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30年前套今天就是耍流氓 老朽薩基可休矣

梁熙明05-18 12:39 體壇+原創

果不其然,在尤文圖斯七連冠、四連雙冠到手的同時,薩基耐不住寂寞,又一次跳出來攻擊阿萊格里“消極”。

這不是薩基頭一回,這套說辭早就出現過,大致意思一樣:阿萊格里的打法,保守消極,這是意大利傳統打法,在歐戰上是行不通的,而我那時候的米蘭,打法積極進取多了,我們當時是力主踢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像傳統意大利那樣,去限制對方踢的東西。

總之,這樣不行,尤文這樣踢贏不了歐冠。

不能說薩基對尤文有成見,只是薩基對阿萊格里有成見。阿萊格里不屬于“薩基系”,薩基只喜歡薩基系的,通常是自己弟子,比如安切洛蒂、孔蒂,阿萊格里執教AC米蘭時,薩基就已經看不慣了。

問題是,薩基的話,有沒有道理?

需要提醒:薩基時代已經過去了30年,1987-88賽季薩基執教AC米蘭,奪得意甲冠軍,貝盧斯科尼時代第一個冠軍,當時確實是個神話,貝盧斯科尼欽點一位草根教練執掌全新的AC米蘭,第一年就力壓馬拉多納的那不勒斯,這是貝盧斯科尼王朝5個歐冠、8次意甲冠軍、7次意大利超級杯、5次歐洲超級杯、2次豐田杯、1次世俱杯、1次意大利杯的開端。

薩基的兇猛緊逼、全面猛壓對手的積極打法,也為意大利注入革新之風。然而,傳統的力量太大,土壤太深厚,薩基縱然給意大利足球帶來一點革新,一二十年過去,很多教練又恢復到傳統的保守打法中去了,包括今天的阿萊格里。

用今天網絡一句流行語:拋開時代背景,都是耍流氓。

今天的俱樂部時代,球隊負荷量遠不是30年前的薩基能比的。阿萊格里4年尤文,兩進歐冠決賽,這意味著全年全負荷,每條戰線的比賽都打滿了——意甲38輪,意大利杯5場,歐冠13場,再加意大利超級杯,全年要踢57場比賽。

即使是今年1/4決賽不敵皇馬,歐冠只踢了10場,那也達到了54場(意甲38輪,意大利杯5場,10場歐冠,1場意超杯)。這是在當今歐洲皇馬巴薩之下,群雄混戰,誰的實力都不占上風的情形下取得的。

反觀薩基的米蘭,那時候一年踢幾場?1987-88賽季,意甲全年僅30輪!米蘭聯盟杯4場被淘汰(首輪2場勝希洪,次輪2場敗于西班牙人),意大利杯7場(當時根據賽制,強度并不大,米蘭先與一群乙丙弱旅混編小組打5場,出線后兩回合遭遇阿斯科利,互射點球被淘汰),全年僅41場比賽!

再看米蘭奪得歐冠的1988-89賽季,意甲30輪,歐冠9場,意大利杯8場(5場第一輪小組賽,3場第二輪小組賽,米蘭于第二輪被淘汰),全年47場。

換句話說,薩基帶隊的時候,與現在俱樂部時代,負荷量有質的差異。今天的球隊,全年體力消耗遠遠超過30年前的米蘭。任何歐洲排前20的俱樂部,賽季初主帥著眼點都是全盤:聯賽爭雄,至少確保歐冠資格,歐冠爭取小組出線,能走多遠是多遠,本國杯賽起用替補陣容應付,能過則過。有些國家還有聯賽杯,一年踢60場是常事。

這種情況下,絕不可能讓球員在大多數比賽下做滿負荷的消耗,“收著踢”是很正常的,只有到歐冠的關鍵場次,才全力死拼。于是,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了“保守消極”的踢法。

阿萊格里的球隊在大部分比賽——歐冠小組賽以及聯賽對中下游球隊,確實是大保健踢法,一旦領先立即轉入防守,慢慢與對手耗。但在重大決賽中絕不保守,否則哪兒來對熱刺戲劇性翻盤,對皇馬伯納烏蕩氣回腸的大戰?

再看球員構成,薩基時代,還沒有今天這樣全開放的外援,1987-88賽季,當時意甲每隊僅限兩名外援(1988-89賽季增至三外援,引進了里杰卡爾德),米蘭引進的是古力特與巴斯滕,一個是1987年當年金球獎得主,一個是世界足壇史上最優秀的中鋒之一。這是個什么概念?放到今天,這意味著每隊僅限兩個外援的情形下,打包C羅梅西在一個隊里!

而在今天,除了皇馬巴薩明顯高一籌,歐洲群雄各自都有自己的主打球星,各有特點,一團混戰。

反觀薩基當年,即便當初坐擁黃金年齡最優秀的荷蘭三劍客,薩基也做不到三線全面推進,歐冠或意甲,每年必丟一頭,以薩基的執教能力,他是掌控不了全盤的。

況且,薩基的大運動量訓練,搞得球員疲憊不堪,嘖有煩言(今天他的弟子還帶有他的影子,比如孔蒂,訓練量就極大)。巴斯滕就對薩基的搞法十分惱火,他認為射手最重要的是門前感覺,而薩基這樣折騰,球員精疲力盡,感覺都折騰沒了。兩人勢成水火,鬧到貝盧斯科尼那里,老貝選擇了巴斯滕,于是薩基去執教國家隊,卡佩羅接手。

薩基要是在今天親自下場執教,恐怕走不了幾個回合,球隊就會被他整垮,更不用談什么“戰術革命“了。



意甲  /   尤文圖斯  /   AC米蘭  /   貝盧斯科尼  /   阿萊格里  /   薩基  /   古力特  /   巴斯滕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