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齡測試影響國字號成績 該嚴守執行還是棄之?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3153a468-2b4e-4345-b7de-901f4d032de3.jpg)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成都報道
在這次成都進行的全國U13錦標賽期間,熱議的焦點之一就是球員的骨齡問題。究竟需不需要繼續展開骨齡測試?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或許將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而且,當我們都在批評、指責中國足協不重視青訓時,實際上,中國足協立足于長遠,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是作出了很大的“犧牲”。
回到U16國少隊成績下滑的話題上。當初,張海濤組建98年齡段國少隊時,因為這個年齡段是中國足協第一批展開骨齡測試的球員,所以可以選擇的球員在全國范圍內就只有64個,比宿茂臻所執教的96年齡段國少隊的情況稍微好一點點,但可以用的,有一定基礎、會打比賽的,全國總共累計人數也就42人。
于是,當張海濤率U16國少隊在預選賽中勉強戰勝緬甸隊、獲得決賽階段比賽參賽資格時,已經屬于萬幸。而在2014年于泰國進行的決賽階段中,U16國少隊在小組賽中以0比3連輸澳大利亞隊和日本隊,兩輪之后便遭淘汰,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同樣,當2000年齡段國少隊和2002年齡段國少隊連續在2015年和2017年的U16亞少賽預選賽中輸給韓國隊、無緣決賽階段比賽時,也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當我們在批評和指責中國足協不重視青訓時,必須要看到,在嚴格骨齡測試之后,中國的各級青少年隊伍應該說相比以往干凈了很多。但是,假設沒有骨齡測試,中國足協在選拔組建國字號青少年隊伍時,有更多人員選擇,實際平均年齡也能大一些,那么中國國少隊應該是可以出線的。可是,出線之后又能夠如何呢?就一定能說明中國足協重視青訓、青少年足球搞好了?
在2014年于香河基地召開的一次全國青少年工作會議上,當時中國足協內部曾有過這樣的論調:“我們把骨齡卡那么嚴干什么?青少年國家隊的成績怎么辦?”于是,從當年下半年起,中國足協在骨齡測試時,就已經放了一歲。于是,中國青少年足壇各種弄虛作假又開始抬頭。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些曾經大鬧中國足協辦公室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因為正好是2017年全運會男足甲組的適齡球員,后來又在新的標準之下通過了骨齡測試,重新開始參賽并出現在天津全運會賽場上。
所以,在整個過程中,中國的青少年足球一直存在著這樣的悖論:過去,當中國青少年隊伍在國際賽場上表現不錯、取得成績時,國內輿論依然是批評中國足球弄虛作假、以大打小。如今,因為中國足協嚴測骨齡,多少對國字號隊伍產生了直接影響時,又批評和指責中國足協不重視青訓。就是在這樣的悖論之中,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逐漸迷失了方向。
骨齡測試,究竟應該是繼續嚴守執行?還是借著此次青少年足球大變革而就是流于形式、并最終劃上句號?每一個關心中國青少年足球的人都在關注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