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英青訓大思考Ⅲ:②青超根本無法取代精英聯賽

馬德興02-12 17:00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報道

2018年全國男足青少年U13(亦即2005年齡段)錦標賽第二階段比賽昨天(2月11日)在四川成都溫江基地落下帷幕,廣州恒大足校A隊以2比0擊敗大連星輝宏馳隊,獲得這個年齡段第一個全國冠軍稱號。隨著U13錦標賽的結束,今年中國足協主辦的六個年齡段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也已經全部結束。不過,在采訪期間,不止是U13隊伍參賽隊的教練,甚至包括孩子們的家長也到處都在問這樣一個問題:“錦標賽結束了,聯賽在哪里?沒有了比賽,隊伍存在的意義何在?”

據說,中國足協的計劃是在2018年用“青超聯賽”取代“U系列聯賽”。對于這一做法,在此次U13錦標賽期間,有教練就直言:“這是胡鬧!”

“校園足球是什么?是‘普及’!我們現在不管是俱樂部梯隊還是各個省市足協的隊伍,搞的是‘精英’。搞足球,不能把‘普及’和‘精英’混為一談。過去這幾年來,把U系列聯賽盡可能安排在假期進行,以確保孩子們的學習,我覺得足協做得還是不錯的。從整個青超聯賽來說,允許學校隊伍參賽,這是一個好事。但是,學校隊伍之所以在去年的青超聯賽中取勝專業隊,并不是因為水平很高。要知道,青少年比賽年齡差一歲甚至是半歲,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去年的青超聯賽允許學校隊伍參賽、并把年齡放寬,這對學校隊伍很有利。但是,如果真是在同齡情況下,那情況就完全是兩回事。”北方某隊教練直言道。

“青超取代聯賽,讓專業隊去陪學校隊伍‘玩’,有點資源浪費。就以我們隊為例,我們U15隊在全國也找不到什么對手,去年參加青超時,一場比賽平均贏對手六七個,即便是專業隊伍,也是三四個起步。那么,今年U系列聯賽取消了,我們去和學校隊伍打,對手是提高了,我們還要不要提高?如何讓我自己的隊伍有提高?從中國足協的角度來說,如何進一步保障精英隊伍的質量?如果精英隊伍的水平不提高,何以讓國字號隊伍的水平有提高?”東北某隊教練對記者說道。

實際上,所謂的“比賽多”,還是因為個別隊伍參加的“低水準比賽太多”。有的隊伍因為要放在學校里,而學校接納球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球隊能夠在參加校園足球比賽時為學?!盃幦〉綐s譽”,也就是說,用專業隊伍去打校園足球隊伍。因為學校所在的區教育部門、市教育部門、省教育部門都會組織各種規模和性質的校園足球比賽,對這些專業隊伍而言,參加這種校園性質的比賽沒有什么鍛煉價值,但又屬于不得不參加的比賽。于是,一支隊伍參加六七十場比賽也就絲毫不足為怪了。

有俱樂部官員向記者抱怨道:“一方面,中國足協要求各個俱樂部建梯隊,我們俱樂部把梯隊逐步建起來了。隊伍想要提高,就是要參加比賽,青超聯賽哪怕參賽隊再多,像一個區最多也就是16、7場,18場的樣子,不會超過20場。而這些比賽中,真正有點質量的,又有多少場?不止是這個問題。作為俱樂部來說,組建這些梯隊,花了不少錢,投入那么大,而梯隊里的孩子又不可能說人人都可以成為職業球員,我們俱樂部要對這些孩子負責。把U系列聯賽取消掉了,這些孩子如果要上學、沒有比賽成績,沒有相應的證書,上學怎么辦?再說了,世界上有哪個國家,說重視青訓、重視青少年,但卻把青少年全國聯賽給取消掉的?先不說歐美如何,看看韓國、日本,他們俱樂部的梯隊難道沒有自己的全國聯賽?為什么這些年來好好的U系列聯賽就要取消?”

更讓記者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此番在成都采訪期間,甚至連執法的裁判員們都在戲言:“吹一場少一場了。吹完錦標賽,我們大多數人就要失業了!”按照中國足協的相關規定,這些年輕的裁判們想要提高、往上走,每年需要達到相應的執法場次、才有機會升級,但是,因為U系列聯賽取消,盡管有青超聯賽,但他們自己很清楚:執法的機會和場次將大大減少。于是,取消U系列聯賽,裁判們相應地也將“遭殃”。此所謂“一發而牽動全身”,產生的連鎖反應后果令人無法想象。

有消息稱,取消U系列聯賽之后,中國足協將組織各個年齡段的選拔隊展開長期集訓。而對此,不少梯隊的教練更是直言:“人都抽走了,我們梯隊還要不要了?梯隊里的其他孩子怎么辦?如果是這樣的話,足協還要求各俱樂部組織梯隊干什么?我們俱樂部還要花錢組隊干什么?”

在各方日趨重視青訓、組建各級青少年梯隊之際,取消U系列聯賽顯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決定。但因為迄今為止,中國足協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因而,沒有人敢確切地說,今年的U系列聯賽真的已經“壽終正寢”了,所有各級青少年隊伍都在等待著中國足協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