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足協考慮改革50+1,但制約德甲的不只是一條規定
相比于英超、西甲、意甲或者法甲,受到“50+1”規定保護的德甲堪稱金元足球時代的一股清流。但隨著本賽季德甲俱樂部在歐洲賽場遭遇集體潰敗(小組賽階段德國俱樂部的歐戰系數僅列第11),德甲競技水平大幅下滑(拜仁截至21輪已領先第2名多達18分,競爭毫無懸念,且自拜仁第10輪奪走榜首以來,當輪排名第2的球隊僅贏過1次),以及已資助漢諾威96超過20年的馬丁·金德申請豁免以成為俱樂部大股東等一系列事件,“50+1”這把雙刃劍終于被推上風口浪尖。
勒沃庫森俱樂部是拜爾集團的“廠隊”,并不受“50+1”限制。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50+1”究竟是什么東西,它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它是在何種歷史背景下出現的。“50+1”并非與德甲一同出現的,它是在1998年10月由德國足協頒布并實施,為的是允許誕生之初為非盈利目的的德國體育俱樂部將職業足球部分割出來,成立股份公司以籌集資金,以此來加強競爭力,同時又確保會員依舊是俱樂部的主人翁。“50+1”的意思就是俱樂部母體必須擁有足球股份公司50%+至少1%的投票權,這就可以杜絕任何個人或公司在德國足球俱樂部里只手遮天。
但像勒沃庫森和沃爾夫斯堡從一開始就是屬于企業的俱樂部,你沒有道理倒過來剝奪拜耳或者大眾集團的權利。于是“50+1”也加入了豁免條件,那就是“一個法律實體不間斷并大幅支持俱樂部母體的足球事業超過20年”,拜耳和大眾自動滿足條件,而后來者也可以達成,例如霍普就在2015年夏天順利成為了家鄉俱樂部霍芬海姆的大股東。(至于紅牛是如何聰明地規避“50+1”,買殼打造出萊比錫RB并可以為所欲為,并不屬于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暫時放一邊去。)
現在,73歲的金德也希望像霍普那樣,合法地完全控制漢諾威。金德目前的法律身份是漢諾威96俱樂部的董事會主席,以及漢諾威96有限股份兩合公司(即職業足球部)的監事會主席。早在去年8月,漢諾威監事會已通過投票,決定將51%的股份賣給金德。這就意味著,只要DFL同意,金德就會正式成為漢諾威的大股東。盡管從那時開始,漢諾威各大球迷組織就發起反金德運動,但凡漢諾威的比賽,人們都能看到諸如“金德必須離開”一類的橫幅,但外界普遍認為,金德成為第二個霍普的大勢已不可逆。
盡管領導漢諾威96有功,金德在漢諾威球迷當中一直飽受爭議。
意外的是,當金德在去年9月正式向DFL申請豁免,竟然遭遇了巨大阻力。問題出在哪里?金德的時間是攢夠了,他從1997年9月26日開始就資助漢諾威,中途中斷了一年,但這個問題不大。問題出在資助的金額上。按照DFL的規定,法律實體在20年間對俱樂部的財政支持數額,應該至少達到俱樂部主贊助商(即每年贊助費最高的贊助商)年均贊助費的金額。霍普在20年間總共花了3.171億歐元(其實只要2.4億即可滿足要求),畢竟霍芬海姆直到2007年才進入職業聯賽,霍普要花的錢相對較少。
但漢諾威是傳統俱樂部,除了金德剛入主那年掉入了地區聯賽,隨后在德乙呆了4年,以及上賽季又打了一年德乙之外,其他時間都是在德甲,花銷肯定大得多,能吸引到的贊助商自然也財大氣粗得多。足協一查賬,發現金德的資助金額根本不符合要求。而且據《圖片報》調查發現,金德給漢諾威投入的金錢少得嚇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過在金德領導下,漢諾威建設了新球場,打造了青訓中心,長期立足于德甲,還打進過歐戰,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此事一拖再拖。金德甚至放出話來,如果足協正式否決他的申請,他就會采取法律行動。按計劃,德國足協本該在昨天正式否決金德的申請。但最終足協發表聲明,宣布9人主席團要推遲決定。與此同時,足協宣布會在未來幾個月里,全面檢討“50+1”,并與各方討論可能采取的改革方案,重新找出德國足球在保護傳統價值與尋求未來發展之間的平衡點。
拜仁董事會主席魯梅尼格支持廢除或者至少放寬“50+1”。
事實上,《圖片報》日前找到德甲18家俱樂部的負責人,其中有12家明確支持改革“50+1”,當中就包括了拜仁慕尼黑。早在去年9月,拜仁董事會主席魯梅尼格就明確指出“50+1”已經與時代脫節,何況萊比錫RB的出現讓這個規定名存實亡,“我個人支持由每家俱樂部自行決定是否向外來資本敞開大門。”而身為唯一上市的德國職業俱樂部,多特蒙德卻反對改革,總裁瓦茨克表示:“眾所周知,多特蒙德是‘50+1規定’的堅定擁護者,這一點未曾改變。”反對的還有弗賴堡和門興格拉德巴赫。還有3家俱樂部沒有表態,包括霍芬海姆和沃爾夫斯堡,可能是因為“50+1”本來就對他們沒有約束力了。
不管怎樣,俱樂部的立場已相對明確,改革呼聲高漲。但要注意的是,德國足協要討論的只是改革,而不是廢除“50+1”。而且很有可能只是討論如何放寬豁免條件,例如把20年縮短,或者把資助金額標準降低之類。同時足協強調,“50+1”改革的跟是否批準金德的申請是兩件完全獨立的事情,并非因為金德的申請(或者說是威脅)才去考慮改革。因此,反金德的球迷團體已經在歡慶勝利,指出這是“金德先生的慘敗”。而金德則表示:“我完全支持DFL的決定,并且邀請所有俱樂部有建設性地參與進來。”
本賽季德甲揭幕戰,拜仁球迷拉出一系列橫幅抗議德國足協,也明確反對開拓海外市場等行為。
一方面是俱樂部要求改革,另一方面則是球迷擁護“50+1”。正如魯梅尼格所言,德甲俱樂部如今所要面臨的已經不再僅僅是內部競爭,因為足球已經變成全球化的游戲。但問題在于,對于絕大多數德國球迷來說,德甲以前是、現在是、以后仍將是“德國人的德甲”,而不是“全世界的德甲”——本賽季德甲揭幕戰上,拜仁極端球迷就在看臺上拉出一系列標語,痛陳德國足協各種“罪狀”,其中一點就是開拓海外市場。
表面上看,“50+1”是德甲在這場全球化競爭中掉隊的罪魁禍首,但其實真正禁錮德國俱樂部的是廣大德國球迷認同的傳統價值觀。就算德國足協在不久的將來決定廢除“50+1”,德國足球還得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擺脫無形的枷鎖,與時代重新接軌。只是到了那個時候,德甲還會是你和德國本土球迷所喜歡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