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2018中超演變為了發展聯盟 誰毀了胡睿寶?

楊帆03-06 10:00 體壇+原創

“無關球員的培養,比賽的意義在于贏得勝利。這里是NBA,不是發展聯盟。”日前,13連敗的灰熊隊當家中鋒小加索爾隔空“定義”了2018年中超——準確地說,是中超發展聯盟。

廣州德比的9個進球,以及2018中超首輪的33球,很好地回應了小加索爾。僅從防守的角度,如果說2017年中超是NBA的話,2018年中超就是發展聯盟的水平。

NBA發展聯盟(NBA Development League,簡稱NBA D-League)是NBA的二級聯盟,效力于NBA發展聯盟的球員多為參加過NBA選秀或季前賽的球員,NBA的任何球隊都可以在發展聯盟里選球員進入NBA,也可以將自己隊中NBA年資不超過兩年的球員下放到發展聯盟鍛煉。不難了解,發展聯盟就是能力達不到NBA要求的球員,以鍛煉和提高為目的的聯賽。

NBA和發展聯盟的水平有多大差距?打一個不是特別恰當的比方,就是小加索爾和周琦的差距。圍棋一段棋手請九段高手下棋,需要付指導費,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在一起玩的。另外,對周琦而言,是一種摧殘。他總共才95公斤的肉和排骨可能都不夠威少們生吃。

2017年中超是+1的新政,已經搞出了發展聯盟的新意思,或者說10人制聯賽。這個聯賽只有2個換人名額,比賽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應付新政的,另一部分是真打。18年是+3,首輪比賽顯示,已經“發展”為部分的9人制聯賽,只有1個換人名額。如果想要得到3個換人名額,就必須冒8人制比賽的風險,估計沒有那個教練敢這么玩。

一場足球比賽中,最有智慧和戰術含量的臨場指揮和調整被部分地閹割掉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教練會怎么調整用人,而且臨場調整完全游離于比賽進程之外,就是為了換人而換人。

廣州德比,卡納瓦羅半場就更換中衛,是在培養胡睿寶還是在禍害寶寶?他出場的下半時45分鐘,印象中,只有門將劉殿座給他傳了一次球。等到看到他的時候,一定是富力在他那邊進球了。富力扭轉局面的后3個進球,都是以他為背景板。他,還有去年上港的張華晨,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何時能走出拔苗助長之后的心理陰影?

即使沒有新政,FIFA記者馬丁曾這樣評價中超:世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聯賽,是由大部分平庸得連世界杯預選賽都磕磕絆絆的本土球員,與少數世界頂尖球星組成。如此鮮明的反差,用社會學理論去分析,是滋生貪婪和憤怒的溫床。外教外援認清身邊的環境后,開始渾水摸魚。

斯科拉里到中超執教,好比中超級別的教練,到業余級別的城市聯賽工作。一開始肯定想好好干一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配套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不匹配,不靠譜的時候,就打打醬油可以了。這是一個道理,環境使然,別怨人家。

隨著新政的推行,事情在向更不好的方向發展。恒大的比賽中,高拉特兩次對楊立瑜搖頭嘆息。高拉特好比鋼琴大師,本來是跟國內最好的中央交響樂團一起搞點上檔次的音樂會,開始還蠻好的,玩到后來發現合作的其實中國青年交響樂團。

所以,我有點擔心恒大今天的亞冠。如果沒有意外,郜林、金英權肯定要首發出場。按照競技規律,他們怎么也得在3月2日的聯賽踢個小30分鐘。但是,沒有,這就出現了“打的不練,練的不打”。

打亞冠的中超BIG4不得不用某種雙軌制的方式發展技戰術體系。中超打10人制或9人制,亞冠打11人制,分裂、搖擺、無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和提升比賽資源。日韓球隊會發現,不用分割或隔離戰術,中超球隊已經自己把自己變成了兩個隊。

其實,歷史總是循環往復的,新政不新。2002年甲A聯賽,閻世鐸治下的中國足協玩的9+2“新政”,其中的2就是首發11人必須有2名U21球員。現在回過來頭看,9+2新政在培養新人上有用嗎?

有用沒用倒在其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歷史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恐怕沒有人真正關心是否有用或沒用。(楊帆)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