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3“骨齡測試”引發非議 未測試骨齡就比賽公平嗎?

馬德興02-09 12:30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成都報道

2月9日,2018年全國男足青少年U13(2005年齡段)錦標賽第二階段比賽將在四川成都溫江基地展開半決賽,分別是富力足校隊對陣大連星輝宏馳隊、廣州恒大足校A隊對陣山東魯能一隊。兩場比賽的勝者將在11日爭奪冠軍,決出2017-2018年度全國青少年U系列的最后一項賽事冠軍。

然而,從U13錦標賽第一階段比賽開始之后,就先后傳出很多“聲音”。起因很簡單,主要是由于中國足協在此次U系列錦標賽展開之前并未組織骨齡測試,引發各方強烈反響。盡管近日足協已通知各年齡段在本月底進行骨齡測試,可是緣何不能在錦標賽開始之前就展開?如果展開了或許就能夠完全避免這次U13錦標賽期間的諸多非議。

自從2010年底中國足協全面展開骨齡檢測以來,青少年球員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必須骨齡檢測,這已經成為中國精英青少年足球發展中的一個常態。如今,各隊不管采取何種方式招募青少年球員,首先第一句話就是:“骨齡測試過沒有?”應該說,這是一件大好事。盡管骨齡測試有可能存在誤差,而且也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杜絕青少年球員年齡造假情況,但是,它卻是唯一衡量中國青少年足球有多少可信度的標尺,也是這些年來中國足協所做的實事之一。

也正因為此,過去幾年來,圍繞著運動員年齡造假的話題已經大幅度減少。換而言之,中國足協過去幾年,在青少年足球方面的工作還是比較務實、也比較有效果的。

本來,像今年的全國U13錦標賽是由中國足協組織的第一次全國性賽事,如果按照往年的操作程序與方式,所有球員必須在參賽之前完成骨齡測試,然后由各個地方足協、俱樂部完成注冊,最后由中國足協統一辦理參賽證。憑借著參賽證,球員方能正式完成錦標賽的報名工作。不止如此,每場比賽之前,裁判員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核對參賽證。如果沒有參賽證,則將不會允許出場比賽,甚至連替補席都不讓坐。

但這次U13錦標賽開打之前,中國足協并未組織骨齡測試,僅僅只是憑借著身份證參賽,即只要身份證上明確是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員,便可以參加比賽。于是,從12月第一階段比賽開始后,不管是在海門還是在成都,兩個賽區的家長們談論的主要話題不再是比賽本身。

此番在成都采訪期間,記者不斷聽見家長們在旁邊議論著,“都當過父母,孩子多大自己不清楚?”、“好好的骨齡測試,為什么不搞?”、“別人家的孩子這么搞,明擺著讓我們這些老實人吃虧,這太不公平了。”甚至有些家長直接向記者喊話:“你看看xx隊的x號隊員,你覺得他像是U13的球員嗎?”記者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能一笑了之。但是,這確實是最近六七年來采訪青少年U系列比賽中第一次遭遇的尷尬。

去年10月在武漢進行“秋季足球節”后,中國足協從中選拔了100多名球員,組織了2005年齡段全國訓練營活動。但是,因為有人宣稱參加訓練營活動的小球員中有超過10人是2004年出生的,于是一下子便炸開了鍋,各路家長紛紛上告中國足協討“說法”。此事也驚動了中國足協的幾位最高領導。隨后,經過反復核查,甚至打開中國足協的球員注冊系統進行核對,發現很多球員是同名同姓,而且注冊球員的所在地方單位完全不一樣,而所有小球員的身份證全部都是2005年的,最后才算平息爭議。

U13  /   骨齡測試  /   錦標賽  /   青訓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