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搶戲:富力戰蘇寧視頻設備黑屏 延遲1分鐘送點

體壇+記者呂嘉欣廣州報道
2018賽季,視頻裁判(VAR)全面運用于中超聯賽,聯賽開始僅僅5輪,這個“助理裁判”已屢次成為比賽的焦點。4月6日,廣州富力主場迎戰江蘇蘇寧易購,繼富力上輪客戰裁判三次求助視頻裁判后,本輪交鋒視頻裁判的判罰再度讓比賽變得戲劇化。
當廣州富力被對手球員黃紫昌攻破大門,0比1落后之后,第57分鐘,黃紫昌在禁區接近底線處將皮球穿過黃政宇襠下,隨后黃政宇將黃紫昌踢倒。當時裁判并沒有作出任何判罰,比賽繼續進行。直到一分鐘后,視頻裁判提醒主裁判,主裁判才將比賽暫停,跑至場邊回看視頻,隨后作出點球的判罰。江蘇蘇寧主力外援特謝拉主罰點球且命中,富力落后至0比2,不到一分鐘后,黃政宇被主教練斯托伊科維奇換下。
如果從技術角度而言,這一粒點球判罰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犯規接近一分鐘以后再吹罰點球,則引來了不少爭議的聲音。包括造點的黃紫昌也坦言,沒有想到這個點球會重新判罰回來,而富力外援扎哈維則直言道,“當你決定要使用這套(VAR)設備時,你就應該知道如何去使用它。”
據賽后了解,當時視頻裁判的設備曾一度出現黑屏,導致視頻裁判無法及時通聯至主裁判處。而根據視頻裁判相關規則,關于事件發生多久后可以停止比賽進行回看,明確表明若比賽仍未停止,裁判員希望發起回看分析,或視頻助理裁判員建議進行回看分析,則應盡快在比賽發展至“中立”區域或情境時停止比賽,即雙方球隊均無良好進攻機會。當時裁判員沈寅豪在廣州富力完成一次反擊進攻后,回到中場時才吹停比賽,按照規則而言,這個行為并沒有問題。
國際足聯對于VAR技術有四種使用條件,包括進球、點球判罰、直接紅牌(不包括第二張黃牌)以及裁判出牌罰錯對象,本賽季中超迄今只涉及了前三種情況。VAR視頻裁判只是輔助主裁判(等同于助理裁判),而非取代了主裁判進行判罰。廣州富力上輪與長春亞泰的比賽,裁判馬力三次求助VAR。該比賽在視頻裁判的幫助下,判給廣州富力一粒點球以及判定亞泰球員伊哈洛因提前進入禁區,進球無效,最終全場補時長達13分50秒。
在體育賽事的不少項目也有“鷹眼”技術,在網球比賽中,每名球員每盤有3次挑戰機會,羽毛球比賽有2次挑戰機會,若挑戰成功,機會數量保留,挑戰失敗則要減少1次,而中超聯賽暫無規定一場比賽有幾次使用VAR機會。VAR技術確實能提供較高的準確率,實現最大化保證比賽的公平和公正,但本用作輔助性質的技術,如今頻繁出現,不禁令人質疑會否逐漸養成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