中國車手趙宏毅,他最終以74名的成績登上收車臺。同樣駕駛摩托車的張敏和汽車組的何志濤都在第十賽段折戟,周勇則在SS7由于引擎故障退賽。

四輪摩托車組的比賽則一直沒什么懸念,智利車手卡薩萊從比賽開始就一路領先,直到比賽結束都保持了巨大的優勢。在衛冕冠軍卡亞金退賽后,冠軍歸屬也基本確定,不過有意思的是今年達喀爾四輪摩托的前五名全部是南美本土車手。

卡車組的比賽就比較跌宕起伏,在距離比賽只剩下兩個賽段時,卡車組前兩名之前的差距僅有1秒,這意味一個轉彎,一次剎車,都有可能被對手反超,然而比賽瞬息萬變,而在科爾多瓦比賽結束時,卡瑪茲的尼古拉耶夫出乎意料以將近四個小時的優勢最終獲得冠軍,冠軍只有一個。對于許多人來說他們和領獎臺也許曾經很近,也許心有不甘,但是對于大多數人,完賽就是勝利。很多人帶著遺憾離去,還會帶著希望回來,有的人帶著故事回去,把達喀爾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達喀爾有不少兄弟、父子、朋友的組合,也有不少人是受家人、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來到達喀爾,貝納維德斯的弟弟今年就首次參加了達喀爾,而摩托車組冠軍沃克爾也是受到了前輩奧地利車手海因茨的鼓舞才開始了他的拉力賽生涯,他也一直把同為奧地利人的前達喀爾卡車組冠軍彼得·賴夫作為榜樣。甚至許多老達喀爾車手的孫子輩年輕人也開始來到南美洲參加比賽,相信這樣的“達喀爾基因”也還將繼續流傳下去。

而對那些一次又一次挑戰自我的人來說,達喀爾也是一種癮。

代表中國的大明礦業星之隊出征的西班牙車手阿曼德也在去年的達喀爾拉力賽中重傷后還是義無反顧重返賽場。今年九月他曾告訴我,他的一個加泰羅尼亞老鄉也在去年首次參加了達喀爾,比賽結束回到西班牙,這位朋友把自己的賽車交給了他,讓他賣掉,說自己絕對不會再去達喀爾受罪了,阿曼德默默把車收進車庫。兩個月后,這位朋友不出所料打來電話,焦急地詢問摩托車是不是已經賣掉了,他大笑說“當然沒有,我知道你肯定還會再去的”。

一旦中了達喀爾的“毒”,恐怕就戒不掉這種癮了。 

不過現在的車手們在達喀爾受的罪已經比非洲的時候好了太多。和很多新事物一樣,達喀爾1979年創立之初是一個很粗糙的賽事,沒有先進的導航技術支持,沒有完備的后勤和救援系統,組委會甚至不提供食物,在非洲的茫茫沙漠里你只有靠自己,但也可能是這樣的純粹讓那時候的達喀爾更加神秘、令人向往。

如今的達喀爾來到了不惑之年,在賽事運營、推廣、后勤支持等方方面面都相當成熟,也從一個體育賽事成為了一個文化系統和精神象征。更加從容,更加豐富,也更具包容性的達喀爾還在繼續前行。路線在不斷變化,但達喀爾人始終心存對自然的敬畏,科技、形式也在不斷進步,但希望人們的勇氣和無畏的精神永存。

達喀爾紀錄片《沙漠中的瘋狂》中有一個鏡頭讓人感觸,在那段頗具年代感且并不怎么清晰的歷史畫面中,有一個非洲男孩正聚精會神看著穿行的車輛,絲毫沒有注意到攝像機正對準自己,旁白說:“當你看到一個光著腳的男孩,他閃亮的眼睛盯著經過和停下的車輛,那一刻他有了夢想。”

相信這四十年來,達喀爾曾經點亮過無數人的夢想,也讓很多雙眼睛在那些或貧瘠或富饒的地方閃亮起來,在那些時刻他們有著相同的向往,也許若干年后,他們中的有一些人也將會在達喀爾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想,這也是一種歷史和精神的傳承。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