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戳穿中國足球“異化”不能讓文身比球技吸睛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新華社記者鄭道錦、盧羨婷、鐘泉盛報道
3月26日,中國隊守門員顏駿凌(中)在比賽中丟球后。當日,在廣西體育中心舉行的2018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季軍爭奪戰中,中國隊以1比4不敵捷克隊。
從威爾士6球的“降維打擊”到捷克4球的“準降維打擊”,中國男足在中國杯上的兩場“尬踢”明確發出一種警示:中國足球與世界強隊有著幾個檔次的差距,按照目前的技戰術水準和青訓現狀是根本無法實質性地縮小這種差距的,中國足球只有回歸“技術推動型”的本質,挑選一批具有顛覆性創新能力的人才(中外皆可)并掀起一場青訓領域的技戰術革命,才能點燃取得實質性進步的希望之火。
國足在中國杯上的悲劇表現猶如一把鋒利的匕首,戳穿了中超的浮華和征戰亞冠的虛火,暴露出缺乏核心技戰術驅動這一致命問題,在競技能力本身上不學無術、無所作為,這是一種典型的足球“異化”,根本不可能獲得實質性的進步,而沒有先進技戰術內核的職業聯賽和國家隊,也就根本沒有中長期的穩定性和進步空間可言。
以中國杯上的威爾士、烏拉圭和捷克為參照,中國隊目前在世界足球中處于第五檔的水平。威爾士是2016年歐錦賽的四強,雖然他們隨后在世預賽中出局,但擁有貝爾、喬·阿倫、拉姆塞、戴維斯等球星的他們基本算得上世界二流強隊,比頂級的德國、西班牙、巴西等要差一檔,而在對威爾士的比賽中,國足處于完全無法和對手對抗的狀態,只能像一群“木頭人”那樣任由對手全盤操控,雖然賽后主帥里皮認為這樣大的失利與首發隊員比賽態度不佳有關,但實際上國足的確和對手踢的是差了好幾個檔次的足球。
次戰捷克,如今沒有了內德維德、羅西基的他們今非昔比,與擁有蘇亞雷斯和卡瓦尼的烏拉圭相比戰力明顯要低一個檔次,在烏拉圭和威爾士的實力相仿的情況下,捷克如今大約排在世界三流強隊之列,而與這樣的對手比拼時,國足也依然悲劇,雖然不像首戰與威爾士那樣可怕的場面,但態度端正許多的國足隊員依然幾乎被對手打成篩子,若不是門將顏駿凌的多次救險,這又會是一場6球以上的比分,可以稱得上被“準降維打擊”。如果把亞洲頂級的日本、韓國、伊朗等隊放在世界足球的第四檔的話,那么中國足球在世界上目前大致處在第五流水平。
接著我們必須要拋出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足球還希望在未來多長時間內繼續停在這個水平,我們有沒有勇氣以十年,乃至二十年為周期,進入世界足球的第三檔以上水平?如果我們連這樣的勇氣和目標都沒有,那么中國足球改革的價值和意義如何體現?而如果我們認準這樣的目標,便必須要以歐美諸強為師,將工作重心回歸鉆研技戰術提升之法,破格提拔勇于否定舊式青訓方法、大膽革新的人才,掀起一場青訓領域的技戰術革命,這才是正確的途徑。而現實中不管是過去十幾年來青訓成果突出的德國、比利時、法國還是英國,其青訓水準的突飛猛進無一不是基于勇于否定過去的訓練方法、全面技戰術革新的前提之上的。
中國足球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不是相反。而在足球領域,先進的技戰術革命便是第一生產力。當世界足球第四次技戰術革命的大潮向縱深發展之際,中國足球不能輕易地被“球員紋身該不該在球場上被禁”這樣的次要問題分散注意力,反而忽視國足在世界二流強隊面前的不堪一擊,從青訓到俱樂部和國家隊,我們必須瞄準“技術推動型”,才能為中國足球找到真正長遠的核心驅動力。
作為足球后發國家,我們會面臨足球先發強國留下的模式陷阱,歐美足球強國,無一不是先有強大的實力和強大的技戰術、后有職業聯賽與其技戰術能力相配合,而中國足球在一開始就缺乏先進技戰術支撐的前提下,如果只是完全復制歐美強國的職業聯賽模式,將工作重心完全放在生產關系的外圍調整、而非生產力的實質性提升上,只會成為“東施效顰”。
當水平如此不濟的中超聯賽都逐漸進入收費模式,當國腳們的年薪和獎金遠超相當多領域的社會精英,當球員的紋身、發型和緋聞遠比其球技更能吸睛,當球員開始越來越像娛樂明星,當媒體報道遠離核心技戰術探討、集體關注新聞性更強的熱點話題,中國足球便只能付出停滯不前、甚至戰意消退、戰力下滑的代價。
西班牙國腳馬塔在最近一段采訪中表示,他很不理解青少年更多關注他的發型和球鞋樣式、而不關心他的足球技藝的現象,認為現代足球有一種偏離足球本質的危險。希望中國足球以此為鑒,在積極調整落后生產關系、增加青訓人口和場地等硬件的同時,同步掀起青訓領域的用人革命和技戰術革命,將重心放在盡早摸索出世界足球的制高點:最先進的青訓方法和技戰術升級上。
否定自我是困難的,也會深深觸及舊的利益,但如果不在屢屢被歐美強隊“降維打擊”的殘酷現實面前否定舊式的青訓方法,不能破格使用真正有顛覆性創新思維的青訓教練人才,不能盡快找準技戰術革命的方法路徑,則中國足球將無法進入“技術推動型”的真正美好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