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外援使用格局已變?前場“三叉戟”正在遠去

洪流03-18 15:32 體壇+原創

體壇+特約記者洪流報道

大牌外援在中國足球賽場上已經馳騁了幾年,球迷們也從剛開始的激動萬分逐漸變成如今的習以為常。不過,細觀外援新政落地至今的變化,我們還是能看出一些不一樣的地方。2018賽季開打至今,曾經叱咤中超的“外援三叉戟”不見了:很多球隊都選擇在首發陣容里派出一名甚至多名防守型外援,即使他們擁有不止一個外援前鋒。或許將來,我們也很難看到外援三叉戟重現江湖了?

諸強拋棄“三叉戟” 大牌前鋒坐板凳

如果在賽季開打前說中超各隊不會把外援名額全用在前鋒上,恐怕還是會招來一些質疑的。過去的中超,有像穆里奇、孔卡、埃爾克森這樣的三叉戟,幫助球隊奪得各項錦標;有像特謝拉、R馬、拉米雷斯這樣的三叉戟,撐起球隊的進攻套路;有像格隆、烏塔卡、卡努特這樣的三叉戟,給球隊的進攻帶來變化。簡單說來,過去的中超不配上一套外援三叉戟,恐怕都難以提出爭冠的口號。

但新賽季伊始,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中超聯賽開打兩輪有余,真正在首發陣容中派出三名進攻型外援的球隊還沒出現過;就算三名外援都是中前場球員,多半也會安排一人出任后腰,幫助球隊穩固防守。

這樣的安排,導致了不少球隊盡管擁有大牌前鋒,但大牌們還是得坐著板凳等待上場。上港隊的中超前任射手王埃爾克森,本賽季開始還沒在中超亮相;權健隊的大牌帕托,賽季首戰沒能出場球隊四球大勝,次戰首發出場球隊卻輸了球,雖然他表現不錯,但能不能繼續首發看起來非常值得懷疑。

更極端一點的例子來自積分榜的下半段,人和隊明明有阿約維、穆坎喬兩個高效前鋒,卻從沒讓他倆聯袂登場,等到本輪對陣亞泰兩人終于可以一起首發,前腰伊沃又上不了場了。江蘇蘇寧因為拉米雷斯有傷未歸隊,一直不愿把磨合不充分的博阿基耶派上場,于是球隊居然選擇雙外援首發,以更加決絕的姿態拒絕了三叉戟的可能性。

數據能夠反映出本賽季各隊的選擇效果如何。截至目前,中超16支球隊的64名外援中,前鋒、邊鋒及前腰球員共43人,占到了67.2%;但賽季開打后,還沒亮過相的進攻型球員就有7人之多,占到了未亮相外援的77.8%。后者比例高于前者,足以說明各隊都愿意把一名外援前鋒當做不上場的第四外援來做“后手”。

攻強守弱提高中場重要性 本土前鋒或贏得上位良機

為什么各隊不約而同的選擇拒絕三叉戟?大概和外援實力的提升有著不小的關系。隨著中超吸引來的外援越來越強,各隊在攻擊線上都擁有了自己的大殺器,伊哈洛、喬納森甚至卡拉斯科這樣在國外取得過巨大成功的球員都甘心委身于中下游球隊。大家都有大殺器,這讓各隊的較量變得攻強守弱,勢必要求中超各隊加強后防。

本賽季,權健的權敬源、魯能的吉爾延續著上賽季至今的好狀態,權敬源一旦缺陣,權健就連人和都拿不下來,反映出了他的重要性。而另一些球隊也照葫蘆畫瓢引進中后場外援,河南的卡拉、重慶的阿吉雷、華夏的馬斯切拉諾、蘇寧的帕萊塔賽季開始到現在表現都相當好,穩固了球隊后防。

另一個重要的改變是中超各隊在攻強守弱的情況下,愿意把錢花在后腰、中前衛而不是前腰上,讓更好的外援來統領球隊攻防,平衡攻守。廣州富力無疑是個正面例子,有了烏索的中場攔截,雷納爾迪尼奧和扎哈維才能在前場肆意尋找機會;相反的情況出現在上海申花那里,歸隊的羅梅羅技術特點和風格都與莫雷諾非常相似,即使有瓜林坐鎮,球隊依然難以擺脫攻防節奏失控的問題,一方面前場“重復建設”,一方面后場孱弱,這也許是他們開季至今不勝的主要原因。

中超各隊拒絕三叉戟,給本土前鋒提供了難得的出頭機會。本賽季開打之后,華夏、國安、恒大、蘇寧、泰達等隊都愿意在鋒線上給本土球員機會,更是有不少U23鋒線球員亮相。在他們之中,蘇寧的黃紫昌、貴州的朱征宇、國安的韋世豪表現都非常搶眼,彌補了三外援政策給球隊帶來的削弱。

當然,這僅僅是賽季開打兩輪后的觀察。考慮到后面還有保級區對話、弱隊主場迎戰強隊的比賽,需要更強的攻擊線保證反擊效率;同時,各隊外援也會出現傷病情況,不排除擁有三外援前鋒的球隊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排出三叉戟首發。這樣的趨勢是否能夠延續下去,的確還應拭目以待;不過本土前鋒在這段時間里得到的機會,或許可以為他們殺出血路提供一個好的開端。

中超  /   外援  /   恒大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