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外驟減亞泰隊魂成標桿 此做法背道而馳全亞洲?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3153a468-2b4e-4345-b7de-901f4d032de3.jpg)
《體壇周報》馬德興報道
由于中超聯賽外援政策的變化,在今冬轉會市場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就是亞洲外援逐漸成為稀罕物。鼎盛時期,例如2017賽季,僅效力中超的韓國國家隊現役國腳,至少能有五六人。倘若再算上曾經入選韓國國家隊的選手,更是可以多達七八人,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斯坦和澳大利亞外援國腳。
但在2018年,由于外援名額減少,每隊只能注冊四名外援,且在國內聯賽取消亞外,使得亞洲外援逐漸在中超失去市場。除了征戰亞冠的三隊繼續保留,即廣州恒大的金英權、天津權健的權敬源、上海上港的艾哈邁多夫,像上海申花索性直接棄用亞外,而把金基熙送往美國。其他中超球隊之中,只有長春亞泰繼續留用烏茲別克斯坦國腳伊斯梅洛夫,他也成為今年中超聯賽非亞冠球會僅有的一名亞外。而且,今年也是伊斯梅洛夫效力亞泰的第8年,將成為有史以來效力中超一支球隊時間最長的一名外援。
任何規定都是有利有弊。如今,近鄰日本聯賽在實施“3+1”外援政策基礎上,還實施“+1”外援名額,即允許各隊再引進一名東南亞外援,目的是希望進一步在東南亞擴大日本職業聯賽的影響力,即所謂的“日本足球文化輸出”。同時,東南亞諸國例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聯賽,也開始效仿日本聯賽實施“+1”外援政策,即允許各隊引進一名東南亞鄰國的外援,以此希望促進相互間的交流。
然而,中超聯賽現在則是逆流而上,進而,中超聯賽何以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如何將中國足球文化輸出?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