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下滑新人乏力 青黃不接的中國冰壺何去何從?
體壇+通訊員艾比利報道
當地時間4月6日,男子冰壺世錦賽循環賽結束,中國隊在一波災難性的8連敗后最終排名第12無緣晉級。至此中國男女冰壺隊的平昌周期已全部結束,曾經一度取得過輝煌成績的中國冰壺陷入了低谷。
青黃不接或許可以成為中國冰壺隊現狀的關鍵詞。作為中國冬季項目為數不多的優勢項目之一,中國冰壺隊男女冰壺隊都曾獲得過輝煌的成績。女隊溫哥華周期異軍突起,取得了世錦賽冠軍和冬奧會季軍,男隊也曾在索契冬奧會上殺入過四強。然而隨著老將們的退役與競技狀態的下滑,中國冰壺后備力量的薄弱開始逐漸顯露出來。?
今年的冬奧會和世錦賽可以說在不同的層面上展現了中國冰壺面臨的困境。在冬奧會落選賽上,由劉銳帶領的中國男隊四勝三負止步于循環賽,未能進入冬奧會。而在冬奧會上,由老將王冰玉和周妍帶領的女隊以四勝五負收場,以一場之差無緣四強。這兩次比賽將老將們的狀態下滑展現得一覽無遺。落選賽上劉銳已不是索契冬奧會上那個定海神針一般的“方丈”,取而代之的是技術的明顯波動。王冰玉的表現也不復當年之勇,盡管“神偷手”的戰術仍舊合理,然而在強手如云的冬奧賽場,技術發揮的不穩定還是讓中國隊捉襟見肘。最后的結果雖然稍顯遺憾,但以中國隊目前的實力來說,這樣的表現并不意外。
或許世錦賽上新人們的表現可以為我們解釋為什么中國冰壺還需要這些老將苦苦支撐。今年世錦賽中國隊派出了在選拔賽上戰勝了劉銳和王冰玉的兩支年輕隊伍,女隊是在王芮作為三壘加盟后的姜懿倫隊,男隊則是鄒德佳帶領的全新陣容。由于上技術與強隊的差距,女隊最終在循環賽中取得了六勝六負的戰績。而男隊的表現就令人大跌眼鏡了。前期的優秀發揮與后期的連續慘敗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四壘鄒德佳的狀態波動,直接導致了中國隊在最后階段的潰不成軍。
在一定程度上這次世錦賽的成績如實地反映出了中國冰壺的薄弱基礎。盡管曾經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隊員,獲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普及,這一切都會成為歷史。地區間的差異早已是老生常談,然而現實仍然是極度的不平衡。在參加了去年的全國冰壺錦標賽的30支隊伍中,只有4支來自南方的隊伍。在推廣冰壺的道路上,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我們可以把希望放在混雙項目上。雖然王芮和巴德鑫的搭檔在平昌冬奧會上遺憾地未能進入四強,但作為兩次世錦賽的獎牌獲得者,他們仍然是世界上的頂尖混雙隊伍之一。另外在今年的全國混雙冰壺錦標賽中,馬炎龍和付一瑋爆冷擊敗了“鑫芮組合”獲得了參加世錦賽的機會,他們的表現或許也值得期待。
對于中國冰壺來說,無論平昌后老將們是否堅持,培養新生力量都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如何讓新人盡快成熟,擔當起中國冰壺的重任,是北京周期中國冰壺隊最嚴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