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點!皇馬尤文壓哨點球終極審視

梁熙明 徐鑫煒04-20 08:47 體壇+原創

已經過去一周,一場極其戲劇的大戰,一個沖突張力到極致的壓哨點球,還牽涉到一位史上最杰出的門神,皇馬尤文洶涌波濤久久不能平息,圍繞點球的紛爭,不但超過了誰奪歐冠,甚至可能成為整個歐冠史上最有故事、最爭議的一場比賽。

對于直接決定賽果的壓哨點球,眾多名宿、嘉賓、裁判、球員,出于各自立場,對當值主裁奧利弗以及點球,給出各自的評判,不可能取得統一,而且它會一直這樣爭議下去,永無寧日。


壓哨點球并不鮮見

壓哨點球在過往重大國際比賽中并不鮮見。有些點球極為簡單直白:2000歐洲杯半決賽法葡大戰,第117分鐘沙維爾為擋射門門柱手球,齊達內罰進金球點球直接結束;2010世界杯1/4決賽,加時最后一刻蘇亞雷斯為護空門,門線上以排球動作擊出來球,紅牌點球,但吉安點球竟然中梁,死里逃生的烏拉圭最終點球大戰驚險過關。

但更多時候,是“可吹可不吹”的點球,這就完全取決于主裁一念之間。最典型的,莫過于2006世界杯意澳之戰格羅索終場造點,世界杯級別的優秀球員,這個節點當然在找機會造點,格羅索腿被“掛”了之后立即倒下,西班牙主裁坎塔萊霍立即吹點。

奧利弗同理。奧利弗是位優秀的主裁,一直到點球前,他一直超然于比賽之外。而在最關鍵的時刻,他直接介入,直接決定結果。

一直到點球前,這可能還是一場傳頌千古的經典,比賽初期,為保持懸念和比賽流暢,奧利佛一度尺度較松,貝納蒂亞對C羅拉拽倒地被他放過,進入下半場,尤文體力下降,開始出現超技術動作攔截,奧利弗又適時收緊尺度,接連出牌,壓住了雙方的火氣,使比賽繼續流暢運轉著,奧利弗的吹罰,堪稱優秀裁判員的教科書。

直到點球發生。

奧利弗的行為是怎么來的?——來自于他的上級,歐足聯裁委會首腦、前著名光頭裁判科利納。科利納信奉“裁判也是比賽一部分,也是主角”,往往主動介入比賽,拿手好戲就是吹點球。科利納有句名言:如果你覺得是三個點球,那就吹三個點球。

2000歐洲杯荷蘭捷克大戰,0比0到終場,科利納壓哨吹點,激起捷克極大憤怒;2001-02賽季羅馬對威尼斯,威尼斯2比0領先之下,科利納在終場前3分鐘內連吹兩點,強行“送平”,這些都是科利納的輝煌史。奧利弗吹點直接終結比賽,正是科利納“裁判是主角”思維的直接反映。

所以難怪尤文與那不勒斯會批評科利納直接損害意大利足球。


吹哨之妙,存乎一心

裁判直接介入的惡果在于,他很容易就充當了權力的看護,賽果由裁判直接劃定,一個關鍵點足矣。

確有有很多專業裁判同意奧利弗的吹罰,認為那確實是一個點球,然而孤立地把那個點球分割出來,實際上是無視了皇馬尤文兩場大戰的整體。正如阿萊格里抱怨的,首回合終場前夸德拉多射門瞬間身后被掃倒,亦無點球。

甚至可以說,如果真想介入直接改變比賽結果,在這種“可判可不判”的地方,越是優秀的裁判,越是能讓人挑不出毛病。同為“可判可不判”,吹哨之妙,存乎一心。

剛過去不久的U23亞洲杯,正是如此。伊朗主裁法加尼,多次不公的吹罰,導致國足敗給卡塔爾出局,激起中國球迷極大憤慨,甚至傳出“亞足聯要處罰法加尼”的臆測。但法加尼是亞足聯重點培養對象,當今亞洲第一金哨,剛公布的世界杯主裁大名單,他榜上有名,這樣一位亞洲范圍內高水平的裁判,過往對中國球隊極為不友善,但他的吹罰,就是松緊有別,寬于卡塔爾,嚴于中國,而對中國隊“緊”的幾個吹罰,技術上就是悶得你無話可說。

1990世界杯決賽,眼看西德啃不動阿根廷,“丑陋”的球隊得不到懲罰,科德薩爾出手吹點,結果了阿根廷,也是這類“可吹可不吹”型點球——科德薩爾執法水平還是很優秀的,并不全靠他的裁委會老丈人,英格蘭大戰喀麥隆,是那屆乏味的世界杯最精彩好看的比賽,科德薩爾的執法,得到了一致好評,但這掩蓋不了他動用權力驅趕阿根廷的事實。而斯坦福橋之夜,切爾西連續六個“疑似點球”,奧夫雷博每一個都不吹,技術上也完全說得通。


千古最偉大錯判

奧利弗突然在最后一刻吹點,用廣東話講,叫“揸正來做”,即刻意硬摳規則,刁難打壓一方。

過往西甲系兩支超級球隊,沒少享受到“揸正”的好處。除了奧利弗,最鮮明的莫過于2010-11賽季歐冠,巴薩大戰阿森納,首回合阿森納主場2比1,次回合在諾坎普,巴薩起初頗為順利,1比0領先,但當阿森納扳平,總比分3比2領先、巴薩開始不妙的時候,瑞士明哨布薩卡開始“揸正”了:范佩西越位后一腳隨意打門,立即吃到第二黃罰下,本來比賽進入最關鍵時刻,紅牌一出,形勢登時逆轉,可謂直接決定賽果,阿森納終于1比3落敗,總比分3比4飲恨。

黃牌正確嗎?正確,太正確了,誰讓范佩西哨響后還起腳的?可在那個節骨眼上將阿森納頭號主將罰下,就是直接殺死了阿森納,保送了巴薩。布薩卡此舉,與奧利佛異曲同工,難怪巴薩幾年里難洗“干爹”之說。

真正偉大的裁判,雖然也介入比賽,但本著一切為比賽服務的原則,絕不會死摳死揸,無條件地一切按規則辦事。

最鮮明的例子,莫過于2010決賽。德容對阿隆索的穿心腳,是紅牌嗎?太是了!這哪里是犯規,簡直是殺人動作,10張紅牌都富裕。可是主裁判韋伯考慮到這是世界杯決賽,剛開場不久,此時見紅,一場世界杯決賽就完了,于是他沒有出手罰下德容。

這是錯判嗎?太是了!簡直是世紀大錯判,千古第一錯判!可是世界杯決賽也得以順利運作下去,受害人阿隆索雖然不滿,但作為身經百戰的名將,他理解韋伯的苦衷,轉頭繼續認認真真投入比賽,這是阿隆索的偉大與磊落。

千古第一大錯判,同時也是千古第一偉大判決。

同樣,2005-06賽季歐冠決賽,開場13分鐘萊曼出擊到禁區外犯規攔截單刀,被挪威主裁豪格直接罰下。正確嗎?無比正確!但一場歐冠也完了,本來萬眾期待兩邊放開了表演,變成一方立即龜縮死守,耗一分是一分。

更何況奧利弗面臨的是一個“可吹可不吹”的局面!換句話說,奧利弗就是科德薩爾、坎塔萊霍二世,他等的就是保送皇馬的機會,如果說韋伯是千古第一大錯判,奧利弗則是千古第一點球。


意甲斑斑血淚史

奧利弗點球,不是意甲第一次吃虧,而是多次吃虧,經常吃虧,繼續吃虧。

導致一代名將內斯塔退隱的比賽——2011-12賽季歐冠AC米蘭做客巴薩(首回合0比0),米蘭剛剛扳平1比1,防守角球時內斯塔一個極其輕微的搭肩動作,荷蘭名哨庫佩斯立即吹點,形勢登時逆轉,米蘭1比3敗北。

盡管賽后內斯塔承認,“我追不上梅西了”,以至他心生退意,但如此尺度的點球,還是令人瞠目。

2013-14賽季,尤文圖斯做客伯納烏,基耶利尼與C羅并肩追球時,一個奔跑中手臂上揚動作,這是后衛追逐皮球對抗中常用動作,C羅立即掩面而倒,紅牌。

同場比達爾被伊利亞爾門迪絆了腳后跟,比達爾著急射門繼續發力,但是已無法順暢做出動作而掄空,整個人凌空飛起——沒有點球,相反因為智利人的動作幅度很大,倒是被不少視頻制作者視為假摔的娛樂素材。

2009-10賽季,國際米蘭做客諾坎普,莫塔護球受布斯克茨緊逼,他向后伸手碰到了布斯克茨下巴,布斯克茨立即掩面倒地翻滾,莫塔紅牌罰下!而布斯克茨倒地時指縫間偷窺的一瞬,成為永恒的諷刺。

2015-16賽季,尤文圖斯做客拜仁,瑞典名哨埃里克森出現嚴重失誤——最基礎的誤判:門將諾伊爾傳球失誤,被赫迪拉攔截,彈給莫拉塔單刀打進,埃里克森以莫拉塔越位取消,卻忽略了拜仁其實遠端有人落在最后,最后尤文在先進兩球下被拜仁加時4比2翻盤。

賽后尤文指出該嚴重誤判時,瓜大圣人諄諄教誨:尤文這個級別的球隊,不該糾結于裁判。

諷刺的是,僅僅一年后,當拜仁不敵皇馬后,安切洛蒂忍不住發聲:錯判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么多錯判糾集在一起。可惜瓜大圣人不在場,無法教誨他的繼任。

發現共同點沒?全部是客場,全部是對已固化了的上層球隊。


可以肯定,未來意甲球隊歐冠遭遇上層固化者,依然會有此待遇,實際上,不光是足球,這是全人類的社會形態,權力只保護上層,弱者要生存,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


一場800點,你可受得了?

徐鑫煒 國家一級裁判

皇馬與尤文圖斯戰至補時第3分鐘,克羅斯左路斜傳,C羅禁區后點頭球擺渡,中路小禁區線上接應的盧卡斯·巴斯克斯準備胸部停球,在貝納蒂亞干擾下倒地,英格蘭主裁判奧利弗吹罰點球,并罰下抗議的布馮。此球引發巨大爭議,到底該不該判呢?

貝納蒂亞并無犯規意圖,他從后高速追上,為免撞到盧卡斯還將右手虛擋在身前,其目的是要完成從盧卡斯左側伸出左腳解圍的后續動作。然而,貝納蒂亞的右手和左膝確實分別從身后和左側接觸到了盧卡斯,考慮到兩人身材上的巨大差距和盧卡斯心理上的巨大落差,皇馬17號倒地可以理解,奧利弗吹罰點球也符合規則。

問題在于,若是如此輕微的身體接觸都要判點球,或許每場比賽會有800次犯規、80次點球,大家啥也不用干,輪流罰點球玩即可。比如在角球攻防中,雙方球員若是沒有互相拉扯才是驚世奇聞,若是只要一拉扯就吹點球,大家只有像馬爾蒂尼跳起阻擋傳中時的習慣動作那樣,全部雙手背到身后踢球。

其實在歐冠1/4決賽首回合中,便有一次和貝納蒂亞干擾盧卡斯相仿的例子。首回合羅馬做客巴塞羅那戰至第9分鐘,哲科同樣是被塞梅多從左后側撞倒,妥妥的身體接觸,裁判卻無動于衷。塞梅多的意圖并非解圍,動機遠沒有貝納蒂亞純粹,此球其實比盧卡斯倒地更有理由判罰點球。


歐冠  /   尤文圖斯  /   皇馬  /   奧利弗  /   格羅索  /   AC米蘭  /   國際米蘭  /   巴薩  /   阿森納  /   范佩西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