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景】史上第一遭?CBA季后賽見證NCAA對手再相逢

季孟年03-11 08:00 體壇+原創

體壇+記者季孟年報道

對于中國球迷來說,NCAA聽起來似乎還是一個相對遙遠的概念。可實際上,這個聯盟與我們的距離正在逐漸被縮小。

北京時間昨天晚上,北京男籃在主場以97比72擊敗了上海男籃,強勢挺進本賽季CBA的最終八強。這場比賽是屬于北京、上海這兩支冠軍球隊的生死大戰,但它同樣還有著另外一層特殊的意義。在本場比賽之中,一共有包括弗雷戴特、常林等7名有過NCAA經歷的球員出現在了五棵松體育館之中。

雖說最近幾年CBA的高水平外援越來越多,有NCAA經歷的國內球員數量也在增長。但不得不說,7位有NCAA經歷的球員在一場CBA季后賽之中相逢,這樣的情況還是足以用罕見來形容。

七位NCAA舊將閃耀五棵松

“真的嗎,場上真的有7個人打過NCAA?”首鋼隊的大外援漢密爾頓一臉吃驚的看著記者。雖說他剛剛進行完一場惡戰,但在與記者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還依舊顯得精神抖擻。

漢密爾頓掰著自己的手指頭,在數到六的時候,他實在想不出來北京與上海這兩支球隊之中,究竟還有誰也有過在NCAA打球的經歷。記者對他說道:“在上海隊陣中,他們的7號球員叫做唐子豪,曾經在NCAA一級聯盟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效力過。”漢密爾頓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這真的是一場有趣的比賽,很幸運能在不經意之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事實也的確如大漢所說的那樣,自打CBA聯賽創立以來,或許還從沒有過一場比賽能像今天這樣,在兩隊24位球員之中,一共有7個人擁有NCAA的競賽經歷。除了我們上文所談到了的唐子豪之外,兩隊的四位外援弗雷戴特、明納拉斯、艾倫·杰克遜與漢密爾頓自然都有過NCAA的經歷。與此同時,北京首鋼隊的內線常林曾經在NCAA的加州大學長灘分校效力過兩個賽季。而上海隊的內線張兆旭,也曾經為NCAA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隊效力過。

昨晚,他們七人全部匯聚到了北京的五棵松體育館,且在此次系列賽之中第一次全部登場亮相。在有些時候,緣分就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昔日NCAA對手如今CBA再相逢

有些時候,世界很大。但在有些時候,世界同樣也很小。

7名本素不相識,但又在同一時期打過NCAA的球員能在同一場CBA季后賽相遇,這本就是一件稀奇事。不僅如此,在昨晚的比賽場上,其實還有老對手再度相逢這樣的故事戲碼。

首鋼隊的大外援漢密爾頓是昨天他們取勝的功臣,這位白人外援的大學經歷很特殊,他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效力了兩年,后又在愛荷華州立大學也有過效力經歷。在2009年的12月5日,當時正效力于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漢密爾頓隨球隊一起迎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那場比賽之中,大漢替補登場只有3分入賬。巧合的是,當時正效力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張兆旭也在那場比賽之中獲得了22分鐘的上場時間。早在9年之前,他們二人其實就已經在NCAA的賽場上,有過交鋒了。

“我記得他(張兆旭),我記得這場比賽。”漢密爾頓說道,“當時我在愛荷華州立大學效力,他也在征戰NCAA,張兆旭的個子非常高,這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張兆旭在NCAA

張兆旭身高2.21米,在當時有不少人都認為他會成為姚明的接班人。機緣巧合,這位山東大漢獲得了征戰NCAA的機會。更巧合的是,他竟然還在那時就與自己9年后在CBA季后賽的對手見了面。只不過在9年之前,張兆旭所在的球隊贏下了比賽,但在9年之后,上海隊卻在這個系列賽之中被北京隊逆轉。

“這些回憶真的挺有趣的,想不到在CBA還能遇上當年的老對手。”漢密爾頓說道。不過,在上海隊的陣中,漢密爾頓可不是只有張兆旭一個老熟人。

“我與吉默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了,當年我們也曾經做過隊友。在我來CBA之前,我也征求過他的意見。很幸運,我最終來到了這里,在中國我過得很開心。”漢密爾頓說道。

現役國手盼有更多希望之星挑戰NCAA

除了漢密爾頓之外,常林昨晚出色的發揮同樣也是首鋼隊能夠大勝對手的原因。他與張兆旭,基本上也能算得上有NCAA經歷的中國球員之中,發展最好的兩個。

當記者告訴常林,本場比賽一共有7名球員曾有過NCAA經歷的時候,他也顯得很吃驚。“真的嗎?賽前沒有想過這些,也不太清楚。”

常林在美國

常林于1988年出生于哈爾濱,在他12歲的時候,常林隨家人一起來到了北京,開始在北京讀書,參加中學生籃球聯賽,并且拿到了北京高中生聯賽的冠軍。在北京讀完高二之后,常林選擇前往加拿大,到那里繼續深造,追逐自己的籃球夢想。據常林透露,他在高中畢業之后非常希望能夠到美國打球,成為又一位征戰NCAA的中國人。最終,他也的確實現了自己的心愿,在加州大學長灘分校,常林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美國大學的訓練比咱們這邊專業隊更系統一些,要求也高更高一些。因為你在打球的同時,還要兼顧學業,所以需要顧忌的東西更多一些。”常林在比較NCAA與CBA青年隊不同的時候說道。同樣的,張兆旭和唐子豪也有類似的觀點。他們都認為,在上海隊,有人催促你起床,有人催促你訓練,也有人幫你打理衣食住行等等一切。但在NCAA,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只能靠自覺。

毫無疑問,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長環境。很多球員都表示,在剛剛到美國的時候會非常的不適應。但久而久之,只要你能夠學會自覺,能夠不需要被別人推著前進,球技總會獲得進步。

正如常林和張兆旭一樣,他們二人雖然不是CBA之中的超級明星,但在各自的球隊之中也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常林和張兆旭還都入選了中國男籃集訓紅隊的大名單,是不折不扣的國字號選手。足以見得,在NCAA打球的經歷,的確對他們日后的職業生涯產生了許多正面影響。

常林也表示,他非常希望看到能有更多中國的小球員前往NCAA發展,這對于中國籃球的未來是一個大利好。“美國是籃球的殿堂,代表著籃球最高水平。如果我們有更多的球員能夠挑戰NCAA,證明我們的青訓水平,我們的籃球水平,是在逐漸提高的。”他說道。

CBA  /   NCAA  /   首鋼男籃  /   上海男籃  /   張兆旭  /   漢密爾頓  /   常林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