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超為何難有爆點?缺市場化運作 少明星精彩碰撞
體壇+記者李婷報道
隨著廈門特房擊敗浙江能源獲得冠軍,2017-2018賽季羽超聯賽在2月2日落下帷幕。 原本應該是備受關注的決賽之爭,卻因為缺少明星和亮點變得乏善可陳,而這樣慘淡的局面也一直是本賽季羽超聯賽真實情形的寫照。
本賽季羽超聯賽自2017年11月30日拉開戰幕,然而若不是“拖欠林丹薪金的俱樂部被降級”這樣的新聞,羽超聯賽的開幕壓根激不起任何的水花,無論是前期的球員交流、俱樂部籌備、各隊新賽季目標等等,可以說不僅沒有球迷關注,相關媒體記者也幾乎得不到任何消息。
而正是因為2016-2017賽季廣州粵羽俱樂部拖欠林丹等球員薪金,到了新賽季開始之際都沒有結算清楚,所以這支俱樂部降級才引發了些許新聞點,人們才意識到:“啊,新賽季羽超又開始了。”也因為廣州粵羽俱樂部的降級,本賽季羽超形成了只有七支隊伍參賽,每輪勢必有一支隊伍要輪空的怪異局面。
當欠薪余波過后,羽超聯賽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卻再度遇冷,因為前幾輪缺少了林丹、諶龍這兩位超級球星的上陣,也缺乏李宗偉、阿塞爾森這樣世界級外援的加盟,羽超聯賽一輪一輪比拼著,并沒有掀起人們的關注和討論,直到聯賽第五輪林丹的登場。林丹代表青島仁洲俱樂部的首次亮相,原本應該是競技層面和明星效應帶來熱度,然而由于林丹個人贊助商與聯賽贊助商有所沖突,林丹與羽超、俱樂部與羽超之間的權益該如何分配和協調倒成為了那時候的熱點話題,而那段時間也是本賽季羽超唯一一次“上頭條”的機會。
隨著羽超聯賽組委會紀律委員會做出處罰,林丹與聯賽也達成統一認知——他不能使用個人贊助商品牌的球包登場,這方面的新聞也趨于平靜,羽超便又陷入到不溫不火的狀態,現場上座率有限,球迷討論度低迷,媒體報道量更是少之又少了。
到1月18日,羽超結束了常規賽的爭奪,最終青島仁洲憑借12戰11勝的傲人戰績率先挺進季后賽,廈門特房、浙江能源和江蘇安妮兒也躋身季后賽爭奪。但是在常規賽到季后賽期間,國羽主力又去馬來西亞和印尼參加了兩站公開賽,相較之下,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們在兩站公開賽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至于這些國手在聯賽中的發揮,并沒有人在意。
2月1日開戰的季后賽,匯聚了羽超最強的四支球隊,其精彩程度應該不容置疑的,但兩場半決賽,林丹、張楠兩名奧運冠軍領銜的青島仁洲竟輸給了浙江能源無緣決賽,有諶龍掛名但從不見其出場的廈門特房輕取江蘇安妮兒,最終2月2日晚間的決賽,廈門戰勝江蘇,捧得本賽季總冠軍。
兩個多月的羽超聯賽,林丹出場率不高且在半決賽中輸給小將黃宇翔,諶龍因傷一直休戰哪怕季后賽也不露真容,退役后的傅海峰雖然位列東莞世紀城隊員名單中但實際上已轉型作為教練,石宇奇、陳雨菲、鄭思維、陳清晨等年輕選手表現雖然出色也并不能奪人眼球。
沒有市場化的運作、沒有明星球員的精彩碰撞、沒有引人入勝的對抗,羽超聯賽便是這樣輕輕地來、默默地走,當然羽超也并非沒有可圈可點之處,鍛煉了年輕選手的連續作戰能力、讓更多運動員有球可打、提高了運動員的收入水平,這些倒也是值得肯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