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女隊遇八年前尷尬 7新人尤杯攢經驗厚積薄發?

體壇+記者李婷報道
湯尤杯開賽在即,對于旨在衛冕的中國女隊來說,最近一次丟掉尤伯杯還是在八年前的吉隆坡,彼時正是一批年輕選手剛剛挑大梁,和如今的狀況頗為類似,但丟杯之后中國隊便連續斬獲三屆桂冠,所以這一次依然7個新人為主的尤伯杯,中國隊即便最終無緣蟬聯,但也算是在為將來的周期打基礎。
本周日開賽的湯尤杯中國隊前景看起來的確不那么明朗,連續兩屆無緣湯杯冠軍的中國男隊想要重新回到頂峰不是易事,雖然貴為上屆尤杯冠軍但全部都是年輕選手的中國女隊想要守住冠軍更是困難,特別是對于中國女隊來說,在內憂——隊員大賽經驗少絕對實力不足夠、外患——日本隊虎視眈眈的情形下,想要完成四連冠真的很難。
現在這支征戰尤杯的中國女隊,相較于兩年前在昆山捧杯的那支可謂是大換血,陳雨菲、何冰嬌、高昉潔、賈一凡、黃雅瓊、黃東萍、鄭雨七位年輕隊員組成了中國隊征戰本屆尤伯杯的主力陣容,在十名參賽選手中,只有非一二號女單的李雪芮以及陳清晨、湯金華三人有過尤杯經歷。
這是一個嶄新的陣容,也是一批年輕的隊員,他們的確是有著丟掉尤杯的風險。而縱向對照來看,中國隊確實也曾在2010年發生過類似的情形——自1998年至2008年,中國隊實現了尤杯六連勝,但是隨著2010年一批年輕選手的上位,中國隊在決賽中輸給韓國隊,無緣創造更加輝煌的七連冠。
2010年的當時和2018年的現在情況是頗為相似的,都是奧運會后的首個尤伯杯,前者是張寧、謝杏芳、楊維、張潔雯等名將退役后王儀涵、馬晉、王曉理等年輕選手開始挑大梁,但是決賽面對整體實力不如自身的韓國隊卻1比3敗北。而今年,隨著王適嫻、王儀涵、趙云蕾等多名選手再里約奧運會后的退役,一批年輕選手正式走上臺前。
不過稍稍讓人欣慰的是,中國隊在2010年丟掉尤伯杯后,之后三屆再也沒有讓尤杯冠軍旁落,而這三屆的主力選手也正是當時丟掉尤杯的王儀涵、王適嫻等人,在大賽中初出茅廬體味到失敗的滋味,卻讓她們能夠迅速成長厚積薄發,成為2012至2016年中國隊在尤杯上最放心的存在。
那么這樣看來,如果現在這批年輕選手在下周的曼谷沒能捧回尤伯杯冠軍,我們似乎也不需要太苛責他們,畢竟他們也都是第一次站上尤杯的賽場,也需要慢慢地去適應去學習,如果最終的失利是能夠讓他們在今后更快地成長起來,讓他們能夠為之后的尤伯杯、蘇杯、奧運會打下基礎,那么丟掉一屆冠軍倒也不是太壞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