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無求就得放水成全?意甲傳統文化害死國際米蘭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388d044f-32e0-4b50-97b6-34c96434c583.jpg)
誰也沒想到,國際米蘭會以這樣一種自毀的方式倒下。
這本該是一場走過場的比賽,薩索洛無欲無求,劇情應該是伊卡爾迪早早打開紀錄,然后在主場萬眾球迷歡呼中,佩里希奇再添一個,如果對手投了,后面就讓二弟多添幾個,超過賽季最后兩輪傷停的因莫比萊,鞏固射手榜。
來梅阿查觀戰的7萬名主場球迷顯然是這么認為的。
裁委會顯然也是這么認為的。本場他們派出年僅32歲、本賽季剛開始執法意甲的初哥阿比索,可見本場被定性為“無難度”,就是讓新人來練練的。
可是還是沒想到“出事了”,而且,心急火燎的國際米蘭球員,還一度與對方動起手來,阿比索明顯傻眼了,說好的走過場呢?
敗陣對國際米蘭沖歐冠的打擊是致命的,而一旦沖歐冠失敗,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特別是財務上的災難性后果,會讓國際米蘭付出巨大代價——比如,留不住伊卡爾迪了。
這樣一個結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5月5”,同樣是對一個表面已無欲無求的隊,預計是一場走過場,卻莫名其妙垮了。2002年5月5日,國際米蘭最后一輪對“無欲無求”的拉齊奧,在拉齊奧球迷都希望自己人趕緊輸球(否則有可能讓羅馬奪冠)的情況下,國際米蘭2比4崩盤,羅納爾多的眼淚,成為足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片段之一。
這似乎是意甲的一種固有文化——無欲無求,可以放,不算假球,而對陣無欲無求隊的潛在得利方,也認為對方放水,至少不為難自己,不“使勁真打”,是天經地義的。
10年前,2007-08賽季最后一輪,榜首領先2分的國際米蘭出戰帕爾馬,次席的羅馬出戰卡塔尼亞。武齊尼奇早早進球領先,此時羅馬是積分榜榜首,但是下半場,曼奇尼打出最后一張牌,帶傷的伊布上場,咣咣兩球,國際米蘭2比0,大局已定,羅馬已不可能超越。
卡塔尼亞需要1分保級,聽到國際米蘭進球的消息,卡塔尼亞球迷登時狂喜,沖著羅馬吼叫:你們已經肯定沒戲了,還不趕緊放!?
于是,第85分鐘卡塔尼亞“奮勇”之下,得到了他們希冀的扳平球。
這就是意甲。
斯帕萊蒂應該很熟悉這個場景:當時他正是羅馬主帥,這是他最接近意甲冠軍的一次。
可是存在一個問題:潛在得利方帶著這種心態上陣,期望無欲無求者意思一下就放了,然而當無欲無求隊一旦真打了,咋辦?
當年的5月5,帶著“連拉齊奧球迷自己都希望輸,豈有不贏之理”的心態,國際米蘭上場了,可是當少數拉齊奧球員真打了,國際米蘭忽然發現事情沒那么容易,結果越踢越急,越踢越走樣,越踢離冠軍越遠,到頭來像羅納爾多那樣,絕望了,崩潰了。
實際上,那不勒斯之所以看似要終結尤文王朝,連他們自己都信了,然而到頭來迅速垮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面臨“無欲無求”的賽程,以為別人都會意思意思走過場,那不勒斯全城都在慶祝“已經奪冠”,可一旦發現佛羅倫薩怎么真打,還打那么狠,這口氣一下提不上來,馬上崩潰。0比3慘敗佛羅倫薩一役,那不勒斯全場竟只有2腳射門,對方是25腳!堪稱那不勒斯賽季最差比賽。
這場薩索洛一樣,7萬球迷是來看一場大勝的,然后期待跟拉齊奧決戰歐冠資格。可是,好像事情有點不對,薩索洛畢竟有自尊,并不愿意在別人的歡呼中充當背景板,而且國際米蘭賽前就當對手沒到似的,上下言論全仿佛就為一場走過場的大勝,不把對手放眼里。結果一旦真打了,國際米蘭發現“怎么跟想象的不是一回事”。及至被先進一球,心理上從沾沾自喜,迅速轉為急火攻心,再也無法平和下來。
很難解釋,伊卡爾迪這樣一位優秀的禁區射手,會連續三腳絕對機會,全部踢正門將孔西利的懷里——這似乎是孔西利生平最開掛的一天,此公最著名的,是2015-16賽季薩索洛對佛羅倫薩,腳接回傳踢進自己門里。
薩索洛應該真打嗎?7萬球迷,心態跟當年卡塔尼亞人一樣:你們已經無欲無求了,還不趕緊放?這是意甲固有的潛規則。
可是,薩索洛本著公平競賽原則,堂堂正正踢一場真球好球,好像......沒有什么不對,可是對于意甲,尤其對國際米蘭,好像又有什么地方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