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22年北京冬奧:辦賽要精彩,參賽也要精彩

李中文02-26 14:14

李中文,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

盼望著,盼望著,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近了。

2018年平昌冬奧會落幕,2022年北京冬奧會周期開啟。

1枚金牌6枚銀牌2枚銅牌,這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平昌冬奧會獎牌榜上的收獲,更多的獎牌榜外的收獲則難以計數。

僅從獎牌榜來看,中國體育代表團交出的成績單并不好看,甚至有成績回落之虞。但縱觀冬奧會全程,中國選手獲取的每一枚獎牌都十分精彩,武大靖奪得的那枚金牌更稱得上蕩氣回腸。而從絕大多數獎牌依然出自于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花樣滑冰項目來看,中國選手想在傳統優勢項目之外染指獎牌還是小概率事件,這也可從一個側面驗證在冬奧會上潛優勢項目、弱勢項目完成獎牌突破之難。

獎牌榜之外,中國選手首度站上女子跳臺滑雪、男子鋼架雪車等10個項目的冬奧會賽場,則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選手朝著全面參賽目標努力所收獲的階段性成果。以本屆冬奧會上奪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銀牌的李靳宇為代表的00后選手的精彩表現,則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冰雪軍團備戰2022年冬奧會的底氣與希望。

據實而言,中國短道速滑隊在平昌冬奧會賽場遭遇的種種判罰,的確在賽場內外引發熱烈討論,但平昌冬奧會賽場的復雜性應早在人們意料之中,而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優勢項目大多集中在打分項目上,也決定了參賽選手、賽外觀眾必須要過裁判打分、判罰這道關。賽場之內,有超強實力才是王道,關于這一點武大靖已做出示范;賽場之外,提升我們在各級各類國際體育組織的話語權已經愈發迫切。

跨界跨項選材,在平昌冬奧會賽場已經收獲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成就,這是讓不理解這項創新舉措的人強化理解的理由,也是持續推進這項創新舉措的事實依據。在并不具備傳統優勢的發展基礎上,在“冰強雪弱”的冰雪項目發展格局中,我國的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之路,注定要更多依托于類似于跨界跨項選材的創新舉措,注定要更多依托于“請進來走出去”的交流切磋,注定要更多依托于良好冰雪發展氛圍的構建與來自場地、設備、科技、服務方面的全方位保障與支撐。

辦賽要精彩,參賽也要精彩。這是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責任所系、使命所在。從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收獲的1金6銀2銅望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精彩看似長路漫漫,但可行路徑已經日漸清晰、人才積累已經有所回報、對項目規律的認識也在日漸提升,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上推進全面參賽和爭金奪銀攻關也就有了抓手與依托。而要真正達到2022年冬奧會參賽精彩的目標,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科技支撐、運動康復等各種力量進行整體規劃十分必要,體育界統一共識、社會各界鼎力支撐十分必要,勇于在現有基礎上趟出積極備戰、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十分必要。

相比于辦賽精彩的有成熟經驗可以參照,冬奧項目的參賽精彩絕對是一場硬仗。強化傳統優勢項目的優勢是參賽精彩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強便于開展、利于出成績的潛優勢及后進項目是參賽精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力促成冬奧會設項全面參賽同樣是參賽精彩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參賽精彩目標的達成,體育界是主體,但不是全部。讓我們攜起手來,用一個奧運周期的時間,用奮斗書寫參賽精彩的偉業、用汗水標注參賽精彩的印跡,共同把參賽精彩由目標愿景化為生動現實。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